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罂粟----中国房产第一案亲历》(8)
在我们所要讲述的这个故事中,龚冠华、朱丹夫妻俩的丹林公司,先后与两家上市公司“由爱生恨”、从合作走向翻脸。一是ST吉发,另一是更为著名的广厦集团。有趣的是,在与这两家上市公司的争斗中,虽然上市公司占足了理儿,却无一例外地都败在这对夫妻手上,而且败得很惨,吃了哑巴亏后还都不敢吭声,他们的股东知道了估计得有一口血好吐。
龚、朱夫妻是我们所要讲述的“上海罂粟”故事的头号主角。他们与束萍一样,都是知青出身,在1970年同时下放到江西农村,随后又各显神通,回到上海攻读大学,即所谓工农兵学员也。龚读的是计算机专业,朱读的是医学,毕业后不久,因龚的弟弟已到澳洲以留学名义打工,龚、朱夫妻便也同当时很多上海人一样,以语言生的名义到澳洲讨生活。多亏了八十年代末的那场风波,有4万多中国“留学生”搭便车,获得了澳洲的绿卡(闻声曾亲耳听不止一个澳洲官员私下认为他们在当时“犯了错误”,让这么多人就轻易地凭着并不属实的“留学生”身份留在了澳洲)。龚、朱夫妻后来自己经商,苦苦挣扎,后来,能干的太太在回国参加展销会的时候,搭识了一位浙江老板,并鼓动这位浙江老板到澳洲投资移民,她也便获得了相当大的股份,从此便将自己包装成成功人士。
和木讷、小心眼的丈夫不同,朱丹绝对可以称是女中豪杰,据闻声观感,除了豪爽之外,束萍的其它能耐恐怕均在其之下。朱丹是一个充满了战斗精神的女人,根本没有一般上海人、尤其如她丈夫那般的上海男人的胆小怕事,一个最经典的例子是,他们全家到欧洲旅行,航班几乎满座,朱为了给孩子多腾个位置睡觉,便想出一个高招:她使劲地抖腿并碰前座,引起前座的不断抗议,她顺势和前座大吵一架,空姐无奈,只好将她调换到还有空位的头等舱。她回上海后,无数次地向人们讲述这个得意故事,并津津乐道头等舱的免费高级酒水,令一众听者乍舌。
丹林公司能进入房地产领域,和朱丹的“拼搏”精神分不开。龚冠华在澳洲呆了几年就回国经营电脑业务,但并不成功,他喜欢排场和虚荣,总被人忽悠,而公司管理和电脑服务也跟不上,至今网络上还能查到他被客户严厉投诉的资料。朱丹后来也回到国内,她听朋友介绍说房地产能赚大钱,就不辞辛劳到处去物色项目,“尊园”就是那时被她看中的。那时,这块地叫“吉发花园”,正烂在那里,只是进行了七通一平,据说是吉发公司资金跟不上。朱丹接受了吉发的苛刻条件,要在6个月内注入5000万元,当然,除了这个之外,她也靠其它不为人言的身段,将吉发项目的负责人牢牢地攥在了手里。
如此大的资金量,她手头又只有一个空壳公司,换了一般的人,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朱丹毕竟是女中豪杰,她在和吉发签订了合同作为销售总代理后,迅速到台湾聘请了一流的策划公司,当然,费用都说好以后再结。在台湾的强力营销,令她从楼花预售中就获了巨大的资金,足以应对开发商的苛刻资金要求。这种后来被政府叫停的危险的筹资方式,当时确是市场的主流,真正体现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吉发花园”也在策划公司的帮助下,改了个更为符合市场的名字“尊园”,并开始迅速地进行建设。
合作几乎连蜜月期都没有,丹林投资咨询公司便和“吉发公司”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小到样板房的布局,大到销售定价等,当然,幕后更多地是利益分配问题,发展到后来,双方在售楼处大打出手,争夺公章等。
在这样的“怨偶”生活中,朱丹下决心要自己做开发商,并积极准备接盘阳光城项目。但是,她手头并没有资金,唯一可能的来源,就是赶紧与吉发公司将尊园项目了断,拿那边可得的数千万元的佣金做阳光城的投资。当时的上海地产,刚刚开始急剧升温,销售代理们有时赚得比开发商都多。闻声所见证的另一澳洲华裔女性,只接了个不到1万平方米的楼盘销售,居然半年不到就带着赚好的2000多万回澳洲退休养老了---尽管她才40出头。当然,要拿到这样稳赚快钱的项目,没有点特殊本事是不行的。
合作双方关系本就不好,此时朱丹又要提前套现,吉发公司自然不肯就范,双方矛盾更趋激烈。但此时,朱丹的高招灵验了:当时她洽谈这个项目时,与吉发公司的负责人一起在苏州开了个公司,作为个人获益的壳,这样,国有企业的项目经过丹林公司、苏州公司的两道清洗,就可以成为自己先富起来的机会了,这其实正是丹林这么个新设立的、无经验无资本的公司能赢得项目的关键,哪想到朱丹在事后会来个翻脸不认,双方关系搞僵,但吉发老总的命根子却捏在人家手上,只要一个举报电话,脱不了索贿的嫌疑,这当然是可怕的。虽然不断地文攻武斗,虽然双方各方面实力都相差悬殊,但吉发公司最后还是选择了让步,没有完成销售合同的丹林获得了数千万的“佣金”,却给吉发留下了一堆烂摊子,丹林本身聘请的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等一并均未结算,甚至连丹林内部的销售总监欧晨献、邵小东的应得佣金,也一并吞没了,事后引发一连串的劳动诉讼,但有钱在手的丹林公司,虽然屡屡败诉,最后却依然以“暂无可供执行的财产”为理由(尽管丹林已经持有价值10亿以上的阳光城项目),而给了那两位可怜的打工者一纸“债权凭证”,气得他们的律师在法庭上拍案痛斥法官。
如此这般,朱丹最崇尚的“空麻袋背米”(上海话,类似北方说的“空手套白狼”)战略,终于有了一只装着数千万现金的“大麻袋”,可以来套阳光城这只大白狼了……
而光有启动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吃够了“假富豪”们大亏的阳光城各方,如今最盼的就是真富豪、最讨厌的就是“空麻袋”。如何取信、又如何收服这些久历江湖的老“甲鱼”们呢?朱丹故伎重演,又给牵线搭桥的南侨公司总经理吴世坤挖好了一个大陷阱,给吴世坤10%的干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