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6.《谒金门 · 风乍起》冯延巳

(2023-02-10 16:40:20) 下一个

《谒金门(1)·风乍起》

 

冯延巳(2)

 

风乍(3)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4)鸳鸯香径里,手挼(5)红杏蕊。

 

斗鸭(6)阑干独倚,碧玉搔头(7)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8)

 

1.谒金门:词牌名。

2. 巳:音同嗣(si4)

3. 乍:忽然,突然。

4. 引:逗引。

5. 挼(nuo2):搓揉。

6. 斗鸭:当时达官显贵家中常建有斗鸡台和斗鸭池取乐。

7. 搔头:簪子,一种固定头发的发饰。

8. 鹊喜:古人认为听到喜鹊叫声为喜兆。

冯延巳(903 — 960年),原名冯延嗣,一作冯延己,字正中,一字仲杰,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著名词人、官员。其先为彭城(今徐州)人,其父追随南唐烈祖李昪,安家于广陵(今江苏扬州),故史书称其为广陵人。冯延巳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曾是中主李璟的老师,三度拜相,深得李璟的信任。但是冯延巳的政治才能平平,其人品也颇受非议。

冯延巳在诗词方面造诣很深,他擅长乐府词。冯延巳词的特点,简单概况就是“因循出新”,即他的词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在题材内容上没有超越“花间词”的相思恨别、男欢女爱、伤春悲秋的范围。但他的作品比起前人又有创新,他在词中抒发了更多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正如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的评价:“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冯延巳最早的词集是北宋的《阳春集》,收录126篇词作,共使用38个词牌名,现已失传。现存最早的是明人吴讷的《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的《全唐五代词》,收录冯延巳词112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2 

 

唐风:“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处于唐朝和北宋之间的一小段群雄割据的分裂时期,只有短短的53年。词发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然而在这两朝之间的五代时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国南唐,却对宋词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五代词人中,冯延巳是很重要的一位。

宋雨:冯延巳是五代时期的著名学者、词人。他才华横溢,年轻时就被南唐烈祖李昪看中,任秘书郎,并让他与太子李璟交友。因为他学问好,又比李璟年长13岁,所以他们不是普通的朋友,冯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太子老师的角色。后来李璟做南唐中主以后,冯延巳很受重用,三度拜相。由于李璟也擅长诗文,所以两人不仅是君臣关系,他们在诗词上也互相欣赏。

唐风:虽然冯为官比较平庸,而且人品似乎也乏善可陈,但此人学问很好,琴棋书画皆通。他的词至今保留下来的有一百多首,对北宋词人有不小的影响。

宋雨:我感觉冯延巳的词还是没有跳出“花间词”的题材,写的多是离愁别恨、伤春悲秋这一类的题材。而且,那个时期的诗词多半词藻华丽,时常流于空洞的堆砌,“婉约”有余,见不到半点“豪放”的影子。

唐风:仔细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冯延巳的词虽然继承了花间词的传统,但技法上已有发展。比如温庭筠的词一般是具体描写女子的打扮等,韦庄的词多具体反映主观感受,但到了冯延巳这里,笔法就轻灵朦胧了,究竟是反映什么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而且他的词中往往渗透着有关生命短暂的忧患意识。这样的技法与表达方式,对于后世婉约派词人,特别是晏殊和欧阳修有直接的影响。

宋雨:这首词的一开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非常生动形象,一上来就吸引人!一个“皱”字写出了池塘水在突热而至的春风里荡起了涟漪。而且这句意思双关,暗示词中少妇心绪的波动。

唐风:据说有一次在筵席上,皇帝李璟突然问冯延巳:"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冯延巳马上回道:"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 君臣哈哈大笑。你看这位多会说话,难怪他几乎是官场上的不倒翁。

宋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描写了这个寂寞的少妇逗鸳鸯,揉花蕊的情形。动作之前加个“闲”字,那个郁闷又空虚的少妇形象就更鲜活了;小径之前加个“香”字,整个画面就显得旖丽、香艳起来了。读这首词时,我想到了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那位夫婿虽然目的是“觅封侯”,但毕竟是去为国戍边。而本词中这位富裕的男主人去干嘛去了,本词没有交代,怕也不是做什么正经事。

唐风:整个下阙也比较浅白,但人们对于“斗鸭阑干独倚”的意思却一直有争议。据史料记载,古代南方富人家里有建斗鸭池观赏取乐。词中少妇究竟是倚在栏杆上看斗鸭,还是倚在雕有斗鸭图案的栏杆上呢?我觉得更可能是后者。“看斗鸭”与本词表达的心境和气氛不一致。

宋雨:这一点我与你的的意见相同。就是“凭栏”嘛,美人依着栏杆,西南地区叫“美人靠”。美少妇呆呆地独依栏杆,头上的玉搔头斜坠下来了都没觉察到。另外,“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可以作为一个对仗句来理解。如果是这样的话,“斗鸭阑干”是个偏正词组,斗鸭就只能理解为图案了。

唐风:至于“碧玉搔头斜坠”,可能簪子原来就没有插好。丈夫长时间天不回家,无心好好打扮,这个或许与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所描述的“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的情况类似。

宋雨:我不同意你这个说法。即便是“终日盼君君不至”心中几分烦闷,女人总还是会春日凝妆,尤其是一个美丽的少妇。然而词的结尾我不喜欢,感觉“举头闻鹊喜”与整首词的风格不搭,而且是嘎然而止。最后那一点喜悦的鸡汤是强加上去的,不合情理。

唐风:有评论家却认为最后一句很妙,突然的转折是神来之笔,我却也觉得结尾有点突兀。然而你总得让这首小词结束啊。冯延巳可能是琢磨了好几天了,最后不得不请喜鹊帮忙。

宋雨:既然是终日盼君不至,我觉得以泪流或怨恨之类的情绪结尾较为自然且合理。你有时候是写几笔诗词的,我给你出个考题:你能不能迅速把结尾改成“因爱和思念而生怨恨”这样的意思?

唐风:五个字表达好这种情感的转折恐怕不太容易,而且”谒金门“结尾一句有“中平平仄仄”的限制,此词韵脚也比较窄,让我想想。。。有了,你看改成“恨幽心半悔”怎么样?

宋雨:你真快啊!我觉得你那五个字非常好,尤其是 “半”字用得很巧妙。少妇只是带着少许怨恨,一旦丈夫回家,她的不满就立刻烟消云散了。。。冯延巳要是九泉之下得知有这样的改动,恐怕会说:“ 卿乃吾之知己也!”

唐风:谢谢你的褒奖!不敢班门弄斧,这只能偶尔凑趣。不过呢,假如这些诗词名家们真的地下有灵,知道一千年后的我们还在学习和品味他们的作品,他们一定是万分自豪和欣慰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