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家族变故(1)
1
学校生活远不是生活的全部。少女时代伴随着连年不断国家内战和家族变故。
新生的中华民国,军阀混战不止,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武汉,围城41天才攻克武昌,一水之隔的汉口,战争仅持续7天,北伐军就赶跑了大军阀吴佩孚占领了汉口,市民举着小旗子唱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夹道欢迎。但隔江武昌炮声隆隆,难民涌进汉口,趁乱打劫的也不少,不少商铺不敢开门,市面萧条,物质缺乏,物价飞涨,14岁的叶宜兰第一次见证了战争。
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昌,武昌、汉口和汉阳三镇统一建制成武汉成为了临时首都。随后,中国共产党也将中央机关迁到武汉,国共合作还是主调。这期间,很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董必武此时也是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在他的示范下,黄安青年积极参加革命,加入国民党和共产党的都有不少。
姐夫张继良考入刚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9年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在炮兵科学习,因为他刚见识到炮兵是现代战争必备。 此时的张继良21岁,身材高大,有一米八五,着上军装英姿飒爽。武汉政局逐渐稳定,汪精卫、宋庆龄等国民党大员都来到武汉,市面也开始繁华,临长江的原租界区繁华程度直逼上海十里洋场,张继良课余同学朋友聚会谈论革命志向、指点江山,豪气冲天。
但是好景不长,1927年国共合作关系破灭,汪精卫主持的武汉国民政府与共产党决裂,抛出《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国民军政组织中的共产党员脱离共产党,同时严禁国民党员宣传共产主义,加入他党者以叛党论,后来发展到搜捕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领导。在武汉被杀者成千上万人,一时血雨腥风。很多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或跟随国民党留在民国军政组织,或跟随共产党转入地下工作。
从黄安走出来的张氏儿女当中,张卓群本是国民党武昌市党部执行委员,此时仍留在国民党,张培聪则跟着共产党转移出了武汉。张继良所在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当时有不少共产党员,包括董必武、恽代英、项英、李达等都是教官,他们都集体脱离了国民党,武汉分校也告结束,学员都进入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后来一部分跟着张发奎手下名将叶挺走了,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张继良则跟着国民军继续北伐,先是任见习参谋,上尉参谋,几年后就升任少校联络参谋。
如果说个人还可以选择,家族却无从选择。
共产党组织在武汉遭到血腥清洗后转入地下活动,并投入力量在湖北各地,领导和策划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他们在乡村揪打地主乡绅,夺取瓜分他们的田地。9月份,共产党红军进攻黄安,不久就占领了黄安县并建立了农民政府。此时张培聪就积极投身到家乡的起义中,最终战死在她家乡的土地上。 叶家河和八里湾在农民政府的领导下随即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
张家祠堂旧址,摄于2016年
张家是八里湾的最大的地主,张继良的大哥也是县议员。农协会员——张家的长工短工冲进他家,砸烂张家祠堂,捉住大哥,一拥而上,用锄头当场打死,最小的襁褓中的儿子也在乱中被打死。大哥的子女们早已先后去汉口读书、工作,躲过一劫, 姨太太们连夜逃到张继良家避难。张继良勃然大怒,当即带军中一队人星夜赶回八里湾,誓要抓住罪魁祸首——农协主席。可农协主席已经闻风逃走。世代生息的张家大院已残破不堪,张继良悲从中来,怒火中烧,命人放火烧掉了当地共产党党部。
回到武昌城外的驻地之后,张继良一直派人在搜寻农协主席。终于在1932年的一天,有个黄安老乡给他报信,说看到了此人。他此时已经是少校营长,就带领几个人尾随抓获了他,带到武昌城外立即枪毙了。血债血偿,张继良做了他认为应该做的事,告慰了大哥在天之灵。但黄安就在百里之外,武汉的黄安圈子的人都相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谁都知道。不知哪一天别人又会来找他报仇呢?从此姐夫回到汉口的家中都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