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清末崛起-第一卷 定西北-第32-35章

(2020-09-28 22:21:16) 下一个

第32章 千军万马出新疆

肃州之战结束之后,左宗棠就把大营移到了肃州,开始准备收复新疆的各项事宜。

首先是盘点陕甘回乱。

陕甘回乱自1862年起,至1872年止。源于回民极端风俗,经过回民屠杀汉民,汉军民报复性屠杀和朝廷大兵镇压,终于陕甘二省死亡2200万,仅余1000万。甘肃人口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的2000万,降低到了1872年的400万。陕西人口从同治元年(1862)的1300万,降低到了1872年的600万。

第二是盘点陕西、甘肃现有苦役和道路情况。

金积堡50万,河州20万,西宁30万,肃州50万,其余零星战役累计100万。总计250万。手头留50万,出租给徽商和晋商180万,每年能够带来1260万的租金。

从金积堡之后朝廷同意将回匪作为苦役(1870.10.23),道路水利等修得很快。50万人,每个月平均可以修255km道路。到现在(1872.08.15)22个月左右,已经修了5600km的道路。从惠农县经中宁(有经景泰县或平川县两条)到兰州800km,从中宁到陕西潼关700km。从四川成都府到宁夏府同心县艾家村1250km,从兰州经定西、陇西、天水、宝鸡到凤翔的500km,从兰州到嘉峪关800km。从吴忠到绥德东边的吴堡县500km,从靖边县到西安府500km,从西宁海晏县到兰州300km,另有其他零星道路250km。

1871.3朝廷下了旨意允许修建从西安经兰州到肃州的铁路(1500km)并在兰州有通向宁夏府的支线(500km)。首先修建的是从西安到兰州的铁路700km,都已经竣工了。铁轨是从美国进口的,4.5万吨,花了200万两海关银。另外从兰州到宁夏府的火车也已经修通了,由于用的是土铁,价格只有进口的七成,铁轨只花了100万两银子。10辆机车和10辆座车都到了,除了1辆机车3辆座车送紫禁城,有7辆机车和7辆座车在西安到兰州的铁路上运行,2辆机车在兰州到宁夏府的路上运行。座车太少,西安兰州线用的进口的车轮和自造的平板车厢,宁夏兰州线用的自造的车轮和平板车厢。从兰州到肃州的铁路现在枕木已经铺好了,花230万两购买的进口铁轨是去年7月份下的单子,一个月前也已经到兰州了,现在正在从兰州往这边铺。由于只需要安装铁轨,估计800km按照3万人分别从各车站(27个车站)同时修的进度,现在应该已经差不多铺好了。

现如今从西安到兰州只需要9两银子一天半。从宁夏府到兰州则只需要7两银子一天就够了。按照1台机车拖5个座车,每座车载重30吨估算,平均每天西安到兰州能运输300吨的物资。若是粮食,足够30万人吃1天。若是人员,则是最多1000人(不可能5000人的,人不能摞着)。若是钢轨,则是足够铺4.7km铁路。若是子弹,则是300万发。若是毛瑟步枪,则是6.7万枝。

第三是盘点陕西、甘肃现有的人口、粮食等后勤物资。

战后陕西600万,甘肃400万。经过将近两年的移民之后,陕西人口已有700万,甘肃也已经有450万。

每户30亩,产粮60担,自用23担,交12担(前五年是十二税)。

陕西省耕地4000万亩,粮食可供应1600万人,扣除生产者533万人,可额外供应1066万人。陕西需实际务农人口390万,故可额外供应780万人,扣除非农人口300万,可净供应480万人。

甘肃耕地5000万亩,粮食可供应2000万人,扣除生产者667万人,可额外供应1333万人。甘肃实际务农人口250万,故可额外供应500万人,扣除非农人口200万,可净供应300万人。

可见,两省可净供应500万人。陕甘两省至少需移民农业人口143万和417万,共560万。移民预计需要5-10年,平均每年不超过100万,今年(1872年)还有大概140万人左右的移民。军队需要供应6万人,苦役需要供应50万人,1872年暂时性苦役需要供应50万。如此,今年需要供应246万人的粮食需要准备,即1230万担,地租有1920万担,故可有690万担粮食存储。

明年的时候日子估计好过一些,陕西、甘肃的移民越多,粮食压力越小。

第四是盘点花费。

一万人每月饷银116036两银子。军队5万人一年就是697万两。

兰州到肃州的铁路铁轨需要230万两。修建从陇南到兰州的400km铁路,从兰州到西宁的300km铁路,就算是土铁也要140万两。修建从肃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1100km,铁轨需要315万两。总计光铁轨就需要685万两。

刘锦棠采买的武器到货后需要付款24万两。

光是这些年内硬性的花费就需要1406万两。幸亏有苦役的租金1260万两,正好填了这个窟窿;虽说还缺146万两,但是兰州到西宁和肃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轨也可以先付一半,拖到第二年,苦役的租金就又有了。

其他的软性的花费,那就更多了,只能先紧着急事来办:军费、兰州到乌鲁木齐铁路、军械。其他的兰州制造局、兰州织尼局、加特林生产线、毛瑟生产线、钢铁生产线、找矿等等,是急不来的。只能先将西宁到兰州和陇南到兰州的铁路往后推,拆东墙补西墙罢了。

第五是盘点军队

左宗棠现在有五路军队。

一是道员刘锦棠。这是他自湖南起家以来一直跟随和依仗的。不是曾国藩式的家长制,而是很纯粹的个人魅力与利益联结。25营,含所辖董福祥5营(其中2营为马占鳌降军所编)。

二是总兵张曜,河南嵩武军14营,也是能征惯战。

三是西宁镇总兵、记名提督徐文秀。凉州镇总兵、记名提督傅先宗已经阵亡,所辖8100绿营(实际7000人)自己直管。西宁镇总兵、记名提督徐文秀受伤已好,管辖8100绿营。两路一共是16000人,这算是听从自己命令的一路人马。之后战役中可以徐文秀带领一路8000人打仗,自己领8000人坐镇中军调度四方。

四是徐占彪,蜀军5营2500人,与湘军一样。是为了平定陕甘回乱调来听用的,平新疆也应该能够听用。

五是乌里雅苏台将军金顺,军队40营都是绿营。1870年平定金积堡之后升为乌里雅苏台将军,很受朝廷重视。此人为人正直,但太重军功,且自负。听调不听宣,

总计4路大约5万人。主攻的是刘锦棠和张曜,佐攻和巩固的是金顺,徐占彪可以用作急行军或者奇兵,徐文秀和自己的人马用来做后勤和苦役管理。如此前锋、侧翼、奇兵、中军和后勤都齐了。

如果没有铁路和拓宽后的驿道,这些人是不够的。但是现在有了铁路,后勤运输基本没问题。刘锦棠还购买了大量的步枪和机关枪,大大增强了清军火力,这些人应该够用了。如果临时不足,那就直接从陕西、甘肃征召汉人士兵,四五个月就能供应上去,如果到新疆的铁路修好的话,两个月就足够成军并上前线了。

第六是军制与军械。

傅先宗、徐文秀和金顺的是绿营,每营的人数少则二三百人,多则六七百人。无论是军制还是装备都是五花八门。

刘锦棠、张曜和徐占彪的是团练,基本都是沿袭曾国藩的湘军军制,装备也比较统一。

每营4哨和6个亲兵队。每哨8队,每队12人,每哨6个洋枪队,2个劈山炮队。6亲兵队有两个劈山炮队和四个洋枪队。如此,每营28个洋枪队和10个劈山炮队。

洋枪队每人一杆洋枪。

劈山炮队每队4门劈山炮。炮是阿姆斯特朗前装线膛炮,规格多种,大部分是6磅的山炮和小型野战炮(64毫米)、马拉的9磅炮(76毫米)和12磅野战炮(76毫米)。只有一小部分是20磅(95毫米)野战炮,第二种则是40磅(121毫米)的攻城炮。6磅炮大约200kg,射程1km。12磅炮射程1.2km,20磅炮则有2公里,而40磅炮高达2.6公里

刘锦棠购买的军械及相关:

加特林机枪100台,配200万发子弹、生产线,10名洋人技工。

毛瑟1871步枪3万枝,配900万发子弹、生产线,10名洋人技工。

钢铁设备,10名洋人技工。

新的军械也要熟悉,旧的换下来可以给大部分还用着大刀长矛的绿营,这样也能节省一些费用。

刘锦棠、张曜和徐占彪共44营22000人。每营中的亲兵营6队中的4队洋枪队改成加特林机关枪。如此需要88挺机关枪。洋枪每营换装需要288杆毛瑟1871步枪,总共需要12672杆。其余的15000杆配给金顺2万人,并配给他10挺加特林机关枪。自己中军大营(包括徐文秀)留下剩余的毛瑟1871步枪3328枝(包括刘锦棠提前买的1000枝)和12挺机关枪(包括刘锦棠提前买的10挺)。

盘点6个方面之后,就是西进新疆了。去年已经得到了朝廷旨意,让自己择机收复新疆。现在陕甘已经完全平定,就算再有一些小的叛乱,那也是增加苦役而已。如此,进疆时机已到。1872.09.05是农历八月初三,还差四天才立秋。此时出发最严寒的时间到来之前应该能到吉木萨尔和先期到达的金顺部汇合。炮等重武器如果运得慢,可以在之后的时间里再运,反正怎么也要开春才能打仗。

于是左宗棠命令刘锦棠为前敌总指挥,09.05日率领张曜、徐占彪一共44营出关前往新疆吉木萨和金顺会和。并且他也专门和刘锦棠说明了他的想法。

于是刘锦棠帅大军于09.05出关,浩浩荡荡前往新疆吉木萨尔。

第33章 会师吉木萨尔

刘锦棠大军虽说是09.05正式出发,但是毕竟有两万多人,一路上各驿站也好村镇也好,根本无法一次性供应这么多人的食宿,尤其是水源缺乏。所以在肃州之战演变为围城之后(08.15),刘锦棠也已经有意识地将部队轮换休息。所以08.25敌人投降之后,刘锦棠就已经开始用每天两个营的速度派遣他们出发了。所以实际09.05誓师时,刘锦棠所部25营已经有12个营陆陆续续出发了,实际09.05出发的只有32个营一万六千人。在之后的时间里,根据前面各营的反馈,每天都有一个营从大部队加速出发,也就是实际上将原本的两个营为一组改成了一个营一组。

从肃州到瓜州有300km大军走了18天,这18天里,已经又有18个营加速离开大部队,大部队还余14个营。14个营在瓜州驻扎了13天,每天走一个营,最后一天(10月6日)两个营一同出发。而刘锦棠,是09.05誓师之后第一个加速离开的。他需要尽早到阜康与金顺汇合,于是轻车简从,带着亲兵10名双马向前赶去。八天后他终于先后赶上了最先出发的自己直管的4个营,正好是在瓜州赶上的。

左宗棠也没闲着。肃州投降的这50万人都是罪大恶极的那种,手里沾满了鲜血。从肃州到嘉峪关到玉门关再到瓜州,一路就有300km。这段路还算好修,人口承载力也强,但也顶多将10万人铺开同时修建铁路。但是难的是从瓜州往北的百里瀚海,并且有瓜州风区、到哈密之前的烟墩风区,修路难度现在都难以想象。并且人口承载能力差,一段段修估计困难,顶多是从哈密向两边修,人口也不能多,哈密人口只有四万人,又是人生地不熟,安全起见,不能派太多苦役过去,并且也还需要加强军队对他们的监督。如此,能够派去的苦役不超过2万人,修路速度就不能保证了。

瓜州人口承载力太小,所以只能从玉门开始修通往新疆哈密的铁路。瓜州倒是可以放1万人慢慢修公路。从09.01开始,玉门放10万人向两个方向修路。赤金镇放5000人,玉门东镇放5000人,都向西北修路,另在嘉峪关放12万人向西北修路。如此有18万人在修嘉峪关到玉门北端的路170km,估计56天(即到10.26)能够修完。

另外放5万人在肃州,向嘉峪关方向修路。因为只有25km,估计1个月就能完成。

如此,到10.26的时候铁路就能修到玉门关了(用土铁制造的铁轨)。

但是由于第三批从肃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轨是在看到刘锦棠的新式武器之后才急忙定的,所以运到玉门估计要到明年2月份。在那之前通往新疆的铁路只能先用土铁制造的铁轨。而刘锦棠预计的出兵时间是4月底。

从玉门到哈密420km,是按照2+4+2的方式修路。从9.1开始10万人修路需要大约82天,是到11.23才能修通。修通之后从玉门到哈密420km,土铁铁轨铺好再用7天,12.01之后从玉门到哈密只需要2天2夜。

10万人到达哈密之后直接开始修建向巴里坤150km的2+4+2道路。预计1873.1.1能够修通。

从巴里坤向阜康的450km改为按照4+4的方式修路,算上后续补充的,苦役一直保持10万人,如此到4.1可以修建到阜康。

修路的苦役是很多的,但是路上都是沙漠戈壁,到哈密之前绿洲都不大,至多只能承载1000人每天,考虑前面已经过了那么多兵,现在只能每天过500人,10万人需要200天才能走完,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所以路上各地负责修路的苦役的安排也是很费精力的。哪个地方能够安排下多少苦役,各地进度是否能够一致等等。

所以虽然从理论计算上,从玉门修到阜康只是1020km的铁路,10万人每天修5.1km,总共需要200天,从1872.9.1修到3.20就能修完。但是实际修的时候,直到4.20才勉强通车。并且在之后也是一直修修补补,换铁轨等等又弄了一年才算是最终稳定下来。

但是这也已经足够。火车运物资,比之前的骆驼马匹快捷地多了,基本上在之后的时间里再也没有为后勤费过太多心。1020km,火车30km/h,每天运行8h,5天5夜就能到了。一个车头能够拉5个车皮,每个车皮载重12吨,总载重60吨。通车之后5个火车头日夜不停地运送物资。前方4.2万人,每日光是粮食就要吃掉42吨,幸好他们的粮食基本是当地采购的。

1871年8.1托胡雪岩买的10个火车头,早在1872.5的时候就已经到了, 开始在各个铁路线上跑。

修好路之后,路途好走,又有兵站,后勤就好办了,走驿道的话预计每日能走30km,这样从玉门往阜康的1025km就只需要35天就能走到了。铁路能修好之后,30km/h,每走50km需要加煤,每走300km需要进入车房情理灰渣更换机车乘务员等。机车运行时间不到1/4。就算这样,从玉门到阜康1020km也只需要5天5夜,如果紧急情况下用火车头接力,那么只需要35小时就可以了。也就是说当铁路完全修好之后,后勤的时间最短则可以压缩到5天5夜。而1列火车5节车厢则可以拖60吨,若是粮食,差不多够4.2万大军吃一天半。

且不说左宗棠在肃州安排各项事宜。刘锦棠在巴里坤集合大军后于12.01到达了吉木萨尔,与已经先期到达的金顺汇合,然后于3天后进占阜康。然后就地收集军粮,等待后续军队、后勤和修路。

同时刘锦棠将在阜康俘虏的1000叛军和2000从匪之人送去修路。

第34章 急突猛进

既然铁路已经修通,后勤不再是掣肘,左宗棠给刘锦棠的命令也就从原来的缓进急攻改成了速进急攻。同时,为安定起见,左宗棠也把大营转移到了哈密,同时安排修路完毕的5万苦役拓宽从肃州到阜康的路途,2万负责随军修路。其余3万人则是调回哈密,一步一营地向吐鲁番修建铁路。

刘锦棠接到左宗棠命令之后,就像脱闸的猛虎一般。

1873.4.26,刘锦棠率领4.4万大军前攻古牧地。此事古牧地已经经过一个冬天的增兵,已有阿古柏匪军5万多人。清军用开花大炮轰塌坚固的城墙。之后,在清军猛烈的火力之下,付出3000余人的伤亡之后,敌军终于绝望投降,另有一部分人向西逃走。战后点算俘虏有2万人,逃跑之敌也有三万多人。于是修整一日。5.01日向乌鲁木齐进发。

白彦虎等弃城南逃。尔后,金顺率部西进。刘锦棠率主力1.2万人和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 6日进至达板外围,乘守敌不备,迅速完成对该城的包围,以一部兵力阻敌援军,2日后清军用开花大炮轰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击中敌弹药库,敌军死伤甚众,企图突围,被清军截杀未逞。敌守军在清军强大攻势面前只得投降,达坂城遂克复。这一战,清军共击毙敌军1000余人,俘敌1万多人。

五天后(05.12)刘锦棠分派罗长祜率步骑6营与张曜、徐占彪两路人马攻取吐鲁番,自率骑兵14营于14日进击托克逊,托城敌酋海古拉(阿古柏次子)闻风窜逃,部众2万余人于15日投降。同日,东路清军克吐鲁番。至此,清军打开了南疆门户,军事上已成破竹之势。修整并等待后勤5日。

05.18左宗棠得知吐鲁番已经攻克之后,立刻加速原本就已经修建了40km的铁路建设。将苦役从3万人增加到了10万人。终于在8.1将铁路修到了吐鲁番,8.10修建到了托克逊。

1873.05.20刘锦棠率马步32营为前锋,张曜率马步16营为后队,共2万余人,向西挺进。

敌守军放弃喀喇沙尔和库尔勒西逃往库车。6月10日,大军到达库尔勒。刘锦棠根据敌西逃库车,立足未稳等情况,决定亲率精兵追击。

刘锦棠率2000精兵6.15追至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千余。6月18日,追至库车城外,发现大量敌军。刘锦棠在随后跟进的后队到达后,猛攻库车,敌军大败,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军收复库车。

1873年6月20日,刘锦棠继续西进,21日抵拜城,23日在铜厂大败白彦虎军和伯克·胡里军。24日,清军克阿克苏城。07.01日克乌什。至此,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乌什)。

清军的破竹之势,使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叛军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打败呢牙斯。但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汉城。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何步云派人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当机立断,决定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一路由余虎恩率步骑5营从阿克苏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直趋喀什噶尔为正兵;一路由黄万鹏率骑兵6营、张俊率步兵3营,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西为奇兵,约定于8月18日两路同抵喀什噶尔;刘锦棠自率一部经巴尔楚克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攻取喀什噶尔。8月17日,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8月21日,刘锦棠收复叶尔羌,24日收复英吉沙尔。然后派余虎恩进攻和阗,派董福祥、罗长祜追击伯克·胡里、白彦虎残部。

1873年9月2日,清军克复和阗。

一路之上,投降的敌军达到了20万人,从敌之人更多,有40万。

第35章 费尔干纳

1873.8.25,刘锦棠帅20营大军陆续经伊尔克什坦道进入克孜勒河谷,然后进入费尔干纳盆地。此为百多年前清军追击大小和卓叛乱的路线。根据刘锦棠指示,董福祥5营为先锋,以支持叛乱为由,于9.20占奥什为基地。10天之后刘锦棠大军到达,于是董福祥直取50km外的安集延,一日而下,第二日刘锦棠12营人马到达。罗长祜率领3营驻守奥什。董福祥在安集延修整三日后,急行军直奔马尔古兰,刘锦棠帅9营兵马随后出发,留罗长祜的另外3营驻守安集延。董部当日到达马尔古兰,并围困之。刘锦棠第二日率领9营到达。围困三日,均以董福祥部偶尔攻城。浩罕派军解围。刘锦棠帅4营10月9日早晨7点出发,直取浩罕城(65km)。下午三点到达浩罕城,2小时攻下,浩罕国投降。浩罕国主通令各地归顺大清。

10月10日,分兵1营带领浩罕国主宣旨之人,于第二日占领西侧凯拉库姆湖南部狭长走廊,固守。第三日,董福祥部5营经走廊过苦盏留1营,然后直取库贾恩峡谷,10月16日(农历八月二十五)占领贝科博德并留守。

此时,金顺也已经完成了从乌鲁木齐到玛纳斯再到乌苏的清剿,歼灭敌军1万,并俘虏了10万人。

此时浩罕国内不稳,秋收农税收的太高,农民怨声载道。于是刘锦棠命令各地农税减半。命令到处,各地遂平。浩罕国5万军队投降,刘锦棠组织将其缴械,然后将其作为苦役修建新疆道路,路途上修建从奥什到喀什的简易道路。而新疆天山北部俘虏的敌军则调过来修建从奥什到喀什的480km的道路。所费钱粮皆取之于浩罕国库。

同时将费尔干纳、安集延、贾拉拉巴德之西南的居民迁出修路给钱给粮,其地作为汉民迁入之用,俘虏之家人族人,分辨之后,计划迁往贝科博德之外的饥饿平原生活,粮食第一年由浩罕国库供给。将新疆从敌之汉民均迁往此地,约1万人。另在第二年开春之前从中原陆陆续续迁来2万人。有面积约1500km2,取十分之一为耕地,则为22.5万亩,可安置居民7500户。

询问董福祥个人意见,董福祥同意留守。费尔干纳虽然新占,但是其国库充盈,董福祥也不是什么善茬。刘锦棠虽然自律甚严,但是也不能太打击部下积极性。这一路过来,董福祥也一直为先锋,功劳甚大。但是毕竟也才30几岁,要就任一镇总兵,还是差点资历。反而在这新占之地或许可为一镇总兵。并且一路打过来,算是知道费尔干纳盆地是个富庶的地方,积累资历也好,积累财富也好,都是福地。

至于自己,功劳是没的说的,新疆评定,论功自己定是第一,但是也是吃亏在年岁上。看看左宗棠对自己的支持吧。

刘锦棠本想返回喀什,但是此时已经是9月份,大学已经开始封山,并且大军已经是征战一年,疲惫不堪,于是便派人送信给左宗棠,说明情况,自己先留守费尔干纳半年,申请开春之后再回新疆。

一路之上驿站已经粗陋建立起来,虽然不能如内地那般站站换马,但是喂喂草料还是没问题的。于是一路从浩罕经安集延、奥什、喀什、阿克苏、吐鲁番到哈密,一路2500km,往返用了1个月的时间。左宗棠也同意了自己的提议。

于是刘锦棠开始一边用苦役修建贝科博德城,一边以贝科博德城向北攻塔什干,向西攻撒马尔罕,向西北沿湖搜索。

此前,浩罕汗国于1865年被俄国打败,丢失了塔什干。并且,浩罕汗国胡德亚尔汗于1868年2月签署不平等的“通商条约”,浩罕实际上变成俄国的附庸,但是无论从名义上还是政权运行商,浩罕汗国还都是一个独立国家。而在1868年6月,俄国打败布哈拉汗国之后,残酷镇压了撒马尔罕的反俄大起义,布哈拉汗国投降,签署协定成为俄国保护国。而在最近的1873年2月俄国军队在土耳其斯坦总督区总督考夫曼统率下从突厥斯坦、克拉斯诺沃斯克、曼格什拉克、奥伦堡分四路对希瓦动强大攻势,6月占领希瓦城。7至8月间,考夫曼下令对附近的土库曼约穆德人进行了屠杀。

历次战乱、屠杀中逃出来的人很多到了浩罕国。因此,浩罕国的人对俄国很仇视。清军到达之后由于推进很快,20天就灭亡了浩罕汗国。所以都没有时间祸害当地。而浩罕汗国对国内农民压榨很严重,所以反而清军的秋毫无犯赢得了广泛赞誉,在之后的统治之中无形中减少了很多麻烦。

刘锦棠在得到这些消息之后不禁与董福祥等人喜笑颜开,于是也调整了自己的施政路线。原本打算是打完之后军队就撤回去的。现在看来,可以常驻了。只要守住贝科博德和苦盏,整个费尔干纳盆地简直是稳如泰山。本来计划将山口之外的各地直接劫掠一番就退守两城,现在似乎可以再多点想法了。

于是一边向北、向西搜索挺进,一边征召对俄国有很大恶意的当地民众作为辅助军队,担任后勤、驻守等等。投降的浩罕汗国那群人基本都是当地的伯克,借此机会,刘锦棠也将此地作为自己新疆施政的一个试验田。他将伯克制直接废除,把民政权力收到了自己手里。由于手头没有足够的基层官吏,他直接从每个营抽出1个幕僚,各自划片负责当地事务。为避免乡绅暴动,刘锦棠又从各村选择名望卓著的人,辅助当地的汉人官进行管理。

此时,刘锦棠的精力就已经很大一部分放到了内政上面来了。军事的事情虽然仍是自己决定各项事务,但是已经不再亲自出征。

董福祥5营、余虎恩5营各自率领军队分别向北、西搜索进发。都带上了当地的曾被俄国人屠杀的人作为向导。于是一路之上各自都抓了很多投靠俄国的人作为俘虏。并将敌视俄国的人扶持为各村领袖。到最后冬天到来之前两路人马已经抓了大概2万的俘虏。

董福祥向北到达了塔什干。此时的塔什干已经被沙俄作为中亚统治的中心,重兵驻守,于是董福祥便派人行文要他们交出白彦虎等人。考夫曼如临大敌,没想到清军行动这么快,竟然已经到了塔什干。

董福祥收到拒绝的信息之后,也没有莽然行动,毕竟沙俄是个大国,还是重兵驻守,于是就散出侦查的骑兵,然后回退30km到了图斯肯特小镇的西北依托一个湖和从它流向西的河流筑城而守,征召当地人作为士兵。他天气越来越冷,于是董福祥就任命随军的马本安作为城主,留下一个营驻守图斯肯特,然后率军返回贝科博德。

余虎恩率领的5营军队则是一路向西到了吉扎克小城,发现已经被俄军占领,但是数量很少。本想绕过继续进军,但是俄军不知为何,竟然开枪了。于是前锋头脑一热,直接给攻打了下来。余虎恩赶紧将此事快马报给了刘锦棠。

刘锦棠虽然已经做好跟俄国直接作战的准备,但是这也来得有些突然。但仔细研究余虎恩的战报之后,却是觉得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因扎克正扼守西南边通往撒马尔罕的山口,如果能占住,那么就能够防止撒马尔罕的俄军打过来。于是命令余虎恩向撒马尔罕探查,希望能够再守住另外一边的山口。

于是余虎恩探查了撒马尔罕,发现里面有俄军驻守,大概有两三千,凭借自己是打不下来的。于是他后退到西南山口处一个小湖的西北,距离吉扎克大概50km,若是守不住,一天就可以退回因扎克,并且路上还有大概20km的峡谷通道,易守难攻。于是他在山口两端分别驻守了1个营,然后率领其他3营根据向导的指示向北走到了艾达尔库尔湖,然后沿湖边走到了阿尔达拉湖,并沿着锡尔河回到了贝科博德。一路之上按照刘锦棠的指示,废除了伯克制度,安排本村德高望重的人辅助自己任命的痛恨俄军的人进行管理。

余虎恩一路走了400km,如果算上驻军因扎克西南小城的距离,那走了有500km。虽然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可也是到了很冷的时候才返回的贝尔伯德。

此时,刘锦棠率领4营驻守浩罕城,罗长祜6个营分驻纳曼干、安集延、奥什、费尔干纳-马尔古兰、苦盏、贝科博德六地。其中贝科博德的营在董福祥回来之后撤回到苦盏。董福祥5个营驻守贝科博德2个,马斯特车和1个,帕尔德拉克1个。余虎恩5营则是2营驻守因扎克峡谷两端,2营驻守吉利斯坦,1营驻守扬基耶尔。至于任命的当地管理人员,已经是遍布扬吉尤里、艾达尔库尔湖、因扎克和贝科博德之间的南北110km,东西140km的地域。并且在刘锦棠还计划明年将费尔干纳盆地之中的苦役家属都迁出到这边区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