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欠债花钱过日子
(2010-03-07 17:23:10)
下一个
美国人欠债花钱过日子-“没有”同事的财务状况
“没有”(至于为什么叫这名,是另一篇故事),是我过去的一同事,特好一人。但是一个美国人称为“Drama Queen”的人,就是那种情绪没着没落,每天一惊一咋的主。一点芝麻大的小事到“没有”那儿都能编一出声泪俱下的肥皂剧。
这不,我那天刚一上班,就见泪水涟涟,哭红了眼的“没有”同事呆坐那儿呈极度抑郁状。我赶紧上前“熊抱“一下,做安慰状,心说这又哪一出啊?不是我缺乏同情心,实在是这种事儿发生在“没有”同事那儿太多了,周围同事个个都久经考验啦。看“没有”同事哭的样子,和过去诸多小事差不多,心知断不是什么大事儿。
果然,这天是“没有”家的一只猫得了急病,生命垂危,需急诊手术,要300大洋的手术费,“没有”交不起。垂泪哭诉一圈的结果,事情圆满解决,“没有”同事七十多岁的老妈拍出300块,命悬一线的小猫得救,笑容和平静暂回到“没有”的脸上,我也跟着长吁一口气。
“没有”是典型的欠债花钱过日子的美国人。
除了房子贷款,“没有”同事所欠的最大一笔,是信用卡上的一万多美刀,是她上学时学费欠下的。这信用卡你如果不按时还钱,欠久了,真是血盆大口的高利贷!“没有”当时要还的利息高的惊人,每月光还利息就是好几百,压得她喘不过气,根本别提还本金了。要说“没有”同事不是个奢华之人,但她欠债花钱的架势还是让我看得一楞一楞的。
如果哪个中国人欠这么多的钱,那一定是全家勒紧裤腰带,扎住脖地省吃俭用,学习前辈卧薪尝胆怎么着也得先把这钱还了才能踏实下来,那利息还得多让人心疼啊, 整个儿一个白给人送钱哪!
“没有”不这么过。一边她是焦头烂额地对付账单,一边她是心安理得地照样享受生活。新出的游戏机,游戏卡,买;要不,生活还哪有乐趣?!挺贵的护肤用品,买;皮肤敏感,就这款合适。喜欢日本寿司,吃;一个月里这节那日的,总能找个理由让自己享受一把。家里还养着巨花钱的各式热带鱼,水陆两栖的蜥蜴。我刚在这个公司上班没几个月,“没有”同事网恋开花结果,结了婚。当新郎求婚时,“没有”同事的爸爸眼含着泪问新郎如他女儿穷困潦倒,他能一如既往爱她吗?新郎答:“没问题!”
可是这新郎还没结婚就被解雇,如果不是“没有”同事收留他就有流落街头的危险。好歹“没有”同事自己还有一房子,不是租公寓。后来新郎倒是很快找到工作了,但没多久又丢了。而且在花钱上,新郎比“没有”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新婚燕尔,好长时间一周一束鲜花,看得喜欢花的我那叫一个羡慕!牛排本来就价格不菲,他们还得吃那种车送货上门的(Schwan’s Food Delivery),理由是去超市买太劳神。受“没有”影响,新郎也开始喜欢养热带鱼,尤喜昂贵海水鱼。象电影《海底总动员》里的小丑鱼之类的。那一条鱼就好几十块美刀,一不留神还容易死一条。小两口养得是津津有味,鱼死了心疼一下,自嘲说:“这刚开始,怎么也得交点学费吧。”
就这么着,这俩人过着寅吃卯粮的日子,时不时地给我朝九晚五的日子添点儿戏剧佐料。
“没有”同事的房子一共值4万美刀,“没有”贷的是三十年期的款,这样一个月用不了还多少钱。4万多的房子在我们这里的乡下也不是什么好房子,一定是处处要维修的,“没有”同事日子过得这样紧巴巴的,哪儿有钱修?先是听说地板朽了,家中间渐渐塌陷一坑,走道儿得留神。接着,祸不单行,新郎上阁楼瞧新鲜,没小心一脚下去把天花板戳一窟窿,半截腿在那儿晃悠着,吓得“没有” 同事不轻。这下可好,房顶一洞,地板一坑,不仅接上了地气,“天”和“地”还呼应上了。转眼到了夏天,年久的空调又罢了工。那几天,据“没有”同事说,屋里比屋外还热,近90华氏度,他们家改“桑拿”屋了。一个月电费400多美刀,哪儿找去?最后还是老爸、老妈给救急帮着付的。
“没有”同事还真不是那种“啃老”族。遇事儿那是东挪西找尽量自己解决,好不容易存的几千块退休计划(401K)早已被她提前借出应付了不知什么债务。提前用退休计划,要交10%的罚款。“没有”同事愣是算了一下说:“这罚款是罚给我自己的,值!”自认为数学不错的我怎么算也没算清她这是什么路数的算法。
经常看“没有”同事认真地在支票本上记帐,几块钱都一笔一划地写上,告我这叫平衡收支,让从不记账的我老觉得是不是也得开始这个好习惯?但是,看到“没有”和她先生经常一个月被打回4、5张支票(存款不够付帐),光银行罚款就得小200美刀,心说:“这帐不记也罢。”
几年前,“没有”同事终于还清了那如大山般压着他们的信用卡债,用的是她先生去世的父亲留下的遗产。她先生拿到遗产的当天就去店里扛回一个大屏幕平面电视,还是“没有”同事英明地在钱没花光前把债先给还了。我听了,很为她高兴了一阵子。
别说,还真佩服美国人这“乐观”精神,欠一身债,追债的跟火燎屁股似的,仍能百折不挠地过日子,多大的负担都不耽误享受生活,永远怀抱“面包会有的”信念,相信明天会比今天好。
我和“没有”同事多年,听她唠叨无数,感觉象坐“过山车”,每天忽上忽下,时不常还大头朝下,在飞速旋转中颠簸着过日子。看别人都觉得受不了这个刺激,别说自己这样了。债,不能多欠;钱,还是得省着花。
但愿,“没有”同事的财务状况不反映今天负债累累的美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