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数据记录

故事是历史的演义,逻辑是历史的抽象,故事与逻辑的统一,是历史故事的解的最大可能
正文

历史是什么2:穿越生命的迷雾

(2020-11-26 20:16:56) 下一个

考察人类历史,需要去了解人是什么,或者什么是人,理不清这个原点是不会很好的去理解人类历史的。

人,可以理解成是有着人的身体组织加上人的自我意识。一般意义上的人可以这样简单的去理解:“我”之于我,是“我”能自我的意识到“我”的身体的存在,以及自“我”意识的存在,“我”能独立感知且能独立的自我思考。有这样的理解,是基于目前人的生命形态:人的身体 + 人的意识。

可以设想,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将来人的身体的某些部件是可以换成非人体组织的,比如手臂坏了换一个机械手臂给安上,将来这样的有着部分非人体组织的人算不算是人呢?如果说还算是人,科技再进一步发展,身体大部分器官可以像零部件一样更换,而不断的非人体组织的零部件被更换到人体后,可能会出现整个身体除了头部,剩下的其他身体部位几乎都换成了非身体组织的零部件,那这个由少数身体组织和大部分非身体组织组成的混合物还算不算是人?如果还算是人,科技再进一步发展,人的大脑也可以非人体组织的零部件化了,非人体组织的“大脑”可以按照正常的人脑去工作,只要将人的记忆给移植到这个“大脑”即可,这样的由非人体组织零部件组成的“身体”加上人的记忆信息还算不算是人?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无论人类愿意不愿意去面对,将来人的身体的非人类身体组织化是趋势,其最极端的形态是完全非人类身体组织的“身体”去结合经过设计的人的“意识”。到了这个阶段,人的生命形态会呈现出众多的形态(后文简称生命的多态或多态生命)。人可以去设计自我的生命形态,比如去设计各种样式结构的有感知能力的“身体”,再精剪自己的意识和记忆,当然还可以添加一些以前没有的意识和记忆,然后将设计的“意识”嵌入设计的“身体”,一个新的生命就开始了。

如果你觉得生命的多态太科幻,或者说生命的多态显得对生命没有足够的敬畏,请参看下面宇宙的一些信息:

宇宙的年龄137亿年,地球是46亿年。宇宙的直径有930亿光年,其中有超过1000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而银河系中有超过1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相比空间无限的宇宙,地球连大海里的一滴水都算不上。人类从工业化至今也就200年的历史,被牢牢的被束缚在地球上。不要说去面对时空浩瀚的宇宙,就是在直径10万光年的银河系面前,人类渺小的连蚂蚁都算不上。

但人类最终可能受限在地球么,可能被束缚在太阳系么,可能被困在银河系么?还有银河系外的世界呢?宇宙是那么的浩瀚,人类要面对的世界是如此的辽阔,而目前人的生命形态能支撑得起这样宏大的历史使命么?如果答案是否,那人的生命演进到多态,将是人类进化的必然趋势,这也是医疗科技发展的逻辑演化。生命演进到多态后,才是人类面对宇宙的起点。历史上以及现在的人,只是将来人的众多生命形态的一种,甚至还是初级阶段的那种。

从未来人的生命多态,再回到地球那遥远的过去:从没有生命演化出单细胞生命,然后进化到多细胞生命,再进化到物种丰富的动植物世界,一直到进化出人类,这套生命进化的传承是基于DNA或者RNA的。进化到人类后,人的身体是基于DNA传承的,人的认知是通过人类世界的公理化的社会认知来传承的。前面说过,“我”之于我,是“我”能自我的意识到“我”的身体的存在,以及自“我”意识的存在,“我”能独立感知且能独立的自我思考。这里的自我意识可以等同自我认知(后文将自我意识统一称为自我认知),那这个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之间是如何相互演化的?

人的自我认知是如何产生的?大框架是在DNA的作用下诞生了最初的身体(受精卵是如何演化到婴儿出生的,可以到别的地方去了解),有了能和周围环境互动的感知器官:眼耳鼻舌身大脑。接下来是公理化的社会认知被灌输的过程,从最初的父母,再到周围的亲人,再到学校的老师,都在给人灌输他们自己所理解、能理解的社会认知。在被社会认知灌输的过程中,人也会学着跟周围的环境去互动,靠着感知器官去检验、判断这种被灌输的社会认知的可靠性。感知器官接收到被检验的信息后,会对以前被灌输的社会认知加以修正。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从被社会认知灌输,到感知器官检验被灌输的社会认知,再到感知器官对社会认知做出反馈修正,这样多次循环后被灌输的社会认知会逐渐的被修正为能自我感知的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说白了就是被灌输的社会认知在特定生存环境下被感知器官刺激后,新生的信息在大脑形成的对被灌输的社会认知的反馈修正,是一种进化版的条件反射。说的再直白一些,人的自我感觉良好的、世界独一无二的、能独立自我感知的自我认知,不过是人的感知器官在特定生存环境中对社会认知的条件反射。之所以独一无二,是特定的生存环境的不可复制以及个体感知器官的感知偏差导致的。

从社会认知经过感知器官的检验判断,到社会认知被感知器官修正为能自我感知的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又会去影响原来的社会认知,这个过程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活在当下的。比如事件a,凡是能知道事件a的人,组成人群A,群A里面每个人对事件a的自我认知会形成一个认知集合za,认知集合za包含了群A中每个人对事件a的自我认知。认知集合za就是群A对事件a的社会认知,即群A中对事件a的自我认知的总和等同于群A对事件a的社会认知,也就是每个人的自我认知的分力组成了社会认知的合力。由于社会认知的传承,会有新的自我认知加入认知集合za,而相应的社会认知也会跟着改变。随着社会阅历、成长环境以及知识结构的改变,自我认知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改变,这也会影响认知集合za,从而影响社会认知。个人的自我认知可以看成为一个认知分力,社会认知是所有个人认知分力的合力,也即自我认知的分力的总和构成了社会认知这个合力。

上面所说的社会认知,也可以被称为公理化的世界知识,或者被称为公理化的社会认知,它是很大一部分人甚至是全人类对某事件认知的总和。社会认知是动态的,它赋给了个体最初对世界的认知,而个体成长后对该社会认知修正后会形成的新的自我认知,新的自我认知又反过来成为更新社会认知的一个分力,而社会认知就是由众多的有着自我认知的分力组成的合力。随着承载自我认知的个体生命的更替,社会认知会不断的迭代更新。

从社会认知到自我认知的转化,里面存在一个假定的逻辑是感知器官对社会认知的能检验能判断,如果社会认知不能被检验或者不容易被检验怎么办呢?这种不能被检验或者不容易被检验的社会认知会形成社会共识,由社会认知形成的认知共识也可以被称为文化、意识形态之类的。比如华夏史的开端是三皇五帝而不是别人,因为历来的社会认知传承如此。文化就是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中,一群人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形成的社会认知共识,历史上这种社会认知共识的达成一般都是伴随着铁和血来完成的。香港台湾的过去和现在正在上演这种认知共识是如何达成的故事,是一个很鲜活的观察点。

目前人的生命形态的是由人的身体和人的意识构成的,他们分别通过DNA和社会认知来传承。当人的生命形态演化到多态后,可以舍掉DNA的传承,去构造完全属于社会认知传承的生命形态。从单纯的DNA传承,演变成人类的DNA传承和社会认知传承,再演变为纯社会认知传承,这条生命演化的路径揭示了生命的本质:生命是一种信息的演化,进化和传承,它可以只是基于信息的。

生命演化到多态后,生命的可自由设计会带来绚烂多彩的生命形态,她来源于社会认知又会感知反馈出自我认知,而自我认知又会迭代出新的社会认知。多态生命可以完全基于社会认知信息而存在,或许这才是地球从无到有的演化出生命的意义所在,社会认知在自我认知的迭代更新中万古长存。也只有基于社会认知的多态生命,才能匹配时空浩瀚的宇宙。

各位看到生命能演进到多态后,会不会产生长生不死的想法呢?生死的意义是基于目前人的生命形态的,长生不死是目前人的生命被束缚在人身体组织上的想法。当生命演进到多态后,生死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意义,不需要用生死这种概念去框架生命了。但多态的生命同样受宇宙法则的束缚,要接受生存环境的检验,那种不适合环境生存的生命设计,甚至可以断言绝大部分的生命设计都要被合力掉。连黑洞都有其生住坏灭的过程,多态的生命也该如此。此生死,非彼生死。当然,生命运行到足够高的阶段后,也必然会演化出属于自己的新的宇宙,去还原生命原始的演化路径或者可能存在的演化路径,这会坚定生命是基于信息的认知。

从生命演化的角度去理解人、意识、生命,有了这样的视角,相信我们会对历史有新的思考,会对一些历史事件产生新的认知。而作为社会认知中的一个分力,我们参与并改写着社会认知这个合力。

生命不息,社会认知长青!

 

本文原创版权归本博和历史数据记录所有,欢迎转载,严禁抄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