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牛斋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帕格尼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偷听敌台”的老海归

(2023-10-19 06:13:53) 下一个

年轻人偷听敌台是文革时期的花絮,故事很多,回味无穷。老海归们自身难保,哪里还敢偷听敌台。这里要讲的“偷听”是工作,是任务。

1949年11月,中国外交部成立,其中一个部门叫情报司,分一科、二科、三科,三科负责国际情报。情报司司长龚澎(乔冠华妻子)把三科称为中共的“耳目”,要求他们对国际动向保持高度敏感,成为合格的“侦察兵”。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0月中国入朝参战之后,需要掌握外界对战事的分析和报道。当时在中国无法直接看到英美报刊,外界信息来源只有香港的剪报资料,而且不及时。时任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对情报司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龚澎组织三科人员,在旧外交部西楼顶层一间小屋子里,开始收听西方国家电台,以VOA和BBC的英文广播为主。

当时中国的通讯设施非常落后,情报司很多人连录音机都没有见过,市场上能买到的收音机的频率也很有限。龚澎设法搞到了一台美军电台,因为功率很强,还遭到过公安部门的怀疑。

情报司的业务人员只有二十余人,老海归就有6位之多:浦山、李肇基和麦少楣夫妇、陈辉和妻子陈秀霞,以及短期工作过的王曾壮。

浦山,曾用名浦寿山,18岁赴美,1943毕业于获密西根大学经济系,1945年加入美国共产党,当时访美的董必武同意转为中共党员。194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在美期间,认识妻子陈秀煐,中共地下党员,于哈佛攻读教育博士,一同回国后结婚。浦山1957年被打成右派。

李肇基,1939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任地下党支部书记。1947年和原文汇报记者麦少楣结婚,第二年一同赴美国,在密苏里大学攻读新闻,1951年回国。1955年随中国代表团乘克什米尔公主号参加万隆会议,空难中罹难。麦少楣在美学历不详,回国后仍从事新闻工作。

陈辉,原名陈利生,父亲曾任前国民党中央银行副总裁。年少赴美,上中学和大学,1949年宾州斯窝斯摩大学文学本科毕业,1950年回国。在美期间认识浦山妻子陈秀煐的姐姐陈秀霞,也是地下党,1946年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文学硕士,1950年回国后二人结婚。

王曾壮,1943年获西南联大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远东美军翻译,1945年赴美,1947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妻子邹德华也是老海归,朱利亚音乐学院学习声乐,也是1950年回国,认识和结婚日期不详。

这些老海归中,英语听力最好的是陈辉,因为他从中学起就在美国上学。但他的中文已经不行了,所以只能将重要新闻用录音机录下来,打出英文稿件,再由其他人翻译。另一个听力好的是香港出生的黄星,从小受英语教育,普通话也讲不好。情报司当时任务很重,24小时监听,翻译打稿,有时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其他老海归“偷听”任务大概没有陈辉和黄星那么重,主要是编译。由于工作量大,有时三科忙不过来,负责外国记者工作的一科和负责驻华使馆的二科也会来帮忙,收听广播,编写刊物。

龚澎不拘一格,大胆启用从美国归来的老海归收听敌台在情报司(后来改名为新闻司)屡屡受到一些人的批评和指责。陈辉家庭背景不好,仍被录用。李肇基回国后一直无法确认党籍,直到飞机罹难后30年才宣布承认党籍。麦少楣和王曾壮也都是党外人士。

龚澎1970年因脑溢血去世,年仅56岁。出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与小他22岁的章含之再婚,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红墙往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larry 回复 悄悄话 这些老海归就是五毛的前身,史称老五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