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上马打仗能比肩孙武,下马治国可以匹敌管仲,深通兵,法,儒三家之精要。吴起的为人像其兵锋所指,锋芒过盛,一往无前,光明磊落而完全不顾虑世俗的约束。吴起在世不为世俗所解而不辩,逝后不为史书所容而受污,实为可惜!
史书记述的吴起私德有亏主要是母丧不归和杀妻求将,众口铄金而吴起又不做任何辩解,因此吴起在崇尚孝道和仁义的儒家那里得不到任何正面评价也在情理之中。现在的读史者,不应受限于史书记述的局限,让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穿越千年重新回溯事件本应该的面目。
公元前440年,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在卫国经商多年的吴父老年得子,喜不自禁,可能是想起自己一生经商的荣辱,吴父为其子起名为起,寄语其人生不似自己而重新另立它途。吴起年幼时,吴父过世,其母接过吴父的遗志,坚定地要将吴起培养成理想的居于庙堂之人,而不是仰人鼻息的尔虞我诈的商人。
吴起从小在其父其母的另类熏陶下,完全不具备商人一星半点的狡黠,这点在常理上很难说通吴起是生于商人巨富之家。这个说不通或许在吴父给其子起名为起上能说得通。吴父死后,吴母应该没让吴起接触任何的商业环境而是让吴起接受了良好的士人教育,且吴起在卫国时的授业老师应该不是泛泛之辈,这从吴起杀人逃到鲁国时拜曾申为师能侧面证明:曾申是曾子的儿子,子思的同门,据传还曾授业于之夏。曾子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嫡传弟子,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嫡传弟子,且孔子死后将子思托孤给曾子。子思的嫡传弟子是孟子,因此曾申的学术辈分比孟子都高,鲁国又是孔门的大本营,曾申在鲁国的声望可想而知。如果没有恩师的强力举荐,一个不知名的杀人逃犯如何能得到声望已盛的曾申的垂爱。
在吴起种种不合常理的事件记述中,从侧面也折射出吴母实非常人,非凡的母亲教导出了非凡的儿子。吴父早丧,吴母对吴起成长的影响应该是非常大的。吴起的光明磊落,一往无前,重诺守信,很难说没有其母的影子。吴起在卫国为求仕途而散尽家财时,很难想象期间没有得到吴母的支持,否则吴起忤逆不孝的罪状应该早出现在历史的记述中了。
吴母能散尽家财支持吴起的理想,没有天下的胸怀实难做到如此,可能也只有这样的母亲才能在吴起走出卫国时,为坚定儿子那颗一往无前的心,说出日后若非出将入相,别来见我的诀别之语。吴起在鲁国时闻其母丧而不归,更应该是其母对其的要求。这点吴起不对外人辩解,大概不会对妻子隐瞒,这可能也是后面吴妻自杀以明其志的一个原因。
吴起逃到鲁国后,能拜德高望重的曾申为师,还能迎娶齐国当时的望族后续的王族田氏的女儿为妻,很不正常。如果说靠着恩师与曾申的渊源拜曾申为师还能说得通,但一个没有家族背景且担着杀人逃犯罪名的人,能与掌控着齐国朝政的望族田氏联姻,实在说不通。如果强行说通,应该是吴起的锋芒太盛,已经盛到能让田氏抛开世俗门第的巨大落差主动与其联姻。
一个杀人逃犯何德何能,拜德高望重的曾申为师也还算了,还能迎娶豪门望族的女儿为妻,加上吴起那种锋芒毕露一往无前的秉性,招人诋毁太正常不过。公元前412年齐国挥师伐鲁,借着这个由头应该会有一大批看吴起不顺眼的人去上书诋毁吴起里通齐国欲对鲁国不利,理由很充分也很合理,吴起的妻子就是把持齐国朝政的田氏的族人。
一个能说出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的人,断然不会干出杀妻求将这等超低级的事情,否则后面很难去解释为何吴起不愿娶魏国公主而同魏武侯联姻。如果吴起真如史书记述所诋毁的那样,为了权力功名功业利欲熏心不顾一切,吴起无论如何都会娶魏公主,还会想尽心思的主动跟魏武侯联姻而不是拒绝。
能说得通的可能是当时的形式已非常严峻,大批贵族诋毁吴起因妻子家世的原因而里通齐国,吴起当时随时都有性命之危,已被监控而不能外出,这才有吴妻为明志而不得不自杀。否则完全解释不通为何吴起不爽就从卫国出走到鲁国,从鲁国到魏国,最后再到楚国,为何不能在鲁国拜将就非得弄出杀妻以求将的蠢事来?如何保证杀妻后必能拜将?
以吴妻的田氏背景,在鲁国发展不爽了吴起完全可以从容地去齐国发展,对吴起来说背靠田氏去齐国发展仕途会更顺,为何会杀妻以求将?这是利欲熏心能解释通的?如果吴起利欲熏心恰不是杀妻而是早跟着妻子到齐国投奔田氏去了,田氏联姻吴起不也是看重其超群的能力?
吴妻可不是普通人,那是已经执掌齐国实权的田氏后人,鲁国可能没有想到吴妻刚烈到会自杀以明志,理亏为了给田氏交代顺手让吴起为将,然后再顺手推出吴起杀妻以求将的谣言。毕竟吴妻死了,吴起也拜了将,且吴起以前就因母丧不归被造谣成不孝不德之人,再干出杀妻求将的不仁不义之事也不是不可能的。吴起也断了到齐国发展的路。
到齐国是不可能了,鲁国这帮鸟人也实在不堪,听说魏文侯胸怀天下,借着昔日同门李克的举荐投奔魏国去了。魏文侯给了吴起施展才华的舞台,吴起以汗马功劳回报魏文侯,死死地将秦国锁在洛水之西。这期间吴起就是河西之王,建魏武卒,在施政中实践新法,甚至有说是吴起修撰的左传。
因为骄傲,所以光明磊落;因为自信,一往无前而容不下半点瑕疵。以吴起的秉性,如果仅仅因为妻子籍贯的原因不被重用,立马就会跳槽到别的国家。魏文侯卒,魏武侯心胸不广而与吴起有隙,吴起不也洒脱的丢下在魏国几十年建立的基业而只身走楚。
吴起的自信源于其超强的能力,在大争的春秋战国,无论到哪国吴起都能展现出其超人的才华,无论是治军还是治国。所以他有骄傲的资本,魏公主看不上,不屑于靠联姻获取魏武侯的信任。吴起觉得相的位置该是他的,会直接找到田文论功劳排资历,完全不屑于阴谋算计。被田文说服后,吴起也欣然接受不在暗中使坏。
吴起一往无前的锋芒咄咄逼人,给人以压力,但其心光明磊落,青天可鉴,唯有大胸怀大智慧的君王能识之用之。魏武侯没有胆识去容纳这样的吴起,田文后由公叔痤任相,吴起也洒脱的跳槽。只要有舞台,不管到哪吴起都能施展其超人的才华。
可惜了楚悼王与吴起的君臣际遇,天假楚悼王再多10年,可能后世不再有商鞅展现才华的机会。
本文原创版权归本博和历史数据记录所有,欢迎转载,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