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竹斋话

也就是将些琐碎的事,呈献给大家。
个人资料
正文

风雨麒麟桥 长篇小说 (58)

(2019-04-15 16:05:25) 下一个

水仙水成俩姊妹,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毕竟水仙是穷人家出来的,见过的多一些,显得老成一些,便绕着石桌走过来,用衣袖在霞姑的脸蛋上沾了沾,脆生生地说道:“妹妹不哭,小姐姐帮你去洗。”

 

老先生正打门里往外走,一只脚跨过了门槛,见状便收住了脚步,生怕惊动了孩子们。他一只脚前一只脚后的跨骑在门槛上,把眼前发生的一切都看在了眼里。只见他情不自禁地吞咽了一口,颚下的喉结上下动了动。眼睛有些湿润了。霞姑那出自童真的爱怜,那未脱稚气的真情流露,以及对自己情绪的毫无掩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真让老先生感动。更让他感到宽慰的是,那小小的水仙丫头,是那么的懂事,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真让人疼爱不已。

 

梁润泰对面前的几个孩子,怎么也爱不够的。就想把张老头的这对孙男孙女留下来,多住些日子,也好帮他们两个把功课补上。项嫂打屋里听到少爷打喷嚏,便过来给少爷披上一件小夹袄。东家便问项嫂:“这对姐弟真招人疼爱,真想留他们下来多呆些日子。”

 

项嫂自然明白老爷的意思,那是要让她多辛苦些,帮助照料两个小家伙。便笑容可掬地回道:“可不。跟我们家少爷又合的来,”一边帮少爷扣上搭襻,一边又轻手轻脚地握住水仙的一双小手,看看手凉不凉。“老爷高兴,就留下他们俩,陪伴少爷和小姐,有男伴有女伴的。”项嫂没有说出来‘书童伴读’这样的字眼。其实,她听过说书的讲过全套的《西厢记》。古时候大户人家的少爷小姐,都有陪娘和书童伴读,这些她都懂。

 

梁东家只是和颜悦色的笑了笑,并没有接过话茬往下说。其实,自他内心里,觉得添上两个淘气的孩子,会给项嫂许多额外的麻烦。他原本只是把这层意思流露出来,让项嫂自己把他要讲的话讲出来,免得她事后抱怨。没料到项嫂想的那么远。就他这样的人家,哪里就有那么大的排场,哪里就有那么许多的讲究。他是从内心里,喜欢这两个庄户人家的孩子。家境富裕人家的孩子,跟庄稼人家的孩子结交,能学会一些脚踏实地的生活习惯,能褪去纨绔子弟的奢靡。另外,跟着老实巴交的孩子在一起,泽木自然会模仿着,会踏实沉着一些。这孩子,机敏有余,如果能更加实在一些,做个本分的人,不求飞黄腾达,在这兵荒马乱的时候,但凡能够自律自保,于国于家,便是大吉利的好事了。

 

梁润泰抬眼看着面前的麒麟桥,仿佛听到桥下的河水,在安详自在地汨汨流淌着。四周安静的很,几只鸡在河边的草地上啄食,一只老狗夹着灰不溜秋的尾巴,打斜里自他面前悄悄地走过去。倒是一派祥和的景象。其实,世道已经在变了,变得不可预料不可收拾。按常理说,打发走了日本人,老百姓应该过上几天安生的日子才是。河山破碎满目疮痍,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应该是修生养息的时候才是。可是---唉!他长叹一声。

 

老三早就给他来信,约他到芜湖或者是南京见上一面。梁润泰老大不乐意的。觉得老三无论如何,也应该回老家看看,拜祭一番祖坟,到祠堂去给列祖列宗敬一注高香。还有,老三这么些年在外面,戎马劳顿的,也没家没口的。如今不再打日本人了,那就该成家。成家立业,立业成家,祖宗的香火还是应该继续下去。

 

可气那老三,听不见他这位长兄的忠告,一句话也听不进。全把他看成是一个乡下老朽。即便是老朽,可这做人的本分还是得守着吧。怎么就不能回家来看看?看看他这个老朽兄长,看看他们梁府上的独根独苗梁泽木。孩子都六七岁了,还没见过他三叔一面!

 

小孩子家,也只是偶尔听得大人们谈起他三叔,才冷不丁的插一句话:三爷怎么还不回家呀?转身,他便忘了。毕竟,从来没见过面。说孩子想他三爷,那是假的。可他这个当大哥的,那是在朝思暮想着见到这个有出息的老弟哇。按情按理,老三都得回家来看望他这个老哥哥。劳动他这位兄长下江南去见他这个弟弟,梁润泰一时还转不过弯儿来。

 

昨天,又收到老三的信,请他无论如何得抽出几天功夫到芜湖走一趟。看那口气,仿佛急迫的很。梁润泰就有些松动。但他还是拿不定主意。要是润初在身边,那该有多好!可是润初到了香港,看来活的有滋有味的,这不,在上封信里,还附上一张相片,那是他同水芹姑娘的合影。两人都和颜悦色的。倒是一对十分般配的可人儿,梁润泰自心底这么想。便替他们俩高兴,却又很有些舍不得的意思,看着相片,他的眼眶就有些湿润了。泽柱过来问候,他连忙收起相片和信,找出几句不相干的话搪塞过去。泽柱眨巴着眼睛,大惑不解的样子,也没深问,便悄悄地走开了。留下他独自一个人站在堂前,陷入了深思当中。

 

看来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否则老三不会这么一封信接着一封信的来催。他想跟泽柱商议,可又总是认为泽柱毕竟年轻,嘴巴上没毛,少不更事的。他想到麒麟桥东去见大先生,脚步都迈出了大门槛,却又收住。毕竟,这是家事,征求大先生的想法,到底好不好?他还真的拿不定主意。打他记事起,还就没有今天这么举棋不定、瞻前顾后的。要是润初在,该多好哇。他这么想着,路对面竹棚的孙老二,一溜小跑的赶过来,说是江南来一个船家,给他捎过来一包茶叶,说是老东家的老主顾,生意上的朋友。梁润泰搔了搔头皮,一时就没想起来着寄送茶叶的到底是哪里的客户。

 

见着项嫂在招呼几个孩子,梁润泰便折身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抽出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裹。里面是两斤上好的太平猴魁。还有一封信。老东家一看那信封,心头就一阵热,那是润初的笔迹。信封上的落款是芜湖赭山什么药铺。看来,润初这是到了芜湖。

 

梁润泰用剪刀仔细地沿着信封的封口把信剪开,抽出那折叠的很工整的几张八行纸,工笔小楷的笔迹,看着就让人觉得亲切。他转过身子,轻手轻脚地把房门关上,拉上门栓,这才坐下来,就着窗户外的亮光,摊开了信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