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色列的炮火声中,我想到了两个人
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Hamas)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突袭,数千枚火箭弹饱和了以色列防空系统,巴勒斯坦枪手跨过加沙地带的隔离带,进入以色列一侧,杀数百人,并虏走数十名以色列士兵和平民。
以色列的随后空袭报复,现已经造成了数百人伤亡,且还在进行中。地面攻击很有可能跟进。以色列的强烈反应,虽会伤及平民、引发国际舆论的关切,但如此被突袭,且大量人质被抓,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自从二战后犹太复国,中东那片土地上战争和流血冲突不断。阿拉伯国家在一段时间里总体拒绝以色列的生存权,但它们通过战争手段无法达到目标。展望有限的未来,以理性的方式缔造和平,才是该地区人民最大的福祉。做到这一点,需要雄才大略的领袖。
在过去的岁月里,多位领袖为这一目标努力过,其中非常杰出、但却死于“自己人”手下的两个人,便是埃及前总统默罕默德-萨达特和以色列前总理伊扎克-拉宾。
默罕默德-萨达特:
萨达特是军人出身,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1922年埃及名义上独立以后,英国仍是其保护国。萨达特年轻时候起就参加年轻军官反英的秘密组织,曾两次被捕入狱。1953年法鲁克王朝被推翻,埃及共和国成立后,萨达特成为一名政治家,两次担任副总统,并于1970年任总统。
在那些年里,萨达特与其他阿拉伯领导人的愿望并无二至,就是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萨达特本人也在1973年10月,主导了阿拉伯各国对以色列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但同前三次一样,阿拉伯联军以失败而告终。现实使萨达特意识到,阿拉伯国家不可能消灭以色列,明智的做法是与以色列和平相处。
1977年11月,萨达特突然访问了以色列,让全世界震惊。1978年9月,在卡特总统的斡旋下,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在华盛顿签署了著名的“戴维营协议”,埃及承认以色列的存在。1980年1月两国建立了全面的外交关系。第二年,萨达特与贝京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萨达特勇敢的一步代价很大,它使得埃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关系破裂,埃及被取消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资格(1989年被重新接纳),几乎所有阿拉伯国家都与埃及断交,唯一例外国是当时由巴列维领导的伊朗。
1981年10月6日,在开罗举行庆祝赎罪日战争胜利八周年的阅兵仪式上,萨达特被数位士兵开枪刺杀,终年63岁。萨达特担任总统11年,曾多次躲过暗杀,但最终还是死在“自己人”手里。据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只喃喃说出一句话:“这是为什么?”
萨达特总统至今受到埃及人民的尊敬。埃及同以色列的关系总体上也一直和睦。萨达特的墓志铭写道:“萨达特总统,他是战争中的英雄,是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伊扎克-拉宾:
拉宾也是军人出身。他19岁入伍,加入特种兵部队。在1947他25岁时就升任作战参谋长,在以色列独立战争中立下战功。拉宾作为以色列国防军参谋长。直接指挥了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战。最终以色列军队以压倒性优势战胜了埃及、叙利亚和约旦联军。
随后,拉宾从军队退休,开始了较为复杂的政治生涯,他先后担任过驻美大使、劳工部长和国防部长,并于1974和1992年两度出任总理(以色列的总统是“虚位元首”,无实权。)
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关系不同于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关系更为复杂。1964年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一个政治与军事混合的组织,由多个派系组成(包括最极端的“哈马斯”和相对温和的“法塔赫”)。阿拉法特2004年病逝前,长期担任组织的领导人,但各个派系之间也常有不和。在巴解成立后十几年里,巴以双方血火不断,其结果是以色列将巴解武装人员和阿拉法特本人均驱离巴勒斯坦领土。
拉宾第二次任以色列总理后,巴以双方为各自的利益和安全考虑,开始了接触和谈判。1993年8月拉宾和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秘密会面后,签订了《奥斯陆协议》。此后的9月13日,双方于美国白宫草坪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这被认为是以巴和平进程中的里程碑。两人也于次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根据该协议,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负责管理巴勒斯坦的领土。即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巴解组织承认以色列国并承诺拒绝暴力,以色列承认巴解组织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阿拉法特被允许返回巴勒斯坦。过渡期为期五年,在此期间双方计划再谈判解决剩下的问题并达成永久协议。
以色列人对奥斯陆协议两极分化,一部分人认为拉宾是带来和平的英雄,另一部分人则严厉批评他出卖以色列利益,强烈反对他与被视为恐怖分子的阿拉法特进行谈判。
1995年11月4日,在参加完特拉维夫的国王广场上的一次和平集会之后,一名极右翼犹太激进分子近距离向拉宾开了4枪。这位73岁的常胜将军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枪口下。
拉宾被刺的这一天被定为以色列的国家纪念日,而事发所在的广场也以他的名字命名。拉宾的墓碑由两块黑白大理石组成,除碑石镌刻伊扎克·拉宾的名字外,没有任何文字,甚至连生卒年月也没有。似乎有“任人评说”的意思。
《奥斯陆协议》的签署,曾经让世人以为和平近在咫尺。然而拉宾被刺杀,以及后来巴勒斯坦极端势力(主要是哈马斯)发动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袭击,使方向完全逆转。双方街头的冲突多次演变为武装冲突。当2007年哈马斯控制加沙地带以后,《奥斯陆协议》其实已经是一纸空文。
我的另类感想:
看着两张握手的历史照片,我突然意识到,4位握手者都已经离世很多年了,然而中间的两位美国总统都还在世。
照片上,54岁的卡特和47岁的克林顿真精神!
我这样赞叹并非我是左派民主党,我是 independent。
看着现在台上廉颇战黄忠的德行,我忍不住摇头,甚至想骂人!
不多说了......
----------------------------------------------------------------
Abstract in English
Amidst this intense Israeli-Palestinian/Hamas conflict, I cannot help but reflect on two remarkable leaders: Muhammad Anwar el-Sadat (December 25th, 1918 – October 6th, 1981), the former President of Egypt, and Yitzhak Rabin (March 1st, 1922 – November 4th, 1995), the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Israel.
While leaders from opposing political powers face a risk in maintaining hostility and conflict, it’s even riskier to attempt to make peace. Nonetheless, Sadat and Rabin (at different time and situations) were courageous enough to do what they believed was right, despite all the dangers. In the end, they paid with their lives.
-----------------------------------------------------------------
【论坛中与网友交流。点入位于最下。】
【在以色列的炮火声中, I reflect on two remarkable leaders】 - 唐宋韵 - ♂ (9845 bytes) (4104 reads) 10/11/2023 22:41:10 (7)
【在以色列的炮火声中,我想起了两个人】 - 唐宋韵 - ♂ (8950 bytes) (6007 reads) 10/11/2023 22:38:50 (3)
----------
重要参考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hgJUa8mes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405/59896/1081.html
谢谢。做好人比做聪明人更重要,是对自己无愧。
谢谢临读。
谢谢。我以后要加几句奥斯陆协议死亡的内容。
阿拉法特是不屈的战士,也是人品相当有问题的一个人。
关于内塔尼亚胡的品德,先生能否多说几句? 我了解不多,可供我和网友参考。
好文章。 政治家品德非常重要。
内塔尼亚胡 debilitated 以色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