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辈大概难得有能说服长辈的时候。跟在国内的母亲打电话,母亲每次说到我和内子不靠老人帮助把两个孩子带大时,总是感叹我们的负担之重。我每次必是回答:带孩子是一件愉快的事,不是什么负担。母亲便不再说什么,只是下一次说起这话题时一定还会发同样的感叹。母亲是真心心疼我们,也是真心认为带孩子是巨大的负担。她想象不到带孩子可以是愉快的事。其实母亲在她的同辈人之中是尽职尽责的母亲,对我呵护备至。她是把所有的事都视为负担却又竭尽全力去做的人。这样的结果是自己心力交瘁,五十岁出头就患上心脏病,到医院检查却发现所有血液指标全部正常。我与内子有了孩子之后,没有请父母过来帮忙,除了因为母亲身体不好,还有个不好说出口的想法:我不认同母亲带孩子的哲学。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1
十几年前的一个冬日,在医院停车场,护士把三天大的女儿递到我手里。我还清楚记得我接过那一小团肉时的惶恐。我从来没有跟这么弱小的生命打过交道。不过很久之后回头看去,我发现孩子根本没有看起来那样弱不禁风。他们的生命力旺盛得可以说是挡都挡不住。
但是我发现父母本能里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正是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处处设路障、下绊子。并且他们这样做还不是无心之失。他们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使了全身的力气把孩子的未来拉进他们设定的轨道,一遇到反抗便愤怒出窍。这就是俗话说的武大郎开店。孩子尽管会遗传父母的一些特质,但他们长大时耳濡目染的东西已经与他们父母长大时耳濡目染的东西大不一样,所以当然会对同样的事有不同的判断。
况且孩子其实也跟父母一样固执。孩子当然难得说服父母,但父母想说服孩子也是一样困难。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现出来的顺从只是敷衍而已。我小时候经常被父母称赞为听话,但实际上从来也没有听进去过他们的几句话。父母在孩子那里有的只是强权。至于他们自己想象之中的那种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那是他们太高估自己了。所以,与其费尽心血去管住孩子,我觉得父母最该做的是尽最大努力管住自己,不要给孩子设路障、下绊子、挡住他们生命力的去路。父母懂得松开铁腕、懂得给孩子以自由时,事情就从逆水行舟变成了顺水行舟,也就把带孩子从一个不堪承受的负担变成了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也只有这样,他们自称的无私的父爱母爱才是名副其实。
当然,道理都是说起来简单。不拔苗助长不等于不给花浇水施肥,不给孩子挡路也不等于忽略孩子的存在。父母在孩子身上花了那么多心血,其结果是帮助还是阻拦孩子的旺盛生命力,取决于父母是不是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养花都得懂行才能养得好,带孩子更是如此。孩子小时候,我们也不懂如何带孩子,但是知道有人懂,我们去学习就是了。同事推荐的Dr. Spock on Baby and Child Care和姊妹篇Dr. Spock on Parenting帮了我们的大忙。记得其中一个小章节讲应该给新生儿穿多少衣服,作者说,因为婴儿的四肢离心脏很近,保暖比成人要容易,所以应该比成人少穿一层。我们照指示执行,果然效果很好。后来我还想到婴儿应该少穿一些衣服的另外一个原因:大人是全身前后左右都在空气中散热,而孩子不管是躺着还是被大人抱着,身体都有一半的表面是靠着另外一个表面,不能散热的。我相信让孩子保持凉快不仅让他们心平气和、增加抵抗力,还有利于智力发育:孩子一岁前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候,如果经常处在“头脑冷静”的状态,岂不比经常“头脑发热”要好多了。有朋友的父母夏天还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再戴上一顶大帽子,把孩子热得满脸通红。我们上去晓之以理,老人们笑而不言,心里大概在想,你们吃的饭还没我们吃的盐多呢。
除了不怕冷,孩子的旺盛生命力还表现在惊人的学习能力。孩子会说话后,词汇量在几个月之内就爆炸式增长。那是一段最令父母激动的日子。比比成年人学一门新语言的艰难困苦、“学成”之后的南腔北调,就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如何惊人了。这样神速的成长需要大量的养分。多年前我在国内学英语的时候,听“美国之音”的慢速英语广播对我大有帮助。但直到现在要是听机关枪式的体育解说还是傻眼。带孩子也是一样:放慢语速、多次重复,使用简单的词汇,孩子就会理解。在孩子学习能力惊人的生命前几年,父母最该做好的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呈现一个他们可以理解的世界。给孩子说他们听得懂的语言、给孩子讲他们听得懂的道理、给孩子看他们能理解的东西,于是孩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一个他们能理解的世界。见过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机关枪一样对话,却抱怨孩子怎么两岁多了还不会说话。这孩子看见听见的就不是一个他能理解的世界。
给孩子呈现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不只是对他们学习语言有好处。长期生活在一个自己不能理解的世界里,人就日复一日感到挫折。久而久之,他就失去了好奇心和进取心,并且对这个世界产生敌意。反过来,一个可以理解的世界是一个友善的世界。如果孩子觉得有能力理解这个世界,他们就愿意努力去理解,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敏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发展了判断力,也发展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