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妨清狂

曾是知青今未老,拏雲心事且論文
正文

阿 鏜:《海外遊子吟》中國行雜記

(2008-01-17 14:30:03) 下一个

《海外遊子吟》中國行雜記

 

            20074月,美國「海外遊子吟」合唱團七十餘人,在總領隊方李邦琴女士帶領下,回到「母親」所在地,演出五場。每場下半場,都是唱《海外遊子吟》合唱組曲。筆者沾光,以作曲者身份,與內子隨團吃、行、演、樂; 大開了眼、耳、口、心界。

幕後英雌張寧遠

            417日,一大早,《海吟》團長張寧遠(過客嫂),就來到王府井的華僑大廈。目的之一是捧鮑元愷教授新作《京劇交響樂》首發式的場。二是籍此機會,結識北京新聞界跑藝術新聞的記者朋友。我看著她主動發名片,要名片,忙得團團轉,心中有幾分感動,幾分慚愧。感動,是她為「海外遊子吟」如此拼搏; 慚愧,是自己沒能幫上忙。

            中午,我們一起去國際電台做介紹《海吟》的廣播節目。之前之後,她都與電台的負責人一再討論《海吟》新聞發佈會種種細節,包括邀請那些單位、由誰去邀請、如何準備新聞資料袋給記者等。由此可知,她已事前做了無數聯絡、溝通、協調工作。很可能,還動用了某些人際關係,才可能讓人家這樣幫忙。

            電台的事尚未結束,她連接三通電話,說有人已在樓下等,要接我們去看新聞發佈會場地。匆匆忙忙上了車,聽她們聊一陣子,我才弄清楚,開車的張靜女士,是她當年在內蒙古插隊時,同吃同住的閨中密友。21日北京音樂廳的演出,所有具體事務都由牧人合唱團承擔,就是因張靜乃「牧人」團員之故。

            我們來到中央音樂學院傍邊的舊恭王府──現在的西城區金融街文化中心。因熟人之故,他們願提供這很有歷史文化氣息的場地,供我們免費使用。經過一番理性比較,張團長最後還是選擇了北大講堂。事後證明,她的選擇是對的。因為首場演出與排練都在北大講堂,在那裡開新聞發佈會,記者有現場感。

            在回程的車上,還親耳聽到張寧遠拜託張靜代她照顧母親。老人家年老有病,要不要做手術,是個大難題。張寧遠忙於為《海吟》奔命,連照顧母親的時間都沒有,只能拜託好朋友幫忙。

            每個人,都聽得到過客與阿鏜寫的詞、曲; 每個人,都看得見方李邦琴女士的風采、風範; 每個人,都感受得到丁國勛指揮的賣力、魅力。可是,很少人知道張寧遠在幕後,默默地做了那麼多超重要的事。很可能,連過客兄也不知道呢!

低調過客劉力前

            19日上午,「《海外遊子吟》中國行」新聞發佈會上,一位北大學生刊物記者問:

            「聽說『海外遊子吟』的歌詞,以唐詩為基礎。能否請過客學長談談,你的歌詞是如何與唐詩結合?

            本名劉力前的過客兄,楞頭楞腦,崩出一句:

            「我那兒懂唐詩呀?

            頓時,全場哄笑。害得我要接過麥克風,胡說八道一番,好讓那位記者下台。

 

            當天中午國台辦宴請,晚上北大校長宴請,過客都堅持不坐主桌,照相不站中間。好在我們的總領隊方李邦琴女士,演說、應對、風采均一流,讓主、客雙方都盡歡又大有面子。

 

            20日晚,「海外遊子吟」在北大百年講堂演出,過客把本來由他一人負責的朗誦,硬分出一半給另一位團員。

 

            我們一群洋包子,多數從未見過北大長什麼樣子,現在居然成了北大黨委書記、副校長的座上賓,登上北大百年大講堂高歌數曲。這一切的「源頭」,明明是過客兄。可是,他卻一副「與我毫不相干」的樣子,反而一說再說:「飲水思源,敝團上下都非常感激兄(指在下)」。

 

            過客兄,真乃絕妙詞人,絕佳喜劇演員也。

德藝雙馨王立民

            「阿鏜兄,能不能聽我唱一次《追尋中國魂》?」利用新聞發佈會前的空檔,王立民兄問我。

            「天下作曲家,最快樂的事,就是聽別人唱他寫的歌。」我回答。

            於是,立民兄背唱了全曲,一音一詞都沒有錯。

            「你非常敬業! 感情充沛,聲音漂亮,很有創意。謝謝你幫忙! 也謝謝沃爾佳,為我們請到您這麼優秀的獨唱『槍手』。」我說。

            「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嗎?」立民兄問。

            「唯一可以更好的地方,是第一句的線條起伏。『我苦苦追尋』,五個字,不要平。『我』字要輕; 第二個『苦』字出來後,漸強,拉開;『追』字漸弱,一點點漸慢;『尋』字要很輕。」我如此建議。

            立民兄非常謙虛,悟性又高,試唱兩次後,說:「唔,你這樣處理,音色、音量、速度的變化,都豐富了很多,歌詞的內涵也比較能出來。最後一句,我那樣改,行嗎?

            「改得非常好! 只有像老兄這樣特殊的男中音,可以唱得那麼高,聲音還那麼漂亮,才敢,也才能這樣改。」我是指全曲最後一句,他加入女高音聲部,並把倒數第二個音升F,翻高小三度,變成A,並加以延長,再結束。

            果然,五場音樂會,每一場,都是立民兄領唱的這曲《追尋中國魂》,最感人,最有戲劇性。《海吟》中國行演出成功,王立民要記一大功! 推薦並代表合唱團禮請他的沃爾佳,也應記一大功。

            立民兄是中央歌劇院主要演員,曾主演過多部中、外歌劇。他不但歌唱得好,更為難得是完全沒有時下一些年青歌者常見的耍大牌、爭名位、不敬業、常唱錯歌詞唱錯音等不良習氣。

            祝福立民兄,未來有機會在藝術之路,更上一層樓。

誠懇多助范宇文

            范宇文並不是《海吟》團員。她參加20日晚上北大講堂的演出,完全是義務助陣,而且是專程從台灣趕來,只唱這麼一場音樂會。這個超大面子,固然是給北京大學,也是給我們一群多年知音朋友。

            范老師唱歌有獨特魅力,行家愛聽,平常不怎麼聽音樂的人,也愛聽。所以,無論任何場合,只要她出場,就一定不會冷場,台上台下會融合成一片。

            那天,她唱完兩首歌後,用輕、柔、慢的聲音,向在場聽眾「求助」:

            「我雖然來自台灣,但父親是四川人。我已到了退下舞台的年齡,但在退下舞台之前,很想完成父親對我的遺願: 在四川開一場紀念他的獨唱會。我不認識四川音樂界的朋友,也不知道通過什麼途徑,可以達成這個心願。在場的領導、聽眾,如果你們有能力幫助我,我會很感激,我在天國的父親,也會很感激。」

            范老師這番話,就像她的歌唱般,深深打動了每位聽眾的心。

            中場休息時,老朋友李初建兄就對我說:「我有位好朋友是四川音樂學院主要領導。等我來聯絡看看,能不能由他們出面,為范老師辦一場音樂會,連帶請她講學。」

            第二天中午,方李邦琴女士也對我說:「范小姐唱得那麼好,我很願意幫她的忙。你看有什麼機會,就跟我說。我可以跟有關領導,說得上話。」

            這應了中國一句老話,叫做「得道多助」。祝願范老師的心願很快就能達成。本網站樂友,如有人能幫得上忙,也拜託請跟本人聯絡。

遊子俯瞰中南海

            21日中午,統戰部宴請。

            正部長劉延東女士不在北京,由副部長黃躍金先生代表。

            阿鏜一生怕見官。這回跟著方太太,怕見也得見。結果,發現中國這一代的官,年輕,有學問,有理想的,為數不少。前兩天見到的北大黨委書記,副校長閔維方先生,是一位。今天見到的這位黃副部長,也是一位。他們都比阿鏜年輕很多,講話都不用講稿而有條理、有內容、有分寸。從談吐中,可以斷定,他們都讀過不少書,見過不少場面,與當年佔大多數的老粗共官不可同日而語。

            最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當然是站在統戰部大樓,俯瞰中南海: 當年慈禧太后軟禁光緒皇帝的瀛台,靠近府右街的南海,都在眼底下。有山、有湖,有亭台樓閣,有很多柳樹,有點像放大了幾十倍的蘇州庭園。難怪清朝皇家選中它! 也難怪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也享用它!

            據說在整個北京城,能如此俯瞰中南海的地點,就只有這麼一個。居然放心讓我們這群海遊子到此俯瞰一番,時代真的不一樣了。

行家捧場眾開心

            21日晚,北京音樂廳的演出,超出預期地,有多位頂級大行家,來捧《海吟》和《牧人》的場。他們是:

            指揮祖師爺黃飛立教授、視唱聽寫祖師奶奶趙方幸教授伉儷。

            作曲祖師爺杜鳴心教授伉儷。

            合唱指揮大師楊鴻年教授伉儷。

            作曲家辛滬光女士。

            中央樂團資深聲樂家陳瑜女士。

            指揮家,音協合唱聯盟副主席高偉先生。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博導梁茂春教授伉儷。

            全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制定主持人王安國教授伉儷。

            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劉育熙教授伉儷。

            作曲家,前中央歌劇院院長王世光先生。

            《人民音樂》副主編于慶新先生。

            ……

            演出結束後,楊鴻年教授特別向本來不相識的過客兄道賀,並把他隨身帶著自用的一瓶治喉嚨葯送了給過客。楊教授還向我要了一份《海吟》樂譜,說考慮把部份曲目改編為無伴奏合唱。

            趙方幸教授對我說:「我雖然自己不是海外遊子,但我的先生曾經是海外遊子,兒子現在仍然是海外遊子。所以,我聽你們的歌很有共鳴,感動得流了眼淚。」

            《人民音樂》副主編于慶新先生,聽完音樂會後,主動向梁茂春教授約稿,請他寫一篇《海吟》樂評。梁教授已欣然應允。

            凡藝術作品,要行家說好,一般人也能接受,才算上品。所謂「雅俗共賞」是也。《海吟》首演以來,不乏一般聽眾的佳評。今天,第一次得到這麼多行家捧場、肯定,全團軍心大振,對未來幾場演出,更具信心。

牧人三傑義相助

            全世界的業餘合唱團,幾乎都是女多男少,女強男弱。《海吟》合唱團集合了三藩市灣區三個合唱團的菁英,男聲不算弱。可是聲部比例上,男高音仍嫌人數與音量均不足。所以,北京兩場演出,都從牧人合唱團請來三位男高音「槍手」助陣。

            22日一大早,從北京飛廣州。在首都機場,見到馬崇友、唐玉光、任震三位《牧人》團員,跟著我們一起出發。一問,才知道他們放下手邊工作,純粹當義工,將參與我們全程演出。

            誰說大陸人現在一切只講錢? 請看看《牧人》三傑!

            誰說大陸人現在已經沒有理想? 請看看《牧人》三傑!

            誰說禮失只能求諸野? 請看看《牧人》三傑!

熱心熱腸廣州人

            廣州天氣熱,人心更熱。

            到了廣州機場,代表主辦單位市總工會與僑聯來接機的部長,處長就有好多位。上了車,這些部長、處長統統變成導遊,一路為我們介紹廣州的風土人情。

            中午,扺達位於龍眼洞的工人療養院時,正下大雨。已等候多時的數十位接待人員,一人一傘,一個帶一個,把我們護送到餐廳。用完餐,她們又把我們一個一個,護送到住宿大樓。

            每一頓飯,都像正式宴會,讓我們吃遍粵菜名樓,嚐盡粵菜美味。

            當晚,全團夜遊珠江。船上,有多位記者,在同一時間,分別採訪不同人。

24日廣州日報,登出大半版《海吟》總領隊方李邦琴女士的專訪,連帶報導了《海吟》演出圓滿成功的消息。南方都市報與羊城地鐵報,也在同一天分別刊出《海吟》在星海音樂廳演出照片與演出圓滿成功的專題報導。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主編彭莉佳教授(即本站常客聲環曲老師),贈送每位團員一本她的大作「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護」,並請得多位私人朋友,來聽音樂會。她還特別撥出時間,為阿鏜與內子上了一堂「健康發聲」課,把她多年來研究科學發聲的秘方妙訣,傾囊相授。

            23日下午,趁著合唱團走台的空檔,「廣東樂器世界」雜誌記者與筆者作了輕鬆、盡興的對談。前幾天,收到該雜誌2007年第三期,內中刊出三篇與《海吟》有關文章。第一篇是「炎黃同胞齊牽手,訴說華夏兒女情」專題報導。第二篇是「用平淡的心譜寫不平凡的樂章──專訪《海外遊子吟》曲作者阿鏜」。第三篇是筆者去年底寫的「《海外遊子吟》創作與首演記」。

            23晚,音樂會在星海音樂廳舉行。最珍貴的鏡頭是: 曾在海外留過學的廣州市副市長王曉玲女士,在《海吟》演唱中間,流淚不止,由坐在她身傍的方李邦琴女士掏出面紙,為她擦眼淚。

            最讓張寧遠團長感動的是: 廣州市總工會主席陳偉光先生,聽完音樂會後,當即決定,原先由《海吟》方面負責的一部份經費,全部由他們「埋單」。

            筆者少年時代的老師、同學多人,青年時代同事多人,均來捧場。可惜時間太緊,來不及與他們暢聚。僅在此向他們鞠躬感謝!

機場歌舞又練拳

            24日上午,傾盆大雨。本來約好10點鐘到星海音樂學院參觀,結果遲到一個半小時。副院長周廣平兄、院辦主任黃俊強兄、彭莉佳老師等,已等候多時。他們在雨中帶領我們參觀全新的學校建筑與設備,又設盛宴招待。那是給足了我這個老校友面子。院報編輯一定要老學長給學弟妹說幾句話,我就說了八個字:「打好基礎,廣泛學習」。

            原定傍晚飛武漢的班機,一再誤點,延後五小時起飛。

            在機場餐廳吃完飯,大伙無事,自發地表演起歌舞來。一時之間,蒙古民歌蒙古舞,西藏民歌西藏舞,新疆民歌新疆舞,國標舞,探戈舞,獨舞群舞雙人舞,歌得人如醉,舞得鬧翻天; 聽得三月不知肉味,看得四時不辨顏色。

            廣州僑辦來送行的一位女部長,邀立民兄共跳國標、探戈,把氣氛推到最熱點; 王蜜的民族舞,王凌霞的民歌獨唱,完全是專業水平。不少過路旅客,也被吸引過來,成了臨時觀眾。

            總領隊方李邦琴當天一早先去了武漢。當她知道錯過了這樣一場精彩歌舞表演,連呼「可惜」,說:「早知道,我就不提前去武漢了。」

            進了候機室,仍是閒來無事,卻不能再來一場歌舞。剛好,被立民兄戲稱為「青島大嫚」的胡小璐,在自練太極十八式,我們便跟著她練。這套功夫,從頭至尾強調打開命門,練習順序從上到下,從頭到腳,很好記。一個小時練下來,每個人都大汗淋漓,排出不少寒氣、毒素、廢物,於健康大有助益。

出奇制勝丁國勛

            《海吟》首演與這趟大陸行,指揮都是丁國勛先生。他自知在吃、住、服務、媒體報導等方面,武漢都一定輸給廣州,可是他與總領隊方太太都是湖北人,如果全部輸光,那太沒有面子,所以,一路上都在動腦筋: 如何反敗為勝。

            25日晚上的演出,一反常例,《海吟》臨時改在上半場。那是因為武漢群星合唱團指揮陳國權教授,為了這場演出專程從北京趕回來,無論怎麼趕,都來不及在上半場趕到。等陳教授趕到,指揮完全場最後兩曲,獲得滿堂彩後,只見《海吟》全體團員魚貫而出,國勛兄也從容出場。他用湖北話,一句「各位父老鄉親好!」馬上全場掌聲如雷,台上台下熱成一片。幾句話介紹過他這十幾年來的經歷後,他說:「請各位鄉親給我一個大面子: 同歌一曲《洪湖水浪打浪》!」在他的指揮之下,果然,破天荒地,全場觀眾和台上兩個合唱團一起,唱完整曲《洪湖水浪打浪》。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果然厲害,讓我這位老廣代表不得不服輸。在廣州,任何大指揮家出場,大概都沒有辦法,能讓全體觀眾與台上演員一起,如此共唱一曲。甚至,也找不到這樣一曲,既有強烈地方性,又全民都會唱。

            老丁,贊!

遊完東湖遊西湖

            25日中午,湖北省委宴請。終於吃到聞名已久的武昌魚。

            下午,合唱團排練,我與內子無事,便脫隊,跟著年紀比我小得多的大師兄田曉寶,漫遊武漢。

            曉寶兄,畢業於武漢音樂學院,曾任華中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任多年。近年攻讀博士,指導教授是嚴良堃先生。我最近才正式拜嚴老為師,論輩份,要尊他為大師兄。去年在台北愛樂合唱節,我們一見如故。他贈我一片他指揮華中師範大學合唱團唱錄的CD《大漠之夜》。一聽之下,驚為天人! 能把那麼多首中國合唱經典之作,唱、錄得那麼好,功力之高,能及者不多。

            曉寶兄嫂開車載我們,先去他家喝茶,順便參觀華中師大,然後暢遊東湖。

            剛好,第二天一早,我們就去杭州,當晚在西湖岸邊,看張藝謀編導的水上真人表演《西湖印象》,第三天早上坐船遊了西湖一圈。

            東湖西湖相比較,東湖大,得一壯字; 西湖美,得一秀字。

            湖北人粗獷,東湖壯。淅江人細膩,西湖秀。不知上天如此造人造湖,是出於偶然,還是出於精心設計?

淅江官員真細心

            26日一早,離開武漢,飛抵杭州。

            坐上開往市區的大巴士,淅江僑聯一位部長,給我們每人發一份行程表。這兩天我們每一項行程的內容,時間,地點,注意事項,都寫得一清二楚。這是前所未有的。我禁不住贊嘆: 「杭州人真細心!

            中午,淅江省委宴請。先是剛上任才一個多月的第一書記趙洪祝接見總領隊與部份團員。出發前,接到一份裝在信封中的「文件」。打開一看,原來是照相時每個人的位置圖。這種細心程度,簡直接近日本人!

            宴會時,我剛好坐我們的正主人──淅江僑聯周慧蘭主席傍邊。跟她聊起天來,覺得她完全不像「官」,而像知識份子。她坦言:「我是印尼華僑,做了幾十年水利工程。快退休了,才調到這個位置。」難怪她手下辦事的人,個個能幹、正派、細心,連日程表都嚴謹得像工程設計圖! 她又告訴我:「我們從來沒有辦過這樣的活動,開始時很怕找不到聽眾。後來,我們鎖定文化程度高與華僑多的單位,一發通知,要票的人很多。現在,已經一票難求。」

            第二天,上午遊西湖。中午由杭州市委在運河上的船上酒家宴請。據說那是乾隆皇帝光臨過的地方。晚上演出,省委宣傳部長以下官員,來了一大批。五場演出,以這一場接待規格最高。

            通常,演出結束,主辦單位就大功告成,可以送客大吉。可是,淅江人不一樣。第二天,我們去參觀運河博物館時,居然有一大群上了年紀的婦女,打鼓跳舞,舉布條歡迎。去上海途中,經過桐城,午餐由當地市委宴請。為了減低一點「無功受祿」的心理負擔,我們臨時決定,在飯廳無伴奏唱一曲《我們彼此守望》。全程陪同我們的幾位僑聯領導,一直陪我們遊完烏鎮,才南返杭州。

臨別贈詩三十首

            杭州演出後晚宴上,張寧遠團長請各位發表臨別感言。輪到王立民兄,他一口氣讀了三十多首自寫詩。容我當大文抄公,把他的詩「先人後事」,抄錄部份在此:

一、方李邦琴

            華貴大方李邦琴 「二十七歲」大美人 親率游子回故鄉 情真意切動人心

            方李邦琴回故園 湖北劇院起波瀾 台上台下心相通 曲曲唱得淚漣漣

            思路清晰口齒靈 不枉此次中國行 京廣北南粤鄂浙 擁抱祖國留美名

二、 沃爾佳

            憨厚樸實沃爾佳 屢次三番催電話 叮囑一定要脱谱 咱就半字也不差

三、张寧遠

            諸葛孔明遺風長寧静致遠張團長 風風火火抓工作 淡薄明志有主張

四、劉力前

            天地之間有過客 北大學人劉力前 發自肺腑游子吟 數學才子筆不凡

            過客朗誦留印象 言辭懇切语鏗鏘 雖為博士却質樸 内蒙十年下過鄉

五、阿镗

            山不在高有仙名水不在深有龍靈 阿镗捻鬚微微笑 频出大作顯水平

六、丁國勋

            指挥家叫丁國勋 九頭鳥是湖北人 剛到北京就排练 急缓張弛頗傳神

七、周政忠

            台湾同胞周政忠 鋼琴弹起響叮咚 言语不多老微笑 客客气气常臉红

八、林豔雲

            森林之上飄彩雲 鶯歌燕鳴一群群 又管電腦又唱歌 昂首挺胸對命運

、田越

            我和田越是老鄉 都是来自牡丹江 曾經共飲一江水 難怪咱俩有點像

十、胡小璐

            青岛大嫚胡小璐 白雲機場練武術 閃轉腾挪還真行 惹得老外跟着舞

十一、李哥、王凌霞

            李哥凌霞是一家 青海姑娘嫁長沙 文體愛好牽紅線 携手并肩走天涯

十二、潘勤、少梅

            潘勤少梅两美女 遊覽西湖在一起 氣質容貌賽西施 濃妝淡抹總相宜

十三、王蜜

            嬌小玲瓏是王蜜 活泼好動四川女 翩翩起舞若天仙 赵飛燕能算老幾

牧人

            崇友玉光和任震 都是金色男高音 满怀豪情亮歌喉 倾力相助是「牧人」

十五、新聞發佈會

            新聞發佈訴衷腸 首場演出大講堂 北大學子自有情 掌聲熱烈如海浪

十六、抒真情

            丁亥之年闹新春 京城倾听游子吟 高歌浅唱抒真情常见同胞淚沾襟

十七、中国魂

            唱罷此曲心潮湧 掌聲持久真激動 生生不息中國魂 遥遠東方腾巨龍

十八、鄉音一聲

            去國萬里在異邦 最繫情懷中國魂 浩瀚相隔太平洋 鄉音一聲淚滚滚

十九、宴會

            红燈红酒红地毯 主人舉杯勤把盏 都是炎黄好子孫回國如同回家

二十、廣州

            貴客来到降喜雨 列隊迎接顯情意 車下撑起朵朵傘 相扶相攙一对一

            住在工人療養院 放歌星海音樂廳 口若懸河梁部长 滔滔不绝說羊城

二十一、雲機場

            白雲機場大聯歡 海外游子舞翩翩 你方唱罷我登場 男女老少笑語喧

二十二、「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戰友親 聲音高吭遏行雲 相知相識四十年 肝胆相照到如今

            孜孜追求志如鐵 圓潤通透聲似银 西子湖畔同聲唱 高歌一曲真歡欣

二十三、大團结

            博士硕士来唱歌 白髮黑髮吐心聲 中華民族大團结 鳳凰起舞龍飛腾

二十四、大團圆

            北南西東都唱遍 只盼祖國大團圆 拳拳赤誠游子心 海外華人三千万

以樂結緣情意深

            《海吟》這趟大陸行,值得寫的人與事還有很多:

            周政忠博士放下學生不教,義務相助,負責全部獨唱合唱的鋼琴伴奏,深受行家好評。

            林豔雲副團長戰勝疾病,又獨唱又領唱,展現不凡藝術功力。

            鄭嘉敏副團長兼管很多雜務,勞累過度,聲音啞掉,仍堅持演出。

            全團年紀最大的張官祥先生,腳痛,站不穩,持枴丈上台,堅持唱完最後一場。

            沃爾佳負責在北京印製、搬運節目單,跑得腿都快斷掉。

            北加州南海藝術中心負責人施旭東女士出錢出力,促成了北京大學的第一場演出。

            北加州淅江同鄉會會長張立明先生,為了杭州這場演出,專程從加州飛回杭州,聯絡協調各項事務。

            ……

            筆者根本不知道的有功之人,有趣之事,肯定比以上寫到的要多很多。希望其他團友,也提筆一寫,留下美好回憶。

            此行的關健、靈魂、中心人物,非總領隊方李邦琴女士莫屬。她的風采、故事、言行,將在「《海吟》養母方李邦琴」一文另寫。本文從略。

 

            「以樂宏道,以樂啟智,以樂遊戲,以樂結緣」──此十六個字,是筆者為黃鐘小提琴教學法訂定之宗旨。這次因《海外遊子吟》合唱組曲,而結到這麼多善緣、樂緣、朋友情緣,真是人生最美之事。願這樣情深意重的樂緣,能一直結下去,越結越深,越結越廣,越結越多,越結越遠。

 

                                                                                                                                                                                             20076月於台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