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 – 西戎伯主
(春秋战国篇学习笔记5)
春秋中期,群雄倍起。秦穆公在位期间(公元前659 – 621)称霸西戎,被周天子封为“西戎伯主”。也即西方20余国的霸主。
秦穆公讲求“仁义”,有人会把秦穆公和宋襄公(下篇将讲到)放在一起归类,但两者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秦穆公的仁义是有条件和底线的,他胸中自有丘壑,处理问题也不为眼前的情仇利益所绊,这其实是一种超然远见的轩昂气度。
秦穆公喜欢骏马。有一晚他的良马于夜里丢失了数匹,原来是被岐山之下的三百野人偷食。秦穆公没有下令围捕野人,却说:马已死矣,又因而戮人,百姓将谓我贵畜而贱人也。秦穆公将军中美酒送于野人,告诉他们吃马肉不喝酒会伤人。三百野人本以为会没命,却没想到吃了肉还被赐酒。后来,这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便冲锋陷阵以死相救,报答吃了马肉但未被处死的恩德。
秦穆公为谋求霸主地位,一生都在拉拢和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公元前656年,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秦晋两国国君之间后来还出现过多次通婚联姻的事情。于是,后世有了 “秦晋之好” 的成语。
秦穆公扶持晋惠公上位,而惠公上位之后背信弃义,当初许诺的“割让河西五城”一推再推不给秦国。秦穆公忍了,维持着自己惠恩于晋的好名声。他了解晋惠公的奸蠢,等他多行不义必自毙。果然,晋惠公在位后麦禾连年不熟,只好厚着脸皮向秦国求讨粮食,秦穆公本可以借此打压一下晋国,可他却说:负我者,晋君也,饥者,晋民也。吾不忍以君之故,迁祸于民。然后发生了春秋史上有名的“泛舟之役”,秦国给晋国运送的粮食数万斛,于渭水,河,汾,雍,绛之间,船船相接。救晋之饥,晋人无不感悦。第二年,秦国闹了饥荒向晋国求粮。晋惠公却趁人之危,不但不给还要趁机攻打秦国。秦穆公出兵迎战晋国,晋国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但晋惠公当了秦国的俘虏,还给了当初承诺的城池。
公元前656年,秦穆公国派人护送重耳回到晋国。二月,重耳登位成为晋国君主 - 晋文公。重耳在位初年,周王室发生篡乱,秦晋都收到了周天子的告命,谁能先勤王谁就在争霸之中占据重要的首位。两国均欲行“进京勤王”,但晋文公借路抢在了前面,秦穆公说:寡人非不知勤王美事,但东道未通,恐戎狄为梗。晋初为政,无大功可以定国,不如让之。有人说穆公软弱,丢了这个勤王图伯的好机会,其实这正是秦穆公懂得进退的智慧。他知道晋文公的气势刚起,随而助之以相好,是最恰当的选择。让于晋文公,于私情有宜,于国事无殇,还避免了没有把握的征战劳民。
秦穆公在位时重用“常败将军”百里奚,最终赢得了史称“王官之战”的胜利,为秦奠定了称霸以及日后统一的基础。百里奚是当年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楚成王手中买来的,所以称其为“五羖大夫”。“五羖大夫”是当代成语之一,泛指君王礼贤下士,重视人才或比喻未得到机遇的贤士。
晋襄公登位后,秦穆公伐郑。孟明视等三员大将带领庞大的秦军出征,最后郑国没伐成,反被晋国夹击全军覆没,三个人逃回了秦国。按军法兵败者死,可秦穆公却丧服出迎,把失败的责任全部归于自己,更加重用孟明视。强晋又连续两次打败了孟明视,秦穆公仍坚信孟明视之贤,继续重用。果然秦穆公目光长远,孟明视操练的秦军后来所向披靡势不可挡,帮秦穆公灭掉了西戎二十国,扩地千里,“西戎伯主”当之无愧。
秦穆公的霸业如浩瀚的海,波澜不惊,他的气度容得下四代晋君(献、惠、文、襄),容得下西戎千里,在春秋乱世中且退且进,终不枉英明一世。
二零二一年一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