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去看望一个70多岁洋人老朋友,他家里杂物堆的满地都是,午饭就吃一个园面包和一只小苹果。看见我带去的点心,马上狼吞虎咽吃的不亦乐乎,可见他平时并没有吃饱。这个朋友是我澳洲后结识的第一个白人朋友,已经交往30多年了。他曾经是一个旅行走遍世界,见多识广非常热情豪爽的人,当年他慷慨解囊帮助过许多刚到澳洲的中国留学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眼看着他一步步地变得越来越吝啬,现在已经发展到克扣自己餐饮的地步。作为朋友观之心痛,却又无能为力。
环顾周围的亲戚朋友,普遍的规律是年纪越大手气越小,在这一点上似乎和民族性无关。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上了年纪的人常常不仅是不舍得用钱,还不舍得扔东西。一只购物袋,一条旧裤子,几本老杂志 ---,许多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在床底橱顶留着。
记得孔子说过,做人有三戒,少年戒色,中年戒斗,老年戒得。以前许多年,对老年戒得这一条没有太多的认识,现在发现绝大多数老人家里,角角落落通常都塞满了许多根本就用不到的东西,银行账户上有许多钱,但就是不愿意花。年纪越大贪心越盛这就是普遍的人性,孔老夫子目光如炬,不能不让人佩服。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是这样。好多年之前,读过一个美国人的文章,作者还是一个老太太。她提倡一个人年轻时应当努力工作,积累财富,退休之后就当享受生活,散尽千金,印证一个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朴实自然规律。她甚至认为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在能够在自己死前散尽自己的财富,这样既有益于社会 - 所有的财富回归于社会;也有益后代 - 人人没有依赖思想而个个独立奋斗。
有一个朋友曾经告诉我,10多年前他儿子满月的时候,父母送了一盎司黄金,上面还刻了孩子的名字。黄金放在家里怕贼偷,为此还专门在银行买了一个保险箱。这么多年下来付的租费,其价值大概和那块黄金也差不多了。朋友苦笑着说,等到孩子18岁,把这块黄金交给他,自己就可以解脱了。由此看来,就算珍贵如黄金,常常也会成为人生的负担,而不是助力。
我想一个丰满的人生,固然离不开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精神生活还是应该占主导地位。换句话说,一个人到了退休年龄,享受,经历,感悟,创作 --- 应该永远比置产,守财,集物,省钱重要。在我们慢慢靠近老龄之门的关头,必须常常告诫自己老年戒得,果断地处理掉任何多余的和可有可无的东西,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不为物欲所束缚。同时在力所能及的原则下,放开手脚地享受人类文明和现代科技提供的各种便利,丰富自己的人生,完成任何未了的心愿,同时不忘帮助弱者回馈社会,而不是像葛朗台那样可怜地活着,这种人生态度应是不枉此生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