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易中天之“国教”与公私德论
(2010-01-02 09:12:05)
下一个
国内学术界有一现象,学者越是出名,其学与其名越渐行渐远。尤其是做国学的学问者,怎么看都是在为了混饭。
前辈中做国学的人,学问做得真好,好在做学问的同时,也以国学修身、养身,培养起一种“道德”,以身教导后学。同时惠及自身,能以其学问养天年,南怀瑾,冯友兰,季羡林,在历经大风大浪后,都岁至九十高龄,。
而当今人做国学的学问,基本就是在八卦了,是又要讲述他,宣传他,还得损它,挖苦它。
鼎鼎大名的北大李零教授,好端端出版个论语教案,却非要贯孔子以“丧家狗”之名,还要做特别的辩解,谓之,我不是在骂他,因为他确实如此,因出处如此,缘由如此。。,将自己与阳货之流划齐。其实实在是瞎扯,为赚人个眼目,多卖俩钱而已。孔子其人,恰恰与大教授所说相反,是经历上累累如丧家之犬,而精神上却从未失去其家园,没有失去精神家园的人,怎能称其为丧家之犬呢?
与李零大教授惺惺相惜的易中天大教授,近年也开始拿国学做文章。乍读之下,所言颇为中肯,似是那么回事,其实不然,也是在瞎掰。
就以其近日之所谓"国教"与公私德论点评一二。
“学术界确实有一部分人提出来,说要有信仰,甚至主张建立国教。。。可惜这同样行不通。”
因为,
“第一,中华民族是没有宗教感的,不然早创造出来了”
--瞎扯,谁说中华民族没有宗教感?任何民族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宗教感,没有无宗教感的民族。中国的道教是本土宗教,怎么创造出来的?佛教,是外来的种子在中华大地上发芽后的本土宗教,怎么没有创造?中国的宗教在几千年前就有原始实践了,怎能是没有创造?
中华民族不是没有宗教感,而是不轻易信“邪”。根本在于不是根植于一种学问上的宗教,中国的老百姓是不会轻易信的。诚所谓孔子之“不知生(之学问),焉知死(之宗教)”
"第二,儒学在本质上是反宗教的。"
--又错了,孔子之儒学在本质上是不明白就不要妄论宗教。反对的是乱信。易大学者忘了,儒生的老本行是干什么的,不是所谓治学,而是礼仪,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宗教活动中的礼仪,这是孔子的本行之一。孔子畏天,便不会反“天”,天是宗教之本质,因此他不可能反宗教之本质。
“如果把儒学定为国教,是违宪的。”
--这是尤其的胡说八道。他不是法律专家,这不是他专业范畴,怎可妄加论断?儒学根本不是宗教,即便成为国教,也是一种文化的继承肯定与延续,跟宗教信仰自由毫无关系,怎么就违宪了?中华文化几千年,大部以儒学为国教得以发展,在历史的绝大阶段,从未妨害宗教信仰自由。恰恰相反,道教,佛教反而大行其道,在中华大地上开枝散叶,很多阶段,其兴旺尤胜儒学。国教违宪(违宗教信仰自由)之说尤其荒唐。
易大学者只说现象却不讲原因,光讲国人失去了公私德,却不给个他所认为的解法,八卦的真是头头是道。
国人所谓公私德的沦失,根本原因在于近现代两次文化革命,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直接结果,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始自文革。虽然从官方上否认了文革,但从学术界从未有过文革对国民公德及文化方面巨大损失的严肃剖析,从而引领人们从那个怪胎中找回失去的价值观。
这,才是根本问题所在,跟国民性没有任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