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胡言之-断续怀念古龙、羽生前辈-80年代武侠电视剧风流
(2005-01-01 01:23:10)
下一个
十分庆幸现时能与梁羽生先生同处海外一城,虽然无缘一睹先生风采,但也觉得能沾一些书生文气。
幼时常一知半解地贱读先生作品,深为前辈名士风范所迷。也还记得中学时代经常与同窗争论新派魁首所属,大多同学出于童蒙幼稚,都不喜欢梁羽生先生的武侠作品,还学舌名家评论:谓先生之名士气太重,所有作品均为沉闷,四平八稳,开章顺节,颇类于旧派风格。但亦有不少同学崇拜其厚重儒生文风,真真正正表现了我中华传统武侠神魄。当时虽已看过羽生先生真人照片,但他们一直认为先生形象必定是经常一袭长袍,坐而杯茶在手,纵横黑白纹盘,指点武侠成人童话。对于幼年的我,对先生本身的崇拜绝对多于其作品。本殿曾自愧天南所处少文采风流。中华侧隅,十分仰慕中原文化。天南偏地,向来被视文采输逊,有了先生其人,或者多少可添些书生气。
同窗们始终倾倒于他的文才见识,经常将先生于报上发表的随笔闲谈传阅。先生毕业于广州岭南大学,修读国际经济。当年能有资格就读这间独步天南之学府,就知为龙凤人物。也凭这资历,先生于大公报觅得立位,如神星交会,得遇金庸。可惜金庸却无羽生先生老来之出尘淡泊。古龙和羽生前辈真乃大侠也。
大家也由此留心大师梁羽生的些微末节起来。因先生万分崇拜旧派大师宫白羽的文笔,我的一位当年在读中学的学兄在中文老师布置的“名著赏析”命题议论文要求下,甚至以此为文,题为“赏析‘十二金钱镖’”。结果被中文老师臭骂一顿,但是其文却在校园内交手相传,连该中学校长也惊动了。得这位学兄影响,适逢其时已故广州讲古宗师张悦楷评说“十二金钱镖”,我们一大班小学生,天天中午宁愿不吃饭也要围坐收音机前,聆听楷叔耳熟能详的开场白:“原文再续,书接上一回,话说那金钱镖展,劈地开山”。一起领略俞剑平大战飞豹的江湖风云。
正因发轫于“十二金钱镖”之跌宕精彩,遂如饥似渴地拜读起羽生先生武侠小说作品。小小孩童,无不好勇斗狠,加之受“霍元甲”影响,常于街头摆弄花拳秀腿。尝有一日,广州电视台居然播放了当时新加坡所拍的“萍踪侠影”,不过年代实在太过久远,记忆很难再次recall。只记得了内中是由香港武师总会指导武打动作,也是平生第一次见识了电视上真正的香港武打艺术。比起我们的毛手毛脚,电视里一招一式都是精心设计、浑然天成。竟从此痴迷起武侠电视剧来。
紧接着广州电视台居然又可以重播73年“朱江”先生主演的“小李飞刀”,“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一到播放时间,巷子里闲逛的白痴们就风涌到我外公家,对着那部黑白电视机,一起模仿起“罗记”罗文正宗独特的声线,互相印证如何能做到那“例不虚发、出手一刀”之令天地眩迷的气魄。小李探花郎的天人神威,不在飞刀在喉的尘埃落定,而在当年朱江先生的“李寻欢”发刀之前,苍白手指即将赋予那出手一刀以例不虚发的神话。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以后的我看见别人手上小刀,就立刻有颤栗惊抖的反应。
手中平面黑字的古龙小说线装本,却由电视剧转化成血肉立体,无声无息的书香文字运奏成经典歌曲,武侠电视剧把第二种生命交给武侠小说,提供了更丰富的畅想空间给读者。
武侠著作不乏丰神俊朗,享尽闻香嗅玉的风流人物,上次提到的“秋官”就是其中扮演者的佼佼者。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肯定少不了磊落纵横、豪放任侠的大英雄,“梁家仁”先生就是其中的出林精粹。
70年代功夫电影热潮,肯定经常看到梁家仁先生的身影。他曾无数次与成龙、元彪及“元家班”合作。他独力担纲的就有扮演“霍元甲”,精壮强悍的肌肉,凛然正气的剑眉,粗线条的面容,沉稳的谈吐,大侠形象,刚阳雄烈。而最喜爱的就是其硬桥硬马的武术表演,通常二话不说,就施展开来。自己珍藏的70年代功夫电影系列,内里就有不少他的作品。
后来梁家仁先生投身电视剧演出。有一年看过他与“秋官”郑少秋合作的一出电视剧,造型的表现堪为经典。二人之刚阳、俊玉,珠联璧合。两者一幕城墙决战,“香帅”踏月的秋官,凌风虚御,白衣长剑;粗布麻衣的大侠梁家仁,大刀正气,也正如剧中二人角色名字,“残阳”之英雄壮烈,“寒星”之出尘飘逸,加上邓萃雯少女柔情演出,剧情虽然一般,但二人古装表演之气势实在璀璨夺目。
大侠纵使自来自去,也羡妒红尘男女。“天龙八部”经典一出,燕赵“北乔峰”算是在当年的天南偏地找到最适合扮演者。痴情不悔的“阿朱”由“秀姑”黄杏秀扮演。怎么也想不到她是跟老不正经的口力哥陈百祥是一对。“秀姑”已退隐视圈多年,默默站在其心爱男人身后,也算是对“阿朱”一个好交代吧。
那出“天龙八部”的慕容公子是由石修哥扮演,石修哥扮演奸角是得心应手,单是贵重英俊的外表也足可配得起思谋复国的鲜卑皇族“故苏慕容”。梁家仁先生则继续武侠电视剧经典,在刘华的“大鸟侠侣”出演郭靖。或者是与“降龙十八掌”有缘,两位北地豪侠都由他来演绎。
手指微酸之下,祝各位新年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