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评论-四个不变就是清朝统治者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丁/2024.04.21.
1860年代伊始,在慈禧的准许和支持下,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开始着手改革,当时称之为“洋务运动”。但慈禧在放手革新的同时,也给改革派留下了一条“金科玉律—四个不变”:即“三纲五常不能变;祖宗之法不能变;大清朝的统治(家天下)不能变;自己的最高(专制)皇权不能变”。这“四个不能变”把改革牢牢限定在经济领域,而不能在政治领域越雷池一步,更不能损害当权者任何既得利益。
面对这样的“最高指示”,改革派苦思冥想,最终只能搞了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只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
“四个不变”是顽固坚持皇权专制统治传统观念、制度或做法,这些方面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无法有效地应对清朝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洋务运动本身是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它引进西方科技和生产方式,创办近代企业,培养了具有现代思想,即主张民主、自由、科学、法治的精英人才,要求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清朝晚期对外交战的屡次失利,尤其是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军事科技和经济实力对中国构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清政府认识到了改革的迫切性,由此产生了“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包括自强运动和求富运动。自强运动主要集中在军事工业的现代化,而求富运动则涉及民用工业的发展。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建立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等一系列军事工业,同时也尝试进行了铁路、邮政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而在限制洋务运动的“四个不变”框架里,对西方科技和管理方法的只能有限度采纳;顽固坚持着“中体西用”、官僚管理、垄断经营和自我封闭的特点。
“四个不变”的特性限制了洋务运动的发展潜力,使其无法真正触及清朝体制的根本问题。
首先是政治层面的保守势力,如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导致改革难以深入。其次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洋务运动未能有效改善民生,解决社会矛盾,加之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改革成果有限。从军事角度看,甲午海战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暴露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清朝的军事现代化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这样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受贿,导致国家财政困难,民生凋敝;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各地社会纷纷动乱,严重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中国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导致国家领土和主权的丧失;与西方列强相比,清朝的科技水平严重落后,根本无法跟上世界的发展潮流。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坚持“四个不变”“中体西用”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命题,它试图在不动摇传统封建皇权专制结构的情况下,借助西方的技术和管理制度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这无疑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方式。因此坚持“四个不变”的“洋务运动”,挽救不了清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