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古时代留下了许多的谜团,其中之一就是大禹制的九鼎失踪之谜。 很多人对九鼎非常感兴趣的原因就在于,这个九鼎不但是远古时代象征华夏政权的名器,而且牵连到大禹和夏起源的历史谜团。
大禹铸造九鼎是一个传说,并没有其他出土实物证据作为旁证支持。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据说,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在这里需要把九鼎的这个历史问题分成“大禹制造的鼎”和“中国地区丢失的九鼎”两个问题来看。九鼎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它是大禹制造的。这个问题对于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有重大的意义。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一,夏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国地区有没有制造这种大型鼎的能力?二,大禹到底是哪里的人?
一,“夏代”的中国地区根本没有制造鼎的能力
从冶炼技术的考证情况来看,夏代(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中国地区根本没有能力制造大型铜器。中国地区最早发现比较复杂的冶炼技术的实物证据,是在陶寺文化遗址中的铜铃,大约在公元前2000-1900年之间。陶寺铜铃则是中国地区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完整的复合范铜器。这个突然出现于中国地区的铜铃,显示出了更复杂的冶炼技术,是制造大型铜鼎的必要技术条件。在此之前,中国地区只发现一些零星的铜器。
很明显,这个铜铃也与传说中的巨型九鼎性相差甚远,据说九鼎非常重大,据中国古籍记载,搬运一次需要几十万人夫,足足费了三四个月时间。中国陶寺地区出土的铜铃,比所谓的夏,大约晚了大约五百多年,而且体型很小。中国商代第一次出现大型的鼎,是在公元前1300年以后。因此,从考古的角度看,大禹制的鼎绝对不可能在中国地区,而更可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物。因为当时的世界上,只有这个地区具有制造巨型九鼎的能力。
二,大禹治水不在中国
大禹的“国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入手去考证。虽然大禹治水是一个古籍记载的传说,但是仔细观察也能在其中也能发现一些历史的真实。如果把这个故事中隐藏的秘密破解了,大禹和九鼎的一些下落问题也就清楚了。
这个传说有两点值得注意,一,今天在中国地区只发现了公元前2500年前的一些比较落后的土围子和一些大部分是地穴式的居住点。这个时代,整个中国地区根本没有出现城市,因此也不可能有国家的概念。没有国家,就更不可能有国家划分的“九州”和记录九州的九鼎。
二,陶寺文化是中国的华夏民族最早的文化遗址,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900年,它的疆域只在山西的运城和临汾地区附近。根本不可能去几千里之外、荒无人烟的地方去划分什么九州。因此,大禹制造的九鼎不可能在中国。
在大禹治水的故事中,也反映了故事发生的地理特点。《尚书》里就介绍了大禹的父亲鲧曾掘昆仑天帝的息壤、以治洪水的事迹。《虞书大禹谟》:“曰若稽古大禹,曰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曰:“后克艰厥后,臣克艰厥臣,政乃乂,黎民敏德。”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断定,历史记载的大洪水是当时昆仑山附近,持续很久的一个自然界变化引发的大灾难,而不是季节性的水灾。中国广大的平原地区地域宽阔,海拔位置高,根本不可能被持续的大水包围,因此大禹治理的水患不似在中国。 有人根据《孟子.滕文公》的文字(“当尧之时,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认为,大禹治的水是海水倒灌。因为中国的江河,大都是发源于西部,水流由西向东,不论水大水小,中国西北地区都不会出现海水“横流”和“逆行”。而在西亚地区,被四海包围(红海,黑海、波斯湾和里海),当巨大的洪水泛滥的时候,其中的里海和黑海周围地区很可能出现这种海水倒灌的现象。因为只有在海侵时,海水由东向西倒灌,才会出现“横流”、“逆行”的现象。
根据古籍记载,我们也可以看到,大禹治水不在中国地区,大禹也并不是中国人。在《夏书•禹贡》里讲述了大禹治理九条水系的故事,其中涉及了他治理的水系和地名,如:北方的冀州,南方的荆州,青州,岷山,九江,大别,雍州,荆山,太行、恒山。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些地点就是大禹治水在中国的证据。可是如果认真分析这些记载就会发现,大禹治水在中国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以古籍记载的大禹治理的岷山水系为例,岷山起自中国甘肃省南部延伸至四川省西北部,大致呈南北走向,全长约500公里(有说700多公里),主峰雪宝顶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海拔5588米。岷山区域内多森林和堰塞湖,最著名的是九寨沟。 去过九寨沟的人都知道,它地处中国西南,岷山水系所经过的许多地区,至今多属于荒无人烟的地带。《尚书》是这样记载大禹治水的:“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赋治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蒸民乃粒,万邦作乂。”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是,舜帝说:“来吧,禹!你说说自己的意见吧。”禹拜行过礼后说:“是啊,君王,我说些什么呢?我整天考虑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说:“哦,你到底在做些什么工作?”禹说:“大水与天相接,浩浩荡荡包围了大山,淹没了山丘,民众被大水吞没。我乘坐着四种交通工具,顺着山路砍削树木作路标,和伯益一起把刚猎获的鸟兽送给民众。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进四海,还疏通了田间小沟,使田里的水都流进大河。我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为民众提供谷物和肉食。还发展贸易,互通有无,使民众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开始得到治理。”皋陶说:“是啊!你说得真好。”
《尚书》记录的这段对话,详细显示出大禹汇报的治水故事中有四海和九州的细节,文中也提到疏通了田间小沟、发展贸易,这从侧面证明禹治理的“岷山”等水系,当时周围已经有不少人民居住了,是个相当繁华的地方。可是中国远古时代人口稀少,根本就不可能有人到偏僻的岷山去居住和经商,这里至今还是大熊猫出没的荒凉地区。
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大禹如果要考查这条岷山水系绝不是容易的事情,从四川到中国最近的出海口,弯弯曲曲总要两千多公里,在崎岖艰险的沟壑之间虎狼成群,远古时代的一个人,一生能走一遍已经很不易了,根本谈不上去治理。可是,据说手持“木锹”(耒耜)的大禹,不但治理了岷山水患还治了其它的几条水系,如果说大禹治水是在中国地区,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大禹的治水从现代科技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围堵还是疏浚,都不是目前人类的人力物力可以实现的,更不要说几千年前的大禹了。
三,真正的“中国”也在西亚
大禹治水所在的中国面积到底有多大?这也是我们关心的。仔细观看《禹贡》终于找到答案:“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主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知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古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主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禹时代的所谓的四海之内的中国,大约就只有方圆几百里的范围。《尚书》记载大禹治水时出现的“龙门、冀州、岷山、岐山”等地名,很可能是指远古的西亚地区。根据苏雪林的《昆仑山考》一书的考证,中国的很多地名是从西亚美索不达尼亚地区照搬过来的。"中国"也是一个文化意义的名词,古代印度也自称为“中国”。所以,自古注解《禹贡》的人历代不止,但是书中出现的地名如碣石、黑水、三危、九江、陪尾、三江、彭蠡等地名,谁也搞不清楚。因为这些地方根本不在中国。
结语
从上面提供的证据来看,古籍中记载大禹制造的九鼎,根本不可能是在今天的中国地区制造的,很可能是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古亚美尼亚人的历史,被东迁的华夏民族带到中国流传下来,大家就以为中国有个大禹,也有一个九鼎,实际上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根据《遥远的华夏文明》的考证,中国的华夏民族就是古亚美尼亚人,也就是西方历史上失踪的古提人,公元前2100年左右,他们统治两河流域地区,被苏美尔人打败而大举东迁。他们会不会把在东迁的时候,也把那九个鼎搬运到中国了呢?
据中国古籍记载的传说,商汤逐走夏桀后,将九鼎迁至其都,后来又被周人拥有,后来这个九鼎在泗水丢失了。有人说,所谓的九鼎,只是一个记载着九州的鼎。值得注意的是,不但这些九州的传说相互矛盾,不太可信。而且商汤也未必是在中国地区的华夏人。或许,商代也曾经制造过一个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