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趁记忆尚温

(2015-11-17 12:03:51) 下一个

 

                  趁记忆尚温
         参观左映雪教授画作《六十年代·冷战时期》

一年一度的圣路易斯社区大学美术系教师画展于11月12日开幕。我被左映雪教授的巨幅画作《六十年代·冷战时期》《60'S 一 Cold War Era》(高八尺,宽二十尺)深深地打动,站在旁边的一位美国中年女观众感慨地说:“站在这样的画前,忍不住想流泪。”我深有同感。在这幅作品里,左教授大胆地用黑白素描的方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几乎是那个年代所有的世界大事的代表人物。

翻开世界历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这一页,处于冷战时期的世界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大事,画家的笔是从何处入手的呢?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人类从未停止对太空对宇宙的探索。六十年代取得了重大突破。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人尤利·加加林乘东方一号宇宙飞船绕着地球一圈,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这是人类探知宇宙的一大步。

1963年11月22日,美国第35届,时年46岁,年富力强的总统约翰·肯尼迪偕同他美丽的妻子杰奎琳乘座一辆敞篷汽车拜会达那斯市民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谁能想到,突如其来的一声枪响终结了这样的美丽。人们不会忘记,这样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总统刚刚和平解决了与美国仅一海之隔的古巴核导弹危机。

说到古巴核导弹危机,这被世界历史记载 “人类从未如此近地从一场核战争的边缘擦肩而过。”的历史事件中,就不得不提到同一时期世界上另一位大国总统,前苏联的赫鲁晓夫。这是一场由他亲手策划,联合当时的古巴共产党领袖菲尔德·卡斯特罗部署的意在推毁美国的核导弹危机。最后也是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各让一步终结了这场危机。

越战是冷战时期的世界唯一的一场实战,该战从1955年开始到1975年结束。六十年代,美国以年轻人为代表的反战浪潮越来越烈,爆发了一次次的警民冲突,直接影响了美国将军队逐步撤出越南,最终结束了这场长达20年的战争。

处于冷战时期的六十年代,以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前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由于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东西方的经济,文化都得到快速发展。美国和英国出现了一大批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叛逆青年,他们自称为是嘻皮士。这群以披头士乐队巜The Beatles》主唱约?·列侬为代表的年轻人,在“爱与和平”的思想引导下,最初以崇尚纯精神,爱生命和大自然,与人为善的嬉皮士,走着走着就走向了奇装异服,大麻,毒品的道路上去了。

还好离经叛道的嬉皮士并不代表六十年代所有的年轻人。以飘亮的女演员玛莉莲·梦露为代表的新兴电影行业认真地为观众带来一部一部的好电影。生长于密西西比河畔的,有“摇滚乐之王”之称的猫王(Elvis Presley)抱着他的吉它为人们呤唱一首首脸乏人口,流传至今的歌曲《love Me Tender》;《Can't fall in love with you》;《Are you lonesome tonight 》;《One broken heart for sale 》等等。

六十年代距离美国黑奴解放运动已经百年,但黑人地位依旧低下,处处受到歧视。主张以非暴力方式争取黑人权利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向世界发出了《我有一个梦想》,希望种族平等的呐喊。

和种族歧视同样严重的还有性别歧视。男女同工不同酬引发了世界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

六十年代冷战时期的中国又是另一番景象。脱离了前苏联羁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本应该好好建设刚刚从战争阴影中走出的泱泱大国却拉开了极其残酷的文化大革命序幕。那位曾经写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领袖又下达了“打倒反革命分子彭德怀”的指令。估计人类历史上也找不到比这更具讽刺意味的黑色幽默。

到了六十年代的后期,眼看中国的城市已经被红卫兵遭躐得不可收拾,于是领袖又振臂一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就这样良莠不齐的城市知识青年被送到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把城市的苦难廷申到农村。那些曾经狂热的红卫兵和所有其它城市青年一样在劳其筯骨中思考自己的人生和国家的前途。

六十年代中国人民领袖的振臂一呼,响应的不仅仅是中国人民,还有热情的亚非拉人民,看着他们手握《毛主席语录》,跳着忠字舞,不由地感叹中国古老的政治谋术“远交近攻”又一次散发了她独特的魅力。

真的很难想象,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世界上这么多的故事,涉及到这么多的人物,竟然被左映雪教授浓缩到了这幅巨作之中。也许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已经遥远得不可触摸,而对于画家左映雪来说却是记忆尚温,伸手可及,因为那是他痛彻心扉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左映雪教授五十年代出生于辽宁沈阳,五岁时父亲被迫害致死,随母贬迁吉林长春,后又被贬迁往长白山的通化矿务局。整个六十年代对他和他的家庭来说都是苦难。苦难使人早熟,经过苦难磨砺的艺术家看世界比常人更加深远,由已及人,由中国到世界,原来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世界上还有如此多地风云变幻。

所有的艺术家对世界的思考最终都会归结到哲学范畴。法国画家保罗·高更1897年创作的大幅经典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揭示了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三部曲,表达了画家对人生和艺术的哲学思考。受高更的影响和启示,左映雪教授用素描直白的艺术表现手法,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创作了这幅《六十年代·冷战时期》,思考着世界的苦难,矛盾,挣扎,战争,迷茫将会把人类带向哪里去?


楚江写于2015一11一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