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2023-10-27 16:48:08) 下一个

加缪《局外人》读书笔记

 

20231024

 

这是我第二次读加缪的《局外人》。记得第一次读完后,有种对这世间荒谬的悲凉感觉。

 

这一次再读这部小说,是在了解了加缪的一些生平之后。加缪1913年出生于法国在非洲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父母均未接受过教育,他一岁时父亲在一战中负伤离世,母亲带着他投奔外婆。他的童年是在贫困与外婆的殴打下长大的。

 

看着他那副叼着香烟微笑的照片,我不禁心生同情。不知道为什么,每当我知道某一个人不幸的童年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维基百科介绍他是法国的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和评论家。于195744岁时获诺贝尔奖。三年后因车祸去世。

 

在我看来,加缪小说的文学性和思想性并驾齐驱。这篇小说中,世界的荒诞以及个人的被抛弃感使我深有共鸣。他在二战中的巴黎参加过地下抗德运动,后期文学中也有很强的抗争意识,这些认清世界后依然热爱它的行动在我内心也如亮光般闪耀,有着不一般的敬意。

 

今天读了前四章。这次读更关注他的文学性。

 

他以第一人称叙述。今天,妈妈死了,或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相信这个开场是很多喜欢加缪的读者都记忆深刻的。他试图给读者一个什么第一印象。” 似乎是一个对母亲漠不关心的人。

 

前四章里,他没有任何对母亲过世后的悲伤心理的描述。他的行为倒是随处可见:在去母亲养老院的路上晕晕欲睡;拒绝再看棺木中的母亲最后一眼;为母亲守灵时抽烟,也不去问候前来为母亲守灵的朋友;第二天去游泳、找女人看电影做爱寻欢等等。在看来,生活还是老样子,没有任何变化

 

如果一个人对母亲没有强烈的爱和过世后的悲伤,一定有着不寻常的原因。在我看来,虽然不合常理,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20231025

 

今天完成了第一部的第五六章和第二部分的前两章。

 

默尔索的邻居雷蒙邀请他和女友玛丽去海边马松那里玩。三个男人在海边散步时碰到了雷蒙以前情妇的哥哥。(以前雷蒙认为他的情妇对他不忠打过她,也由于情妇哥哥的挑衅打过她的哥哥。)

 

默尔索、雷蒙、马松和情妇的哥哥以及另一个阿拉伯人在海滩打过一架后,默尔索独自来到海滩。当那个阿拉伯人拿出刀子后,默尔索在酷暑的眩晕中开了五枪把对方杀死。

 

默尔索在狱中,律师对他说预审官对他在母亲葬礼上的无动于衷很不满意。预审官也质疑他在母亲的葬礼上漠不关心、以及为什么还要向死人开枪,希望他接受上帝的宽恕。默尔索没有为自己做过多的解释,认为母亲葬礼上的事情与杀人案件毫无关系。

 

谁是对的?默尔索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在母亲葬礼上没有痛哭流涕不能成为他不爱母亲甚至冷酷的证据,当然和他事后杀人也是没有实质联系的。他杀人的起始动机是自卫。

 

通过作者的描述,默尔索是一个没有很明确的人生目标与规划的人,看起来比较散漫,但他并非是一个伪君子或者恶棍。他喜欢女朋友的美丽,可以娶她,但也明确告诉她他并不爱她。对丢失了狗的邻居沙拉玛诺也给予了安慰,还帮雷蒙去警局作证,这些都表明他并非麻木不仁漠不关心他人的人。

 

法语LEtranger翻译成中文是陌生人,指不属于某一国家或团体的人,指那些与我们没有共同点的人。加缪塑造一个这样不符合大众行为模式的人,让读者看一看这个社会会怎样对待他。

 

我联想到了我生活中发生过的一件事。我在国内晋职称的时候没有去送礼,心里认为不应该通过这样的手段去战胜竞争者,也不应该在以学术水平评定的老师前辈面前这么鄙俗,希望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按实力去坦诚对待,但得到的反馈却是其他人都和评委打了招呼,你本来应该是分数最高的,但是太清高了。

 

社会潜规则代替了公正的评判,不符合大众的行为模式(无论对与错,好与坏)都将受排挤,不人云亦云,不跟风都会受压制。群众运动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利用这一社会心理得以成功的例子。

 

20231026

 

今天,我把全书读完了。确切地说,我是在随着作者第一次向这个冷漠而未余温尽失的世界敞开我的心扉中,几乎泪目地读完了最后一个段落,然后看到了全文完三个字的。

 

默尔索上了法庭,证人养老院院长说他不愿意看妈妈的遗容、没有哭;门房说他抽了烟;妈妈的男友贝雷兹也说他没有哭;塞莱斯特说他是个男子汉,杀人是不幸的事故;马松说他是个正直的老实人;雷蒙说他是无辜的;女友玛丽说他没有做过任何坏事。检察官依据他对母亲的冷漠、母亲过世第二天就去看滑稽电影、游泳和搞不正当关系进行了抨击,认为他因为伤风败俗的纠纷去随随便便地杀人。最后法官宣布他将被在广场上斩首示众。

 

默尔索拒绝和神父的谈话,但在文中抒发了自己的内心。他觉得自己善良随和,但就因为自己在母亲葬礼上行为的与众不同,却被剥夺了说话和生存的权利。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我有点为他着急,为这个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深埋于内心的人着急。法庭给了他说话的机会,他却说得没头没脑

 

那就让我来为他辩护吧:

 

我不是一个喜形于色的人,但不代表我冷漠。我喜欢我的女朋友,她有着充满阳光色彩与欲望火焰的面孔。我热爱的城市里的小鸟的啁啾声”“小贩的叫卖声,让我都心满意足,精神愉悦安葬妈妈那天,我又疲劳又发困,还没有反应出发生事情的意义,我是不愿意妈妈死去的,” “我爱我的妈妈——我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但我很明白每个人都会死去,这也许对妈妈而言也是种解脱。

 

我并没有打死阿拉伯人的意图。我那天被酷热的天气搞的晕晕沉沉,当看到对方拿出刀子时,本能地开了枪,就像塞莱斯特所言是一个不幸的事故

 

你们在大谈特谈我的灵魂,觉得我冷漠。即便是和我朝夕相处的朋友们都为我作证,说我正直、老实、无辜、没做过坏事,但你们就凭那些根本不能反映我的本质的、也没有对任何人造成伤害的与众不同,来解读我的灵魂。你们这些决定他人生死的人,有谁真正关心过我的内心?相信过我所说的没有装饰的真实的话?就这么冷酷草率地决定了我的生死,到底是谁更冷漠无情?!

 

20231027

 

加缪的小说蕴含着很深的哲学思辨,也有很独特的文学价值。

 

比如被法国文学评论家罗兰·巴特称为的零度写作。《局外人》的笔调是中性而冷静的。加缪笔下的对于别人给予的无端蔑视和控诉都表现出一种几乎事不关己的冷静,存在于各种呼声和判决的环境里面又毫不介入其中

 

相比于大喜大悲的情感强输出,一路克制的情感不仅会产生会让读者对后来出现的高潮部分产生更激烈地反响。比如,当我读到塞莱斯特为他作证时内心就有强烈的共鸣,对主人公的处境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其二,加缪通过复调式写作对道德判断进行了悬置。在法庭上,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默尔索的朋友们和检察官从不同的角度对是什么样的人做了陈述。从而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在道德判断上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人性在每个人眼中是不同而复杂的。对世界复杂性的哲思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事情的不同方面。

 

我个人对加缪的价值观还是相当认可的。他不仅以冷静的笔触去揭示这个世界的荒谬,并且在后期积极地去思考解决的办法,是相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从写作技巧上而言,以哲学思辨为主的现代主义风格无疑是一座并不容易攀登的高峰。

 

(文中某些文学理论参考自王威廉老师的文学讲义)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Wendy606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作业本' 的评论 : 感谢阅读。是的,现代主义的作品思考得很深刻。
作业本 回复 悄悄话 有同感。卡夫卡的作品也有类似的感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