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屯子里的地主富农

(2023-10-26 08:40:23) 下一个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政治流行语,“地富反坏右”,指的是戴帽的地主分子、富农分子、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分子。我下乡的屯子不过三十户人家,地富反坏分子都有,只差一个右就五毒俱全了。按照这些“分子”的性质,咱们先说说地富分子,屯子里有二个地主分子,一个富农分子。

一个地主分子叫李万泉,年轻时受风寒落得嘴歪,故得外号“李老歪”。歪嘴拉扯脸部肌肉,使他看上去有点儿面目狰狞,即便笑起来也让人感觉皮笑肉不笑,背后隐藏着什么阴谋诡计,或者盘算着“变天账”。这个形象符合电影里坏人的丑恶嘴脸,因此,他成了屯子里的头号阶级敌人。老歪有两个儿子,都是一等一的好小伙子、棒劳力。大儿子已经二十五岁了,因为成分高一直说不上媳妇。地主家的女儿还想嫁个贫下中农呢,又有哪家的姑娘愿意往火坑里跳,嫁给地主分子的儿子呢?

老歪劳作了一辈子,土改前自己下地干活养家糊口,早年在大北边天苍苍、野茫茫的地方跑马圈地,圈了一个荒草甸子。土改工作队将这个草甸子算做耕地,划定他为地主。定地主的标准除了拥有多少土地外,还有两条,一是自己不劳动,二是雇工。这两条他都不够格,偏偏就该他倒霉,荣升为地主。

从那以后,一来政治运动就把他拉出来斗争一番。会上群众义正辞严,上纲上线,将他批得狗血喷头;会下大家说笑依然如故,就像刚才的斗争会没发生一样。屯子里的人心里明白,他自己也明白,大家配合一起演戏给干部看;干部们再接着演给上级看,层层向上演,一直演到党中央,老人家看到必是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当然,也有一些不明白的人,他们残酷斗争,唇枪舌剑,枪枪见血,剑剑致命,不置人于死地绝不罢休,造成了无数惨绝人寰的灾难。不知道他老人家是喜欢假戏真做,还是真戏假做呢?

屯子里还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地主分子,大号李明轩。老乡们说他解放前是读书人,穿着一身长袍马褂,戴着金丝边眼镜,手里柱着一根文明棍;见到乡亲们和和气气,问寒问暖问收成,还不时扶助一下贫困户,人称“李大善人”。他对佃户收租偏低,家里长工待遇偏高,屯民们争着给他家当佃户,争着去他家当长工;只可惜他家的土地资源和长工名额有限,不能满足每一个人的愿望。村民们和他没有什么芥蒂,更没有仇恨;要说对他有什么不满或怨气,恐怕就是没种上他家的地,没当上他家的长工。

土改工作队煽动阶级仇恨,制造阶级对立,鼓动乡民对他群起而攻之;分了他的土地,焚了他的藏书,夺了他的细软;批得他体无完肤,斗得他死去活来。经历了连续二十年的疾风暴雨,他已经蜕化成一个普通农民了,除了在言谈中偶尔流露一点儿残存的斯文气,很难跟昔日的乡绅联系起来。当然,每次斗争会都少不了他同老歪站在一起挨斗,由于他的形象与阶级敌人有些差距,在屯子里只能算得上第二号地主分子。

生产队队部西边住着一户富农,名字叫来福,天生一副笑脸,人缘极好。他是屯子里的庄稼把式,以地种得好、能算计、会过日子著称。家里两个二十左右的大儿子,都是壮劳力,纯朴的庄稼人,也是因为成分高说不上媳妇。富农和地主虽有差别,但都属于戴帽的分子,敌我矛盾,改造的对象。可是,每次开会斗地主,来福都能幸免挨斗。

有一次,我有事去队部找生产队的徐队长。队部里的一位社员告诉我队长在来福家,还冲我诡异一笑,挤了一下眼。我不知个中缘故,径直奔来福家去。走进院子便喊队长,喊了几声屋里没人应,正要上前敲门,徐队长开门而出。他略显惊慌,表情尴尬。来福媳妇也跟着出来和我打招呼,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她。别看来福近五十岁的人了,他媳妇看上去不过四十,但见她面带桃花,两腮微红,眉如逢春柳叶,笑眼盼顾神飞,似会说话,又欲说还休,虽然徐娘半老,却也风韵犹存。我同二人打了招呼,和队长说完事儿,然后离去。

后来才知道徐队长丧偶多年一直没有续弦,暗中和来福媳妇相好,在屯子里是公开的秘密。来福可能是敢怒不敢言,或许连怒也不敢怒,或许主动用媳妇的色相拉拢腐蚀革命干部。徐队长要么是革命意志不坚定,被阶级敌人用美女蛇拉下水的腐败分子;要么是阶级觉悟高,革命斗志强,深入虎穴智擒敌妇,占领敌人炕头阵地的孤胆英雄。不管怎样,徐队长还是投桃报李,明里暗里放来福一马,让他免受挨斗之苦。

屯民们说,来福这个富农当得有点儿冤。土改前夕,来福有意从屯东头王宽家买一块地,两家已经谈好价钱。在土地过户前,土改工作队进屯了,这宗土地买卖只好搁置。在划分来福家成分时,工作队将这块土地算到来福头上,理由是他的财富达标了。于是,来福从中农一跃而成了富农。划分王宽家成分时,这块土地还算是他家的,定为上中农。

来福一向精打细算、省吃俭用、埋头种地;结果没算来福气,倒算来了晦气,把自己算计成了富农,还搭上了自己的媳妇。

后来改革开放,土地承包给个人,李老歪和来福家都发达了,儿子们也说上了媳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李大善人家人丁不兴旺,一个女儿出嫁,老俩口伺候自己的那点儿地,倒也是丰衣足食;农闲时进城淘弄几本旧书读读,过农历年时为屯民们写写对联,成了耕读之家。

有关上山下乡的文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baladirk 回复 悄悄话 哥们,你写的很有意思。接着写。读着既有趣,又有点生气。那个王-八-蛋年代。
爱城华侨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好,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