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者,或阴显而阳藏,或阳显而阴藏,故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而少阴显,太阴而少阳显。易者,阴阳之显藏也。至矣!
历史的恢宏,常人很难去看清其发展脉络,大智慧者如孔夫子,对其人生的标记为五十知天命。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年代,粮食产量的界限对应的人口规模是一定的,这基本就给王朝画好了生命线。在这条生命线内去防止土地兼并以优化财政,推迟财政危机的爆发,是王朝对宿命的挣扎。
进入工业时代,帝国的宿命同样跟财政危机相伴随,帝国的雄心跟财政收入之间的不匹配导致的财力透支终将帝国推向衰落,财政收入的受限是帝国财富固化的结果,财富固化的过程亦是帝国衰退的过程,这点跟以前的封建王朝没本质区别。
将时间尺度拉伸到以10年为单位,历史的脉络会更加清晰明了。财富固化的顽疾在大智慧者那里心如明镜,为何还是会眼睁睁的看着王朝和帝国走向黄昏呢?本博在历史是什么6:历史的动力中写过有些趋势是非人力所能为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也是历史的厚重之处!
王朝和帝国的起点,对其后续的发展有着强力的制约。起点处,是其生命力喷薄欲张的时期,起点处是最容易将历史遗留的顽疾荡涤掉,清理好,为后续的发展留出一个干净的框架。如果看不清这一点,很容易在现实中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看印度经济,N多人都将其看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翻版,拿着中国经济的成长经历去描摹印度的话,会发现两者很像,自然的会做出印度是下一个中国的判断。但印度跟中国是形像而神不似,上面的分析都是基于眼前的印度而没有看到印度是以非暴力不合作的起点去立国的,这个起点限定了其立国后内部纠缠撕裂的内耗远大于中国,这种内耗也限定了其日后的成就远不会如中国那般。只是拿着中国的版本去对照,去分析印度的话样样都对,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现样样都不行,后续20年的历史会给出答案。
一如97年后的香港,当年华夏大陆没有去施行去殖民地化,在新的起点处没能去梳理香港的原有秩序,更或许是当年的为政者没有看透以这种妥协的方式换来的属权是没有治权为根基的,给后续的长期动荡埋下隐患。土司还是那些土司,是从原有秩序中长出来的,他们的屁股坐哪边在没有外力强加干涉的情况下是不会变的。同时,那些勾结外人的资本土司也没有看清虽然没有治权的支撑,但是属权是今朝靠着实力从外人那里夺过来的,资本土司幻想着依靠上外人势力然后拿钱去收买些街头炮灰,搞点街头运动就能从今朝那里夺去实际的属权,其对外人势力跟今朝的力量对比看的太不清晰。
与其说现在是历史的延续,不如说现在是历史的凝聚。现实的事件,在现有的表象下隐藏着其历史的凝聚。尤其是当现有的表象跟其历史的凝聚之相存在巨大的差别时,仅靠现有的表象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因此本博认为,对现有事件的观照,要放在事件的历史脉络中去观照,扩大观照事件的关联范围,梳理其发展脉络,该事件是如何在历史中长出来的就能比较清晰的去把握了。
一如前段时间英国威胁不再对香港终审法院派遣英籍法官,其威胁的目标是香港的国际金融港的地位,潜台词是不承认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香港的英美法系以及高院的外籍法官委任,跟香港背靠英美国际金融体系而成的国际金融港是一体的。香港资本土司敢于跟华夏为政者去博弈,亦是基于此,有英美法系和外籍法官的照料,而华夏大陆又暂时离不开香港的国际金融港窗口,对那些资本土司亦不能如何。
历史的发展不是线性的单维的,本博依稀看见了下次金融危机中香港N个大家族要去返贫了,在危机中不搭把手又会如何呢,落井下石又将如何呢,危机中一根稻草都可能去压死人的。香港资本土司的新陈代谢会在下次金融危机中加速循环,而英美本身将会是下次金融危机的暴风眼,哪还有余力去关照海外的触角势力。
现有的表象,是其历史凝聚的显,其历史凝聚的藏没有在表象中显现的。显藏之易,盛衰交替,即藏之显。
本文原创版权归本博和历史数据记录所有,欢迎转载,严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