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艾米莉·勃朗特诞辰200周年

(2018-07-29 13:32:22) 下一个

艾米莉·勃朗特诞辰200周年

舒啸

二百年前,1818年7月30日,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出生于英国约克郡的索恩顿村(Thornton)。艾米莉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姊妹”中的二姐,与姐姐夏洛特(Charlotte,《简·爱》作者)、妹妹安妮(Anne,《阿格尼斯·格雷》作者)各差两岁。艾米莉除了一些诗作,留给后世的就是她的唯一一部小说《呼啸山庄》。

当年上初中时,购得杨苡的《呼啸山庄》译本,读来真觉得惊心动魄。几十年后,仍清晰记得那时内心的震颤。今天特贴几张图,以示敬意。

其实,除了夏洛特,艾米莉还有两位姐姐,均因病夭折。另外,夏洛特与艾米莉之间还有一个兄弟,帕特里克·布兰威尔·勃朗特。下图是帕特里克·布兰威尔·勃朗特所作的三个姊妹画像:

中间为艾米莉。这也是仅有的一幅没有争议艾米莉画像。

1848年9月,帕特里克·布兰威尔·勃朗特因病去世。葬礼归来,悲伤的艾米莉即染重病,并拒绝医治,于同年12月19日去世。

当年读的杨苡译本中有弗里茨·艾肯伯格(Fritz Eichenberg)的木刻插图。这是希刺克厉夫:

和凯瑟琳:

凯瑟琳决定嫁给林敦后说出的“我就是希刺克厉夫”,最为令人感叹难忘。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orstar' 的评论 : 仅就阅读而言,我觉得八十年代在中国上中学、大学是很幸运的。那时读得下、读得进、读得纯、读得深。外国文学很多今天仍当作“定本”的翻译精品是那时候出版(或再版)的。社会政治环境有起伏,但总的来讲是宽松、开放的。

今天的孩子不愿意读经典,觉得boring,多是“快餐文化”、“网页阅读习惯”的影响。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简?爱》
Norstar 回复 悄悄话 咱们那一代人都喜欢看,看得痛哭流涕的,我想那是当年的大陆贫穷落后和压抑的大环境造成的,下一代CBC觉得此书boring之极。有一次我女儿回家大惊小怪地对我说,xx的妈跟你一样,当年也特喜欢看简爱,一边看一边哭。
zhige 回复 悄悄话 这一家人都超有才,但都厄运连连。可能应了那句老话,天妒英才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inmiu' 的评论 : 谢谢光临。握手赞同。两位艾米莉在气质性格到写作特点上都可以找到呼应之处。据说依照美国艾米莉的要求,在她的葬礼上,有人读了英国艾米莉的一首诗(“No Coward Soul Is Mine”)。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ophie308' 的评论 : 谢谢光临。我读的第一本原文小说不是《简爱》,但是看的第一部英文原文电影是。:-)
linmiu 回复 悄悄话 英国荒原里的三姐妹真是奇异的存在,最早喜欢简爱,后来喜欢¨呼啸山庄¨,再后来发现了艾米丽的诗歌,有点象美国女诗人艾米丽狄金森。
Sophie308 回复 悄悄话 我也喜欢三姐妹的作品。简爱是我在大学时读的第一本英文小说。
舒啸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光临。问好!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一起纪念,喜欢她们的作品。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