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记忆 五
在村里读小学的时候,参加过一次校外公益劳动。这是现在的说辞,那时候没有这个说法,就是老师带着学生去帮别人家做事。那时候老师会带着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校外劳动。比如到山里给学校背柴,或者帮老师秋天收获灰灰白菜等。
有一次是给供销社踩曲。那应该是1960年代初的事了。当时供销社做酒(就是通常人们说的酿酒),酒坊就在后来周二栓家的院子里。西房是发酵酒曲的地方,正房是酒坊。记得正房里靠西边地下有两个池子,是发酵酒糟用的,正方形的,一人多深,上边盖着木板。东边有个大灶,烧火在院子里。灶上安着一口大锅,锅上有一个圆柱体形的木制大蒸笼,蒸笼上有个尖底的开口大铁锅。这个特别样式的铁锅浅浅的,和蒸笼之间有个环形的布袋子垫着,起密封的作用。这个尖底的浅锅底部,安放着一个特别的器具,是个漏斗。这个漏斗很特别,特别之处是这个漏斗的漏管是歪嘴嘴,斜的,而且很长很长。这个漏斗的口有大海碗那么大,,正对着尖底大铁锅的尖。漏斗的管差不多呈30度,斜斜的穿过蒸笼壁延申到外面。操作是这样的:下边的灶加火,大铁锅里加水,大蒸笼里装发酵好的酒糟,蒸笼上盖着尖底大铁锅,里边装满‘冷水’(在出酒过程中,要时不时搅拌锅里的水,如果水热了,就要换冷水,要保持水始终是冷的)。灶火烧开大铁锅里的水,蒸汽蒸大蒸笼里的酒糟,蒸汽就把酒糟里的酒分子蒸出来,带了酒分子的蒸汽上升到尖底铁锅,尖底铁锅是冷的,酒分子蒸汽遇到冷就凝聚成水,这水慢慢沿冷锅壁流下去,正好流到漏斗里,再从漏斗管流出去,注入一个磁坛子里,这就是酒了。
做酒首先要发酵酒糟,酒糟的原料由两部分组成,谷糠和酒曲。酒曲由粮食和麸皮做成,粮食一般用高粱。谷糠一般用莜麦、谷子等的细皮。谷糠和酒曲掺和起来在池子里发酵成酒糟,把酒糟上蒸笼蒸,就可以出酒了。
做酒的关键是酿制酒曲。酿制酒曲要先做曲胚。西房就是做曲胚的地方。记得那个西房不怎么高,窗户密封着,有一盘几乎铺满整个房间的大炕,烧着火,里边很热,充满浓烈的酒气。制曲胚的过程是这样的:把粮食磨碎,和麸皮加发酵引子,加水搅拌,然后放到一个木制的模子里踩踏得磁磁实实,立在温室里慢慢发酵。由于量大,供销社就把我们小学生叫去帮助踩曲。
木头模子是长方形的,比瓦窑上的砖模子大。把模子一字排开,里边装满拌好的料。学生也一字排开,每人负责踩一个模子。踩的时候有一个大人指挥,学生们踩几下就填点料,再踩。一直把模子踩平,把料踩的十分磁实,就要把模子翻过来。翻得时候指挥的大人有个口号:“一起猫腰一起翻,小心打了狗脚板”。我们和指挥的大人一起喊这个口号,边喊边把模子一翻,然后把模子慢慢的提起来,就有了一排差不多和城墙砖大小的曲胚。然后再踩,一排一排直到曲胚摆满炕。踩完后,我们的报酬是每人给两个糖蛋蛋。
那时候我的父亲也在供销社供职,有时也参与酒坊的事情。我常跟着父亲去酒坊。刚出来的酒很酽,浓度很高,要勾兑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者凉开水才可饮用。每次出了新酒,他们都要舀一碗品尝。一次大师傅老喜厚也逗着我喝,呛得我鼻涕直流。
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