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狄金森《成了肉身的字词很稀少》(Fr1715)

(2021-11-24 07:07:29) 下一个

(Emily Dickinson,1830 – 1886)

1715. 成了肉身的字词很稀少

(美)狄金森

舒啸 译

成了肉身的字词很稀少

人们颤栗着分享

或许也就没有报道

不过除非我谬妄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

隐秘地欣喜若狂

品尝过为我们各自

量身配备的食粮 - 

 

一个生气盎然的字词

没有权利死去

如同神灵一般凝聚

与上帝同生共逝 - 

 

降贵纡尊“成了肉身

在我们中间居住”

如同这语言的降恩准予

这可爱的文字学术

(J1651 / Fr1715)


译记:这又是一首著名的狄金森。在十六行时而似乎隐晦的诗句中,狄金森给予诗歌艺术“无上”的地位,赞誉了诗歌的魅力与感染力,也感叹了创作成功的艰难。

之所以说“无上”,因为在这首诗里,通过与《圣经·约翰福音》的呼应,诗歌艺术获得与救世主同等的地位。

这是狄金森的“福音书”。这首诗创作年代无法确定。所表达的也正是狄金森一贯的信念。

1.

在第一行里,“成了肉身的字词”即“有血有肉的字词”,也就是具有生命力的诗句。这几个字“大有来头”,原文(“A Word made Flesh”)直接来自约翰福音1:14:“And the Word was made flesh……” 。

约翰福音是这样开始的:“In the beginning was the Word, and the Word was with God, and the Word was God” (约翰福音1:1)。这里,“the Word"本是译自希腊文的”logos“,即”道”。“道成了肉身” (And the Word was made flesh)就是耶稣。狄金森巧妙地使用了“Word”的“字词”释义,把佳词妙句放到了神的位置。

随后,狄金森断言:具有生命力的诗句是不多见的(seldom)。这可以从狄金森作为读者的体味:优秀的作品只是偶尔才能读到;也可以是狄金森作为作者的感叹:佳句难得。

第二行中的动词“共享”(partook)在描写圣餐仪式时经常使用,于是这里继续着第一行里对诗歌艺术的“神圣化”。在 《他吃了喝了宝贵的字符(Fr1593)》中,诗人类似地以圣餐来比拟阅读体验。副词“颤栗”(tremblingly)应是来自狄金森曾经向师友希金森描述阅读时身体的震颤反应。

原文第七行的“debate”近乎“反复尝试”意。第五、七、八行里,诗人连用了“Each one”、“ very”、“specific”来强调诗歌阅读的个体性:同一诗句对于不同的读者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译文中以“各自量身配备”来表达“ very”和“specific”。

狄金森相信(“have I not mistook”),我们每个人都曾经与某些富有生命力的词句产生共鸣,被它们深深打动。那是些欣喜若狂、宠辱皆忘的时刻。

(注意:很多读者将第一行的”seldom“当作修饰第二行”partook“的副词。愚见以为难以解通。)

2. 

第二节借用”三位一体“的教义来断言佳词妙句该当不朽。

一个生气盎然的字词没有权利死去,因为它是与圣灵凝聚在一起,而上帝与圣灵长存。

(其实,前两节放在一起,还是可以认为这是首宗教诗的。要到第三节的后两行才可以明确,狄金森诗中的“Word"就是”字词“本意。)

3. 

第三节第一行继续引用约翰福音:“道成了肉身,在我们中间居住”见约翰福音1:14,“And the Word was made flesh, and dwelt among us, (and we beheld his glory, the glory as of the only begotten of the Father,) full of grace and truth.”

神(耶稣)“屈尊”以肉身降临人世,就像语言产生出那有血有肉、生气盎然的词句。

Philology”一词来自“philo- ”(爱)和“logos"(字词)。这里以词根本意指诗歌创作中的斟酌推敲与欣赏中的揣摩品味。

 

巴赫颂赞曲BWV147号(”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Wilhelm Kempff 钢琴改编、演奏


Dickinson 原诗:

A Word made Flesh is seldom

 

A Word made Flesh is seldom

And tremblingly partook

Nor then perhaps reported

But have I not mistook

Each one of us has tasted

With ecstasies of stealth

The very food debated

To our specific strength —

 

A Word that breathes distinctly

Has not the power to die

Cohesive as the Spirit

It may expire if He —

 

"Made Flesh and dwelt among us"

Could condescension be

Like this consent of Language

This loved Philology

 

(J1651 / Fr1715)

 

---------------------------------------------------------------------------------------------

英文诗歌选译

----------------------------------------------------------------------------------------------

 

拜伦(Byron)《西庸的囚徒》(片段)

雪莱(Shelley)《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丁尼生(Tennyson)《航过沙洲》

惠特曼(Whitman)《大路之歌》(片段)

惠特曼(Whitman)《哦,生命啊!》(-- 纪念 Robin Williams)

惠特曼(Whitman)《致冬天的火车头》

狄金森(Dickinson)111 首

叶芝(Yeats)《茵尼斯夫里的湖岛》

艾略特(T.S.Eliot)《J·阿尔弗雷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奥登(Auden)《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

康明斯(e e cummings)《有一个地方我从未去过》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死亡也不会占得上风》

狄兰·托马斯(Dylan Thomas)《不要温和地步入那永恒的黑夜》

史蒂文斯(Stevens)《罐子轶事》

比利·柯林斯(Billy Collins)《致我最爱的17岁高中女孩》

遵老同学独舞先生命,玩笑译“Someone Like You”

----------------------------------------

【改译】叶芝(Yeats)《当你老了》

【改译】叶芝(Yeats)《一九一六年复活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5)
评论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读Bardon Bus,Munro写到做梦收到信,读到句子,一个单词“Shelter”,令小说里的主人公浑身颤栗了。想到这首狄金森诗是注释了。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y56' 的评论 : 谢谢闻香光临、鼓励。
yy56 回复 悄悄话 非常精彩的譯注,讚!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觉晓' 的评论 : 承蒙觉晓光临。从狄金森的手稿人们得知,她为了写下那些“breathes distinctly”的words,反复推敲琢磨。

觉晓对狄金森诗作的精细品味,真真证明了诗人没有“谬妄”,更没有白白地斟词酌句。

当然,对于作为搬运工的译者,也是莫大的鼓励。谢谢。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同祝时祺。

狄金森诗作中有很多对《圣经》和莎士比亚的引用。我自己第一次读《圣经》还是在大学的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下”书店 -- 在图书馆前草坪地下生命不长的一个书店。:-)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对不起,一“tremblingLy ”了,码错字,是“茶碟”,A Saucer holds a Cup。
觉晓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舒啸慷慨分享。最初从这里喜欢了她的“ample ”,之后每次遇见这个字,都像捡了一个金“苹果”。
而被感动的,“crumb”是第一个(《God gave a Loaf to every Bird》Fr748),这是独自体验的“trifle”,因如此“small”,带来的不敢肯定是“ecstasy ”,但毫无疑问是“gay”。
我岂能“measure”这些字词,它们不停留在“plank ”上,而在“twig ”上,是“infinity ”,是“still”,是“soul”~~
谢谢这些诗里“immortal ”的字词。谢谢舒啸递上的狄金森的“茶托”。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 希腊文的”logos“,真是用的太好了,中文的的“道”也是,相比之下,英文的“The Word“就没有那么的有力量。

谢谢舒兄的注解,非常的清晰,明了,肯定队圣经研究极深。

感恩节,祝舒兄和朋友们阖家节日快乐,安康!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星如雨86' 的评论 : 承蒙星如雨惠顾。不少诗歌一下子攫住读者的心神,随后则是重温初读时的感受。狄金森有那样的诗作,同时还有不少作品,初读平淡,乃至莫名,越读越得其精妙,渐入佳境。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xyz' 的评论 : 多谢小C。握手同感。:-)

同样欣赏小C的精妙佳译。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谢谢暖冬光临、品读。暖冬欣赏这首“咬文嚼字”诗,很是自然。:-)

狄金森有时在语法上的“不羁”,也为理解其作品设置了若干障碍。这里的“mistook”可能如暖冬指出是“借用”。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前面省略了主语。第二、三行或可以重新组排成:And nor then perhaps reported (that people) tremblingly partook.

同祝暖冬。
星如雨86 回复 悄悄话 谢谢舒啸兄的详细注解,如果不是读到了字句后的关联和语境,真会错过了这样精炼而精彩的作品。

狄金森运用语言的能力出神入化,她确实有让诗句拥有灵魂和血肉的魔力。
cxyz 回复 悄悄话 这可爱的文字学术
— 呵呵 我们都是深陷其中之人 :)

读舒兄的注解很享受。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它们如同基督耶稣。。。写错字了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借着舒兄的注解读懂了一些。这首确实大胆,想象力超凡。把语言文字/诗词跟基督耶稣"道为肉身"等同,也就是说,精美的诗词(有血有肉,生机盎然,能感受到生命,breathing一词)也是天赐人间的,它们如果基督耶稣的话语降临人世,永恒,永远新鲜(不过期)。非常大胆,也是她自己对文字热爱才有这样的体会。
确实我们都偷偷品尝过了,正如现在品尝她的诗句一般:))
有意思的是,她故意用mistook去押韵(照正常语法应该是mistaken,当然古英语可能例外:)
谢谢分享和详细的注解,很有帮助。舒兄感恩节快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