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博客及书香之家上发表故事,有很多读者告诉我可以写小说。
对我来讲,写小说确实具有很大诱惑。但是,我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写小说,例如,它与故事的区别,与散文的区别,是否有义务向读者展示某种伟大思想内涵的启示等等。有时候,总感觉写小说有点儿高大上,作家能把一个事说透,一个故事讲圆滑,引人入胜,最主要的还有思想。
不知何为小说,不知如何下手,遑论写出好小说。
这是我的问题。
其实,有问题好。首先说明我对这个问题的兴趣,于是就想找到适合自己,也就是自己能够理解,能够接受,能够应用的回答。例如找到答案时:“原来如此啊。”
带着问题,来到图书馆,查找有关小说写作的教材。
令我惊奇的是,了了几本教材竟然与《中国圣经》《圣贤语》之类的书籍前后挨着摆放,看来我对小说的崇拜感绝不是空穴来风,确实非同一般。
闲话少叙,书归正传。
先看第一本书:《小说家的13堂课》作者王安忆。
俺们土话说,挑山芋,要挑熟的捏。汉语是母语,先看中国人写的书,是对的。另外咱熟悉王安忆这个名字,与我得用姐弟相称,年轻的时候就知道她的名,她在中国文坛闹得动静不小。
第一堂课的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镇住了:“什么是小说?”
好啊,这就是困惑我的根本问题!我像喝了一壶好酒的痛快。
答:“小说不是现实,它是个人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有着另一种规律、原则、起源和归宿。但是铸造心灵世界的材料却是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小说的价值是开拓一个人类的神界。”
再仔细读,发现她的13堂课,全部都是回答“什么是小说”这个问题,极妙。
俺自觉理解了“心灵世界”是最简洁的诠释。
小说不是日常现实生活的具象描述,不是日记一般的流水账,它是作者心灵世界的表述。小说不应该承担任何义务,例如阶级教育,政治正确,社会道德,它就是作家对生存世界的感悟,由此而创造的神话。当然,这个神话不仅仅是嫦娥奔月式的,应该是作家多面而丰富的精神世界。既然人是现实的,生活于现实之中,那么写作肯定离不开现实,但是,又绝不是现实世界的对应和翻版。现实世界的语言与事物只是作者用来构筑神话世界的建筑材料。现实本身不是建筑,它是砖头,木行条,水泥,石块,现代化建材,而用这些材料创造出来的小说才是作者的最终产品亦即心灵世界。
第二堂课讲“处女作”
“处女作是心灵世界的初创阶段,它显示出创造力的自由状态。我们必须正视处女作的局限,他毕竟是没有经过理性化成长过程的感性果实。”
处女作定义不是第一个出版的作品,而应该是初创时期的一个及至多个作品,成为第一阶段作品。其特点是感性大于理性。因为作者没有写作经验,凭着冲动和热情,不按套路出招,读起来更加热情直率,几乎没有匠气。
王安忆分别举例王蒙及昆德拉的处女作《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与《玩笑》,深入分析心灵世界的初创阶段,指导读者领略由纯粹感性所显示的创造力的自由状态。
再往后八堂课,王安忆以不同作品来解说不同类型,以及作品的特异性。
第三堂课: 当代大陆作家张承志《心灵史》“挑起了心灵的旗帜,打开书本是哲合忍耶的教史。哲合忍耶为心灵书写下“手提血衣撒手进天堂”的诗篇。就在哲合忍耶载起心灵的远程,便离开了现实世界的此岸。”;
第四堂课:大陆作家张炜《九月寓言》)“是一个奔跑的世界,奔跑就有了生命,停下就是死亡。他把真实的房子拆成砖,再砌一座预言的房子。它以它神话的外形,显示着“好小说就是好神话。”;
第五堂课: 法国雨果《巴黎圣母院》“ 三百年里巴黎圣母院千变万化,可是内心还是古典的。卡西摩多和和艾斯米拉达就是它的古典的心。他们是古代埃及的神,离散在人间,受尽分离的折磨,谁也不认识谁,直到最终在圣母院的地牢永远结合。”
第六堂课:俄国扥尔斯泰《复活》“是一个罪人的世界,苍茫的西伯利亚是他们永恒的流放地。政治犯集团是具有自赎倾向的人群。聂赫留多夫和玛丝洛娃是一对互助的觉醒者。托尔斯泰斯泰使用的是最巨大结实坚固的建筑材料,因此他的心灵世界是广阔和宏伟的。”
第七堂课: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克里斯多夫是三世纪的一位著名的圣者。传说他身材高大,专门背人过河。约翰、克里斯多夫经过本能,理性,以及本能与理性融合的三个成长阶段,从黑暗混沌走向光明混沌。他终于和胜者克里斯多夫合而为一。”
第八堂课:英国艾蜜丽、勃朗特《咆啸山庄》“爱情的题材是具有超生的飞翔力的材料。呼啸山庄的爱情故事是人类和永恒自然对峙的故事。爱情消灭了肉体,又化腐朽为神奇。它用貌似神话的现实,再制作一个神话作为爱情的材料,可以说是物尽其用。”
第九堂课:哥伦比亚贾西亚、马奎斯《百年孤寂》“布恩迪雅家族的血缘有两股力量,一股是向外的开拓,结果是丧失独立。一股是向内的发展,结果以乱伦而消亡。这一幅生命的运动景象是在地平线下方开拓黑暗的深渊。这是20世纪艺术家的处境,他终究难以投摆脱现实的羁绊。”
第十堂课:大陆曹雪芹《红楼梦》“在前台,人物关系和情节关系均呈自然经营的状态。在“太虚幻境”的幕后主宰之下,自然状态则显现选择的意义和作为。这个虚幻的后景,集合了前景孤立而琐碎的细节,终与日常生活有了区别。”
最后三章则从创作论及鉴赏论两个角度,对小说艺术中的情节、语言及情感课题做了结语。
第十一堂课:情节和语言:“情节和语言是小说的建筑材料,它们有着和日常生活相似的面目,我们将如何区别?现实生活的情节我称作“经验性情节”,小说的情节则称之“逻辑性情节”。日常的语言我称为“具体化语言”,小说的语言则为“抽象化语言。”
第十二堂课:现实世界:“小说世界一现实世界的材料建成,作为创作者的个人是以什么样的认识处理现实的材料,我以对比的方式来判断认识的质量。这是一种量化的方式,而我们不妨学习一点机械论。认识的质量决定了心灵世界的完美程度。”
第十三堂课:感情:“感情是一种人文气质,一种心理经验。艺术的创造者是一种具有情感能力的人类。情感到达小说是漫长的过程,需要理性的帮助。理性的任务是检验感情质量,承受感情压力,将感情转化为想象力。”
(注:以上介绍作品时引号内的内容是王安忆讲课提要。)
好了,我认真读完了13章,就算是上了一学期免费网课,得谢谢王姐。
问我,收获大不大?当然大。能不能开始写小说?当然还不能!
这只是我理论学习的第一步,还有很多好的教材,例如还看到了中英文对比的美国大学精品短篇小说的教材。还有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的艺术》都要读。
原来的自我感觉,本人写不了大部头,只能写点短篇。
可是,这是一种错误认识。很多人讲,短篇才更难,在这么少文字的框架里,把复杂的故事说明白,还要得到读者的欣赏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可见我有多么的肤浅。
凭心而论,最近写短小的故事集《贾汪煤矿100人》有点体会。
故事是小说的雏形,怎么样,这是我说的,怎么也得高大上一回。
故事也要讲究人物,情节,主题,与小说差那么一大点,故事更现实,没有构筑出完整的“心灵世界”。
故事也讲求简而没有废话,甚至废字。准备先把故事写好,写完,再往前进一步。
我们“书香之家”里,文学城里,有很多高手把她/他们精美的“心灵世界”展现给我们,都值得好好学习。
相信,如果锲而不舍的学习,久而久之,我定会揣摩出写小说的基本要领,然后再开始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