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市场营销课上,教授要求分组做评估报告。
迈克尔对我,组里唯一的一个中国留学生,欣喜不已,首先自我介绍,字正腔圆来一句: “我们大家都认认真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
全组其他几人面面相觑,显然吃惊匪浅,不知道他在讲什么。我也冷不防,不曾想一个道道地地的当地年轻人会讲中文,只是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他。然后说:“哇,你的普通话讲得这么标准!”
迈克尔得意得不得了,他自己立即对着美国同学用英语翻译一遍:Everybody studies chairman Mao’s works whole-heartedly.
大家用羡慕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个似曾相识的陌生人,这个迈克尔真人不露相,还真有两把刷子!
我这个中国队友算是找到了知音,本来讲英语就不利索,现在有一个本组中国通,岂不是可以用母语交流,于是迫不及待地对着迈克尔咿里挖啦地讲了一大通普通话。
哈,露馅了。只见迈克尔招架不住,赶紧用英语解释道,这是他早年在中国学习汉语唯一还能记住的一句话。
迈克尔大学期间参加了美中学生文化交流项目来到北京。刚刚从文革荒芜之地突显出来的北京外国语学院让这位具有语言天赋的美国小伙子饶有兴趣地踩着草坪背诵中文单字以及当时最为时髦的革命语言。回美以后,没有谋到中文翻译工作,在纽约上州希腊求斯市找到一份收入较低的报社编辑工作,中文一点儿都用不上。三十好几了,结婚生子,感觉有点混日子,妻子也略有微词,于是决定更上一层楼,考取MBA,这在美国人中间还算普遍。
大学期间学生贷款还完以后,剩下的房贷,车贷,虽然很多,可是家家户户都这样过日子,也就没有感觉是个什么大事儿。每天他就带两片面包夹一薄片火腿肉的三明治午饭,告诉我们,他妻子抽烟就买便宜的“土匪牌”散装烟叶,用烟纸卷成一个小烟卷儿,省钱。两个人精打细算还真是过日子的路。
讨论营销规划报告的时候,我用汉语“一块臭肉坏满锅”来形容产品的声誉,英语表达的意思有了,肯定不是道地英语。迈克尔立即捕捉下来,用当地人听得懂的语言写在报告里,a piece of rotten meat spoils the whole soup. 引得教授和同学们哈哈大笑,东方人的智慧让美国人耳目一新。
报告引用MBA市场分析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迈克尔所在的基督教报纸将来市场预期。
小组成员分工各写一部分,迈克尔汇总,发言。尽管他的每年5%读者增长率让小组成员不以为然,认为太过乐观。因为规划只是简单地套用各式营销模板,似乎不能以理服人,人变成了毫无理性的数字。按照他的算法,不出十年,整个雪城市就会人手一份基督教箴言报。不可能啊!
当然,MBA教授更加注重的是学生能否运用营销标准程式,整个演讲报告是否能打动听众,而不是荒诞的结论。说起来也对,再荒诞的想法,只要老板接受,那就是政治正确。
看来,迈克尔回到报社,把这份研究生论文往老总桌上一甩,应该很激励人心,因为他给浑浑噩噩十几年的报社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难怪写雪城信手拈来,要不再来个“雪城100人”?
问好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