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有些情歌只能被人们理解为对话体,比如下面这首“鸡鸣”:
(Girl) The rooster is crowing! The morn is growing!
(Boy) No, dear, 'tis not the rooster's crow, 'Tis the flies that make the row.
(Girl) But, dear, the east is bright! The dawn is in its height!
(Boy) The day doesn't come so soon, 'Tis but the light of the moon.
(Girl) On the waves of the hum of flies, Let's both to sweet dreams rise!
(Boy) O no, I'll stay no more! Or thou'lt think me a bore.
回译成中文如下:
(姑娘):公鸡打鸣啦!天亮啦!
(小伙):亲爱的,公鸡没打鸣,那是苍蝇嗡嗡嗡。
(姑娘):亲爱的,东方亮了!天已破晓!
(小伙):天不会那么快就亮,那是月光在照映。
(姑娘):苍蝇嗡嗡嗡,咱俩一起做美梦!
(小伙):我不能再呆啦!否则你会觉得我很烦。
“鸡鸣”的原文: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必须指出的是,这首诗中的“朝”我分别翻译成“morn”(早晨)和“dawn”(黎明),以前所有的注释者都认为“朝”是“朝廷”的意思。即使是晚清的方玉润,也认为“朝”是指朝廷,我觉得他所著的《诗经原始》是《诗经》诗注和诗论堆中为数不多的一颗明珠。我一直对此表示怀疑,并倾向于同意一些当代中国学者的看法,认为“朝”在此处的意思是“晨曦”。我的译文呈现了一幅真实的爱情场景,因为它原本就该是这样。最后一节生动地展示了挑逗的心理,甚至我们同时代的人也从未正确解释过这个词。在这里,我忍不住要对《诗经》老一代评论家们说上一两句。我读过他们绝大多数的论著,但这只不过是浪费时间。在我看来,除了孔夫子(夫子作为我们最伟大的文学评论家,他德行太高而无法成为道德家,思想太纯而无法成为清教徒)之外,其他所有人要么是糊涂虫,要么是持着一种可怕生活哲学的狂热知识分子。卫宏属于前者,他是《毛诗序》的作者。朱喜属于后者,他是《集传》的作者,《集传》俗称“诗柄”。前者的程序正好与弗洛伊德(Freud)的方法相反。他们从伦理学和政治学的角度解释所有的情诗,就像弗洛伊德和他的追随者从性的角度来解释所有的伦理学和政治学一样。我把他们归为一类。朱熹是最早发现有些诗是情诗的人之一,这些诗与阐述政治或道德行为原则无关。继朱熹之后,王柏又挑出“私奔之歌”足有三十二首,甚至建议将这些诗从《诗经》中删除。他们的头脑非常敏锐,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却像一帮疯子那样神智清楚。在所有关于《诗经》的评注和诗论中——他们的名字不胜枚举——如果只限定阅读三本,读者就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并免受阅读所带来的精神上折磨。崔东壁的《读风偶识》,姚际恒的《诗经通论》,以及方玉润的《诗经原始》,相对来说这三本比其他著作更能给人以启迪。但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完全摆脱朱熹神奇“诗柄”的魔咒。在一些地方,他们甚至重新回到了汉学家的伦理政治诠释之中。
另一方面,我们当代的一些评论者和翻译者似乎有一种倾向,即在一些天真无邪的诗歌中添油加醋地品读出粗俗不堪、过分油腻的含义。仅举一个例子,“溱洧”呈现了当时郑国流行的一个美丽习俗。以下是我自己的译本:
The spring tides of the Chen and Wei were heaving and swell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were all carrying lilies in their hands.
One lady said to a gentleman, "Have you been to the festival?" and he answered "yes."
"Let us go again and feast our eyes," the lady requested.
So they went to yonder side of the Wei,—
Oh it was really grand and cheery-merry!
Men and women, boys and girls, how they joked with each other,
And presented one another with the flowers of the season!
回译成中文如下:
溱河和洧河春潮涌动,汹涌澎湃。
姑娘绅士手捧百合。
一位姑娘对一位绅士说:“你去过节日庆祝会了吗?”绅士回答说:“去过了。”
“我们再去一次,饱饱眼福吧,”这位姑娘请求道。
于是他们去了洧河另一边,——
哦,场面真壮观,真欢乐,真愉快!
大人小孩互相调笑嬉戏。
互赠时令鲜花!
“溱洧”的原文: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需要注意的是,“大人小孩互相调笑嬉戏”的原文是“维士与女,伊其相谑。”马赛勒·葛兰言(Marcel Granet)将这句翻译成“然后小伙子和姑娘们一起取乐。”并在注释中解释说,“他们发生性行为。”(参见他的《中国古代节日和歌曲》,第101页)。 我对这种说法持反对态度,并非基于道德上的理由,而是基于学术和美学的理由。“谑”字在此没有任何性的暗示。在另一首诗中,我们发现同样使用了这个字。“善戏谑兮,不为虐兮”,意思是“君子善于嬉戏调笑,但绝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因此,我毫不怀疑,“谑”指的是无伤大雅的嬉戏和调笑。甚至从美学角度来看,当其他人参加节日庆祝活动时“发生性行为”并非是格调较高的品味,因为庆祝节日的目的是为了使欲望得到升华,恋爱品质得到提升。我们必须充分品味生活,因此我们没有资本让我们的博爱只朝着单一方向流动。我承认,爱是一种伟大的美德,但还有其他美德同样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