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人民币升值将会加速灾难

(2023-01-11 01:31:09) 下一个

人民币升值将会加速灾难

                                  2006年12月27日

何必

股市暴涨,吸引了大批股民入资……(略。)

一看就知道,这是节目中所谓的小稿,也就是软广告,是有偿新闻。现在,该节目中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如此成分越来越多,无论什么人,只要有点子门路或者权势,就可以向该节目中塞进些个此类货色。在单纯设立的【资讯速递】中还不充分,在节目正文中也逐渐增加着。

股市的疯涨,引来了银行对于股民账户的代管。监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引入银行这个第三方机构来监管,这是什么意思?反正,对于中国来说,股市和银行都属于金融领域,银监会、证监会这类表面上的事业单位却行使着行政权力,原本就是中国特色中行政权力边界模糊的典型例证,而在委府的操控之下,让银行来托管股民账户,反正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对于央行来说,既给破鼓万人捶的股市上了点子保险,又给银行找到了新的资金来源,两头落好,皆大欢喜,双赢得利,股民安全,何乐不为?

如此,建行就恰逢其时地推出了这么个金融产品,既带有行政强制性,又表现出最高委府曾经热衷的所谓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公平交易,来去自由,一派生机盎然的和谐社会景象。

当然,这时候建行方面是不会提及什么张恩照、以及向张行贿的IBM这类不光彩的事情,也不会说什么建行总部大楼室内空气污染严重超标的问题,只是拿出钱来给媒体为自己的产品进行明目张胆的宣传。英国《金融时报》借用石油大亨约翰•格蒂的经典语言来描述中国银行的腐败现象:“如果你欠银行100美元,那是你的问题。如果你欠银行1亿美元,那就是银行的问题了。”

外电评论,中国的银行现在已经开始大规模在媒体上做广告,但是与国际上那些大牌银行不同的是,中国的银行们所做的广告,都是些个产品广告,很少见形象广告。这种急功近利的宣传,折射出中国的银行们的官方色彩及其必然附带的只谋求在位时的业绩不管身后洪水如何的普遍心底。

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金融学者刘锋认为,中国的银行寻找战略投资者当然对它的运作的规范和结构的治理有帮助。但是因为中国的银行的大股东仍然是国家,又没有相应的立法保证国家和银行的关系到底应当如何界定,这使中国的银行至今仍然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银行。而这有可能成为外国金融机构涉足中国市场的一个陷阱。他说:“主要是对现在银行资产质量,风险到底有多大,很难评判。它不断地注资,但在清理的过程中,越清理问题越多。为什么银行老出这么多问题,你看一个支行的行长就能卷几个亿的美金走掉。这都不知道。这在西方可能是个笑话,但在中国却是血淋淋的现实。它的内部控制系统非常非常的糟糕。我觉得这是最大的风险。”

而在这个背景下,还来看人民币升值问题,就更加令人胆战心惊了。

面对全世界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作为中国央行的一把手,自然要找辙转移视线和压力。今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公开表示,全球金融机构与其监督人民币汇率,不如把关注点对准美元。美元才是全球经济的真正威胁。全球贸易、结算和储备资产当前高度依赖于一种货币,IMF应该首先建立起一套以主要外汇币种国家为对象的监督机制。他指出,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同时暗示,人民币的升值步伐半年后有可能提速。

而国际上一些头面人物对人民币的走势更是乐不可支。与投资家索罗斯共同创立量子基金的罗杰斯非常看好人民币未来走势。他指出,美元正逐渐失去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人民币。人民币将升值、再升值。不过分析师认为,因为人民币不是储备货币,要取代美元地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个让其孩子抓紧学习汉语的金融大鳄的说法,在国际上引发了不少引论。可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洋鬼子对于细密诡异的中国国情的懵然无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对于中国国内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国际上也在喋喋不休地争论着。7月20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引用英国《金融时报》文章认为:(何必注,略。)

此文甫一问世,就有人立即表示反对,分析认为中国的企业根本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储蓄率,更多的还是居民储蓄占据了决定性的位置。

其实,这种分析本身,也表现出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基本原因,现在从里到外都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问题,还是中国当局一向既无法弄清真相又不愿意向外界透露实情的猥琐心理与行径,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世界都提供了一个也许人类历史上永远也说不清楚的现实版本的中国。

我所在的《城市》节目终于鼓起勇气正面人民币升值现象。为此,同事找到了网上流传的相关素材,并也抄送给了我。现在完整抄录如下。

美元黄金?还是房产欧元?

(何必注,略。)

其实,如此言论在网上可以随处可见。

我倒是没有作者那么乐观,认为摊牌的时刻会在那么迟晚才会到来。

为什么?因为人民币是否该升值本身就是个问题。

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中国委府依靠压低各种要素价格延续着生存周期。劳动力、土地、资本、自然资源、等等。而如此压低价格,获得了通过国际贸易向国际上倾销中国产品的空间。10年前,人们就发现,要用米国人几十分之一的收入购买比米国人高出几倍价格的汽车,这是什么比较?是购买力平价。应该看到,除了汇率之外,表明货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购买力平价。到了现在,这种情形是否发生了改变呢?或者说,如果按照收入水平和支出水平来看,中国人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其实,到现在我都困惑于,中国人的收入里的含金量到底如何。我曾经问过包括夏业良等很多做经济学工作的人,是否有人专门进行过此类分析,答案至今是否定的。那么,也就无法判断,中国当局所热衷于自欺欺人的人均收入,如果加入比如社会保障等福利因素后,到底与西方相差多少。

就算不考虑收入含金量,单纯以购买力平价指标看,中国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到达了什么程度呢?在与国际接轨的喧嚣中,改革开放的所有代价都转移给了贫苦大众,水电油气运公共服务医疗教育……太多商品(比如燃油、汽车等等)价格即使按照现行汇率计算已经超过比如美国等大多数西方国家。

周小川说他现在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是因为通货膨胀现在已经到了水深火热的地步。中国官方口径说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上涨才约2%,但是却没有将房价和股价计算在内。而且,官方已经内定,水电油气运等十几种基本品价格在明年将全部上涨,而如此将会引发全面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最终会反映在消费终端上,消费品价格的上涨指日可待。12月25日,肯德鸡食品售价全国性上调,已经否定了中国官方声称生产资料价格上调会由企业内部自行消化的弥天大谎。

所以,应该说1949年以后中国长年累月压低要素价格的状况显然是不正常的。

但问题还有更为险峻的另一方面。

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如果单纯考虑到要素价格那是自不待言的。可现实情况却远不是单纯考虑那么简单。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存在着巨大的欠帐,空账运行的状况积攒着日益庞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而弥补如此海量的亏空,当然是要在增加货币发行量并引发贬值的情况下才能渡过。

目前,中国县乡级财政基本上处于全面破产的境况。1990年代中期实施的财权上收事权下放的改革,将太多事务性工作都交由县乡级委府打理,但却根本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中央委府转移支付力度日益萎缩,根本不足以支撑基层委府组织的运转,更不用说开展工作。目前,新农村建设当中,农村党政组织体系的土崩瓦解,造成了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险象环生,并且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状况,将这种瘟疫向全国传播。可如果要改变基层财政破产状况,将意味着即使掏空国库也难以为继。如此,币值势必发生快速贬损。

中国的银行体系中不良资产比例的居高不下,更是让人提心吊胆。今年以来,委府不断出台日益加重力度的政策,试图遏制银行信贷所引发的巨大风险,可却拦不住银行属地化倾向并与地方委府合谋对抗中央,而如此巨大的不良资产一旦东窗事发,可能出现的包括挤兑风潮将远比2002年阿根廷银行关门一周的奇怪更为惨烈。而中国官方对银行不良资产的简单核销给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更被指极端不负责任。可如果不如此操作,别说银行在海外上市,光是这不良资产就足以让币值一落千丈。我们应该看到,就算是进行了不良资产核销,但物质不灭,问题依旧,并且愈演愈烈。

……

就这样,人民币币值的变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恐怕谁都会不寒而栗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