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955-08-03
【新华社广州二日电】由美国回国学生,邵士斌、谢家麟等十二人,在二日下午六时三十分自深圳乘火车抵达广州。广州市回国留学生接待委员会曾派员前往深圳接待,并给予妥善的照顾。
这是报道的全文,短短六十多字,是《人民日报》报道归国留学生最短的。邵士斌是威斯康星大学经济博士;谢家麟是高能物理学家,获斯坦福大学博士,1951年企图回国,上船后被美国移民局拦截,禁止回国。1955年美国解除回国禁令后才得以与离别8年的妻子范绪篯和儿子团圆。
《人民日报》1955-10-10
【新华社广州九日电】从美国归来的著名的中国科学家钱学森和物理学家李整武在八日晚到达广州。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所长陈焕镛、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郑天保、中山大学校长许崇清、华南工学院院长罗明燏、华南医学院副院长梁伯强等到车站欢迎。中国科学院曾派代表到深圳迎接。
这是报道的第一段,后面有钱学森的学历和争取回国的经历。至此,“积极响应”达到高潮--并不是在人数上,而是在争取对象上--国家不惜一切代价争取的重磅人物回国了。“钱学森回去了!”消息在海外传开,对一些犹豫不决的人不无影响。从这一点看,钱学森不仅自己回去了,而且也带动了其他一些人。
除了李整武(后改名为李正武)外,文章没有报道与钱学森夫妇同船回国的其他22人:李整武、孙湘夫妇,王祖耆、沈学均夫妇,肖伦、肖蓉春夫妇,洪用林、张发慧夫妇,许国志、蒋丽金夫妇,何国柱、刘豫麒夫妇,胡聿贤、戴月棣夫妇,陈炳兆、冯启德、刘骊生、疏松桂、刘尔雄、许顺生、张士铎、陆孝颐。另外还有7个孩子。
《人民日报》1956-01-09
【新华社8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曾经被威吓所迫而申请美国国籍的两位中国留学生已经设法回到了祖国,并且抛弃了他们的美国国籍。这两位留学生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学硕士杨纪珂和他的妻子,麻萨诸塞州威尔斯来学院动物学硕士汪安琦。他们的一段经历充分揭露了笼罩在渴望返回祖国的旅美华侨身上的威胁气氛…
杨纪珂就是打工念书,住拖车的那位。文章用了很大篇幅介绍杨纪珂“克服重重困难”回国的经历。杨纪珂不负众望,在学术上很有成就,官运也不错,最后还当上了安徽省副省长,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像杨纪柯这样的老海归还真少见。绝大多数老海归们不想,也没有资格当官,以后顶多混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钱学森、程开甲(爱丁堡大学物理博士)、黄翠芬(康奈尔大学生物硕士)、童志鹏(威斯康辛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等个别人与众不同,身兼数职还有资格穿一身军装。芝加哥大学电子工程硕士陈更华1952年回国,远离官场,却生了个有出息的儿子,当上了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反腐运动中锒铛入狱:陈良宇。胡为柏是1950年回国的犹他大学矿业硕士,57年被打成右派,一度情绪很低落。在党员周世钊帮助下,转变很快,工作努力上进,以后被推选为湖南省党外副省长,但他有自知之明,没进入官场,而选择回美国定居。
《人民日报》1956-05-25
【新华社广州24日电】五名留美学生二十三日经香港回到广州。
陆元九在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学习仪器工程,1949年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这个学校和福特汽车公司任研究工程师。王焕葆在芒活利大学学动物学,1949年得硕士学位。彭琪瑞在哥伦比亚大学学矿物学,1952年得博士学位,后来在威斯康星大学任矿物学副教授和研究员。李琼华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生物化学,1951年得硕士学位,后来在这个学校和威斯康星大学任研究员。蔡启瑞是俄亥俄大学的理论化学博士,并在校担任研究员。
五人中有两对夫妻:陆元九和王焕葆,彭琪瑞和李琼华。蔡启瑞1947年出国时告别妻子陈金銮。
《人民日报》1956-06-03
【据新华社广州2日电】五月二十九日和三十日先后有邓培植、张焕民、蔡用舒等三名留美学生回到广州。为了避免美国政府的阻难,邓培植和张焕民这次带着他们的小孩,多走了一个多月的旅程才取道欧洲回到祖国。蔡用舒在1951年就曾申请回国,直到1955年11月才获准离境。
邓培植的学历和背景不清;张焕民是邓培植的妻子,纽约大学数学硕士。蔡用舒是解放后于1949年12月赴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学习,可能是解放后到美国留学的第一个留学生。
《人民日报》1956-06-20
【据新华社广州19日电】 留美学生六人在十七日回到广州。他们是: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林作砥和获得硕士学位的他的夫人徐水月,曾在得克萨斯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的生物化学博士钮经义,密执安大学化学工程博士侯虞钧,曾在华盛顿大学研究院学习的谢汉俊和曾在田纳西大学研究院学习的尹智麒。
这6人中,钮经义和侯虞钧都成了院士;谢汉俊和尹智麒学的专业是经济,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一窍不通,谢汉俊改行搞摄影,尹智麒改行搞翻译、教英文。林作砥比较有意思,二十年后新闻有这样的报道:“林作砥出生于北京,是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在上海受大学教育,获工程学士学位,194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工程科学硕士、1952年获得该校第一位卫生工程博士学位。林作砥一生获奖无数,1974年被尼克松总统任命为‘空气品质顾问委员会’委员,1976年荣膺美国国家工程学院院士。”
从上面这一段新闻的报道看不出林作砥是老海归。原来,他回国后很快就面临反右运动,可能是说错话了,觉得不妙,于是和妻子徐水月一起发表对反右运动看法,被选登在《人民日报》上。洋洋两千多字,从对祖国的赞美、对反右运动的看法到对美国的斥责,“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离开了美国,跨进了阔别多年的祖国,祖国各地新工厂企业学校像雨后春笋般的生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整风运动中,右派分子却抛开了这些史无前例的成绩,故意夸大缺点,疯狂地向党进攻,企图搞垮共产党,把国家拖回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旧道路。我们对此异常愤慨。”“我们在美国就经常提心吊胆的过日子,回国以后,才根本消除这种恐怖与威胁。”最后总结说:“回国后短短的一年中,我们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从这次反右派斗争中更体会到思想改造的重要。只有抓紧思想改造,才能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多的贡献。”虽然思想转变够快,大概最终还是觉得自身难保,夫妻二人于1958年经香港回到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