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孩子一度相信妈妈是Hexe/Witcher。
其实欧洲传说里,这个词并没有什么贬义也没有什么特别,差不多相当于魔界在民间的counterpart,跟Fairy或者Elfin是一样的,只是中文的翻译不太好听。
大概是融融两三岁的时候。
有一年圣诞节,我陪她坐在圣诞树下玩,当时她刚好有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漂亮的塑料小石头。我逗她,你给妈妈,妈妈可以变到圣诞树上。
她迟疑交给我。
我捧在手里,摊开来让她看好——你看,在吧。然后合上双手递给她,让她吹一口气,收回手假装打开看看,哦,还在呢,你大力一点......她再吹,我再假装看......如此反复N次,趁她不注意偷放到身后的树上,继续假装还在,让她又多吹几次,觉得差不多了,慢慢摊开手——
当然是空的。
她觉得神奇极了,一再要求我再来。
那就再来了,有多难?直到我们俩都烦了。
自此,她信了妈妈是有魔法的女巫。求我教她,我说她太小,得大一点才能学,后来没借口了,只好说多年不练习有点忘了(顺便叮嘱,你学校学的不复习一样会忘哦!)。
到7,8岁我还听到她偷偷跟俩小的说,你们知道吗,妈妈曾经是个Hexe。
这本Foucaultsche Pendel,我觉得几乎可以当Hexe手册读。Umberto Eco的书有个特点,要不不是你世界的内容,根本看不进去,要不可以当宝典,跟着他玩labyrinth。
世界上第一个labyrinth的遗址,在Crete的Knossos宫殿,Minos的国王建的,为了把牛头人身的Minotauer关起来。长这样
这个照片是网上的,我用手机照的没这么全。
简单来说,傅科摆是一个建在室内的钟摆(Pendel),可以直接通过它摇摆的轨迹观测到地球的自转。再解释一下就是,如果摆长多过两米而且够重,悬挂起来的话因为自身的重量,在静止空间应该是不动的——也就是说,观测到的摆动,不是由于摆本身造成的,而是它下面的地球自转的结果。这是巴黎博物馆的。
发明这个仪器的,当然叫(Leon)Foucault,法国人。这个家伙也是神人。小时候上学特别不用功,被学校劝退只好在家接受私人家庭教师补课,上大学本来学医,又因为觉得尸体味道太恶心受不了退学。受同龄的物理学家影响,偶然发现了自己在物理和天文学方面的兴趣,居然自学成才,在完全没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情况下多次在专业物理杂志上发表文章。他的成就包括用旋转镜像法第一次精确测得了光速,成功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可用的太阳银版照片(天文学),etc.。
当然还有在自家地下室弄出这个傅科摆。
天才吗?我不知道,我不会说他是天才,但是我会说他很好玩,是可以喜欢一下的那种,我不大从天不天才的角度论断人,但是我会说,那个人是不是有趣。我眼里的人一般只有两种,有趣的和没趣的——我觉得这才是最公平的标准——每个人可以自己定义。
无疑,Leon Foucault应该是有趣的一个人。
而Das Foucaultsche Pendel这本书,也是有趣的一本书。
这本书我看了两遍。看两遍的原因,不是因为好看,是因为不好看——因为我第一遍什么都没看懂,或者说没看进去什么。上来就是(我)晚上整夜被关在技术博物馆,看到一堆我(读者这个我,我)完全不认识名字的东西。比如折射镜,1873年的第一辆可以容纳12名乘客的法国机械动力车辆(很怪的名字,叫Oeissante),我就不信谁看了这个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当然,他提到Peugeot我还是知道的,因为现在还天天见。
各种工具,比如测量仪器,他提到,如果测量的单位不是现在常见的米,而是过去的“肘”(Ell),金字塔的秘密就会显现出来。
我怎么可能知道Ell他说的是长度单位?!
然后到玻璃制品展室,他又写会和中国的瓷器弄混的androgynen Vasen von Lalique——这个词我专门查了,叫“襄有雌雄共同体的人物装饰的Lalique花瓶”,长这样(会和中国瓷器弄混?)
这个虽然小贵,不过如果喜欢,买一个玩也不算过分,我觉得值那个价。
然后他接着讲Poterien(最原始的粘土陶器), Fayencen(英国特产的锡釉陶器), Majoliken(15,16世纪意大利特产的一种锡釉陶器), Muranogläser——终于见到一个认识的!这是Muranogläser
我还有一个呢,过生日孩子们在旧货店替我挑的礼物,我不知道花多少钱买的。让我说唯一和普通盘不一样的呢,是特别沉。
认识这个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去过威尼斯。当时孩子们喜欢它做的非常炫的小首饰,我们店挨店看个眼饱,最后一人挑一个(我想半天没舍得买自己的,下次一定补上)。
因为是纯手工,所以起码没重样的。现在做这一行的很好玩,很多是女性。
这本书是ich-erzähler(第一人称写法),那个'我'的专业(博士论文),是Tempelritter
好吧,我只好又查了很多Tempelritter的资料。
所以我第一遍看下来,又辛苦又乱,根本没记住什么故事情节,除了他们动不动就在酒吧喝酒,讨论,写书,吵架,“我”跑到巴西交女友,分手,回意大利,到巴黎......这哪里是作者自己宣称的小说,简直是科学史,神学史,神秘学史,哲学史....的教科书。
起码够一个本科生学一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