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乐坛才子与两位窈窕才女的往事(下)
(上篇: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80301/202402/16369.html? )
继续说说Martha Argerich。当年像她那样美丽、有才,又有几分不羁和任性的女孩,不知勾去了多少男人的魂。而关于她私生活的故事,也一直在被好事者挖掘、被吃瓜群众关注,尽管她本人一直十分低调。实际上,她的爱情婚姻的情况并不复杂,更不“混乱”。就此方面,我看到三个事实:1. 她挚爱音乐。婚姻的波折、生育等,从来不影响她对钢琴艺术的追求。2. 她的爱情和亲密关系中,没有同时“多角”和艺人中常见的狗血剧。3. 她的婚恋对象,都是年轻、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绝无嫁老头、傍富翁的情况。他们是因为相互的爱而走到一起,对得起各自的青春。(我可没说赵小兰老师、邓老师、翁老师们对不起她们的青春哈。)
Argerich的第一段婚姻是1963年与华裔指挥家陈亮声(Robert Chen)。他们的婚姻只持续了很短的时间。他们有一个女儿Lyda,她后来成了一名中提琴家。从1969至1973年,Argerich与瑞士指挥家Charles Dutoit有一段持续4年的婚姻,生下女儿Annie,她是一位演员和作家,并有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这段婚姻结束后,Argerich与美国钢琴家Stephen Kovacevich建立了亲密关系,但没有正式结婚。他们有一个女儿Stephanie,她是一位摄影师。她后来为母亲拍了一部纪录片Bloody Daughter,当然也有父亲的不少内容。下面这张照片大约摄于1990年前后,Argerich与她的三个女儿在一起。
Argerich与Dutoit和Kovacevich保持着终身的友谊与合作。比如去日本参加音乐节,她就是有时候与Kovacevich共同去。至于Dutoit,几十年来,他经常是Argerich演奏会的乐队指挥。不仅如此,演出结束后,这对“divorcees”还在台是经常有一些搞怪的互动,笑翻全场。(当然是Dutoit这个老不正经发起。)
在Argerich 2017年在上海的演奏会上,也是Dutoit任指挥的,不知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互动让中国乐迷们欢呼。这其实这已经是 “两口子”第三次来中国了。之前他们于1996年和2006年两次到北京。不知何故中方没有安排她演出,只到中央音乐学院进行小范围交流。但2017年上海的这一次她没有让乐迷失望,而且演奏结束后四次返场加演,对她来说是罕见的。据说那场演出的票价达到RMB 6000元,15分钟售完。黄牛加价几倍仍然可以出手。要是碰上我,这个星我恐怕不追了。
现在回过头来说说Argerich与陈亮声的第一段婚姻,以及随后引发的故事。Argerich十几岁以后,在欧洲拜了些名师,获了两个钢琴比赛的奖。然后就进入了技艺的平台期,比较迷茫,琴练得少了,但通宵达旦的聚会和烟酒多了(她烟瘾很大,一直到50多岁发现癌症以后才戒烟)。有一天她突发奇想,决定到纽约去找她的偶像、美籍俄裔钢琴大师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她飞到了纽约,在曼哈顿离霍洛维茨住所处不远的一个公寓住了下来。然而几经努力,她无法见到大师。一来她是个无名小辈,二来当时霍洛维茨正在“隐居”,不演出、不会客。另外,据说来访者要先过他夫人这一关。Argerich这种年轻、漂亮又对大师充满敬意的姑娘,肯定是没有什么机会的。
纽约是个海纳百川之地,天下人物云集。在这期间,Argerich在纽约交了一些朋友,这其中包括年轻钢琴家傅聪。傅聪是傅雷的长子,音乐才华出众,1955年获“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进入波兰“华沙国家音乐学院”学习。两年后,就在他毕业之际,他老爹在国内被打成了右派。于是傅老兄不是回北京,而是飞伦敦“叛逃”了(当时中国的定性)。Argerich在纽约时,傅聪正在美国巡回演出,两人认识了。通过他,Argerich又认识了年轻的华裔指挥家Robert Chen(陈亮声)。
陈亮声1933年出生于上海,1949年随家人去香港,然后全家来到美国。陈亮声当时已获得加州伯克利分校音乐系的学士学位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硕士学位,正申请去瑞士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指挥。他一边在纽约餐厅打工挣钱,一边等消息和参加必要的考试、面试。
在Argerich和陈亮声的相处过程中,他们在1963年初夏相爱了。几个星期之后,Argerich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他们奉子成婚,于当年9月在陈亮声父母居住的旧金山举行了婚礼。这个消息,对Argerich的母亲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培养了女儿这么多年,现在突然沦为喂奶、换尿布的角色,且女婿又是个无名小辈。
美国这一边,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几个星期。因为一桩小事,两人吵翻了,性格傲气的Argerich收拾行李飞回了欧洲。1964年3月她在瑞士日内瓦生下女儿Lyda。1964年9月,陈亮声取得瑞士签证来到日内瓦,他见到了已经半岁的女儿,但Argerich母亲的白眼让他深感屈辱。当Argerich的母亲得知陈亮声想取得女儿的监护权后,就打算把外孙女悄悄带走。陈亮声发现后提起法律诉讼。法院判决Argerich不仅失去了对女儿的监护权,而且探望也受到限制。这是一个十分令人遗憾的结果,导致Argerich对陈亮声终生怨恨,不再有任何来往。我们也看不到一张同框的照片。
陈亮声就这样一面在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指挥,一面独自抚养女儿。他毕业以后,自1967年起任日内瓦大学音乐总监,负责大学合唱团和乐团指挥。他成绩斐然,为此学校专门为其设立 “乐师”(Maitre de chapelle)一职。他还师从罗马尼亚指挥大师切利比达克(Sergiu Celibidache)学习过一段时间。女儿Lyda(中文陈丽达)一直由他抚养,并学习中提琴。她还因为父亲后来与中国交流的关系,进入中央音乐学学习过一段时间。十几岁以后,Lyda才跟母亲的联系增多,并进入母亲的圈子,甚至与母亲同台演出。然而,她似乎没有母亲那种超凡的天赋,只是一名普通的中提琴手。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陈亮声是较早与国内进行音乐交流的国外学者形音乐家之一。他自1982 年以来,频频到中国讲学、指导,不仅面向京沪等大城市,也面向地方、面向青少年乐团。他在1986年以后的十多年间一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的名誉教授。可以说陈亮声是一位文化使者。
作为指挥,陈亮声最辉煌的经历,可能是他1986-1987年,率领中国“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到欧洲多国巡回演出。那次的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这个乐团集中了全国青少年器乐演奏的精英,又经过陈亮声几个月的调教。他们出演的,是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下面的链接是在瑞士那一场的录像。那时候音像没有数字化,时间过去了40多年,影像模糊了,录音质量也有衰减。即便如此,我们仍能领略这支青年乐队不凡的水准。看陈亮声的指挥,疏朗与精细结合,对不同声部及乐手的提醒恰到好处(作为例子,看官可看一下15'36"后面的1分钟)。我在想,有这种指挥贝九的水平,足以指挥Argerich演奏的任何一首钢琴协奏曲。只可惜,他们缘分已尽,早已成路人了。
顺便说一句,尽管青年乐手还需要多年的锤炼才能成为成熟的音乐家,但他们中的佼佼者其水平不容小觑。例如在美国这边,“纽约青年交响乐团”(New York Youth Symphony, NYYS)在青年指挥家Michael Lepper引领下,获得了2023年格莱美奖。这是该奖第一次授予一个青年交响乐团。
这些乐手有些还是中学生,将来也不一定要做专业音乐家,但水平不凡。他们每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3场商业演出。要知道世界上很多音乐家,以能够到卡内基音乐厅演一场为荣。Argerich也是到她33岁时,才有卡内基音乐厅的首秀。下面的链接,是“纽约青年交响乐团”最近在卡内基音乐厅表演Grieg Piano Concerto。假如Argerich能够是钢琴演奏者的话,这帮年轻人要高兴到天上去了。这也不绝对是梦想。就在去年感恩节前,世界最好的小提琴家之一Augustin Hadelich 就与他们合作演出了Beethoven Violin Concerto。
现在回到我们的故事...... 冥冥之中,一直单身的陈亮声,遇上了当时中国知名度极高的演员斯琴高娃。斯琴高娃1979年主演《归心似箭》出道(还记得那首《雁南飞》吗?)。她1982年在《骆驼祥子》里扮演的虎妞使之次年获得“金鸡”和“百花”双奖。1984年,斯琴高娃出演香港导演严浩的《似水流年》 ,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演员奖。当时的斯琴高娃可谓是如日中天,盖过潘虹和刘晓庆。
然而有一日,突然听说她嫁给了一个外籍华人,走了,入外籍了,当“阔太太”不演电影了。我清楚地记得朋友小何对此评价了一句:“华籍美人爱嫁美籍华人”,不知是不是他的原创。其实那时我们都没搞清“外籍”究竟是哪国。
过了很多年,我才了解到斯琴高娃和陈亮声婚姻的一些背景(我对这类事情一般是没有太大兴趣。)斯琴高娃从小能歌善舞,15岁进入蒙古歌舞团。(所以称其为“才女”名副其实)。她的第一段婚姻是与一位导演,持续8年,因丈夫性格暴戾而离婚。第二位丈夫,则是因为她成为大明星后,感觉自卑而主动提出离婚。
因此,那时候斯琴高娃在银屏是大红大紫,而生活中却是个单身母亲,心力交瘁,不敢再随意踏足婚姻。1985年经老导演凌子枫的介绍,她认识了陈亮声。他们彼此的印象都很好。陈亮声的儒雅、温和,且事业有成。但她有犹豫,自己此前不久拍电影从马上跌落摔伤,未康复,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半残”。陈亮声对斯琴高娃颇有好感,但也犹豫。对方是35岁的当红明星,而自己52岁,鬓角已经斑白。
有情人终成眷属。第二年(1986年)他们还是走到了一起。婚后斯琴高娃试着融入陈亮声的生活,她加入了瑞士籍。下面这张结婚照,是很多年之后的2000年,他们第一次见到(也许是被宴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先生后,答谢他的一个便笺里面附上的。几笔字也反映出陈亮声在早年受到过良好的汉语教育。
斯琴高娃带着10岁左右的女儿在瑞士生活了数年。早年她拍戏很玩命,不用替身,多次受伤。有这次长时间静养,伤好了大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成年后的Lyda有时候回来看望父亲,与斯琴高娃母女也是和睦的。下面这张照片大约摄于1990年代中期,陈亮声与女儿和继女合影。
2022年2月,89岁的陈亮声患癌症去世。Lyda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在父亲的最后时刻,她和斯琴高娃守在身边。陈亮声的去世令斯琴高娃悲痛万分。他们的婚姻走过了36年,两人相濡以沫,感情深厚。在双方都不是原配,且原先的生活背景差异巨大的情况下,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从几篇文章来看,我感觉相互的尊重、理解、珍惜和关怀这几点他俩都做得很好。比如在瑞士几年后,斯琴高娃感到寂寞,陈亮声便鼓励她回国拍戏。而他如果也在中国的话,很多时候到现场默默地观看。有一次看到斯琴高娃带着伤痛拍戏,陈亮声竟心疼得流泪……. 在陈亮声的支持理解下,在电影《香魂女》和一些颇有影响的电视连续剧如《大宅门》、《康熙王朝》中,斯琴高娃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如今,文中提到的两位男士已经离去了,而两位女士还健在。男人这种动物,虽然年轻时经常健壮强势,但在生命的长跑中经常是落败者。74岁的斯琴高娃说她已经没有心情再拍戏了。如果她愿意,邀请一定还不少。83岁的Argerich还在登台。去年的演出因为健康原因取消了,今年上半年的欧洲巡回演出正在进行。她将来还会到美国来吗?
我曾就一个问题问过一个音乐人:假如是体育的话,一个奥运冠军运动员到了七老八十的时候,是绝对没有可能再显示什么水平的。那么为什么音乐家可以呢?我得到的回到是,首先,职业音乐家老了以后也不如巅峰时期,但不像运动员,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练习,依然可以保持职业水准。第二,我们去音乐会,不是去听绝对的音响效果,而是同时看去艺术家、体会音乐会的氛围的。
信夫!希望Argerich能再来纽约。她要是来了,我可能要去追一次星呢。
好,看官如有空,看几部与本文相关的老电影吧。下面这部,是陈亮声和斯琴高娃的“红娘”凌子风导演的《边城》。它忠实于沈从文的原著,很很好地反映了几十年前湘西的风土人情。
《归心似箭》是斯琴高娃出道的第一部影片。它拍得比较早,是1979年的片子。我感觉,它是中国电影从“脸谱化”到“人性化”过渡的一个作品。(顺便说一句,那一年日本电影《追捕》来到中国,对中国观众带来颇不一样的感受。有看官记得吗?)
《骆驼祥子》是老舍小说的经典,电影也很经典。不仅斯琴高娃饰虎妞演得好,而且张丰毅扮演祥子也很棒。
《香魂女》是1992年的片子,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我过去没看过,前两天看了一下。这是一部有些沉重的片子。不是我最喜欢的题材,但的确是一部好电影。
【论坛与网友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romance/955954.html
谢谢。
批评一点:您那名字拼写,错大发了。。。Argerich
谢谢您雅临、褒奖。
人物的大致情况早就了解。但这次写文章还是查阅了不少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