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过个俗气的中国年

(2019-01-30 19:01:05) 下一个

      前两天朋友圈里被财神刷了屏,当天是腊月二十三大家都在接财神。这一下也提醒了我,猪年的春节就在眼前了。

      中国所有的节日都会和吃有关,在新旧交替的过年期间更是达到了高峰。还有代代相传的老令儿指导着后代,延续传统。

      每年到腊月二十三就会听到妈妈念叨过小年了,她小时候在乡下要在这一天祭灶王爷。祭灶王爷的事儿我是从来没机会参与,但给他老人家上贡的糖瓜我可没少吃。每年入冬天就有糖瓜可以买,它是用一种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冬天把它放在室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十分坚实,且糖内形成了一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民间每年腊月二十三讲究吃糖瓜,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相传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正月初四返回人间。为了避免灶王爷在玉帝面前说家里的不好,人们就在这一个贿赂他老人家。

有道是: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去割肉;

              二十七,宰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打瓶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

              正月初一扭一扭

     到了正月又有了新的安排: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转。天津的老令儿是这么说的,天津人也是这么吃的。重中之重应该是全家团聚的这个年夜饭。鸡鸭鱼肉是一定要有的,还有各种的冷盘、鲜果,应该是当年为了先祭祖保留下来的排场。江米面的年糕象征“年年高”、鸡要用整鸡、鱼要用全鱼象征“年年有鱼”这条鱼要留到来年,也就是第二天才吃。在祖父祖母家的年三十儿守岁的饺子要在12点下锅,还要是素馅的代表素素净净。

     饺子大都是自己包的,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切剂子的,擀皮儿的,包饺子的,大家齐动手的气氛比真正吃团圆饭时的感觉还要好。当年第一次看到最小的叔叔的新娘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小孩称呼她老婶儿。老婶长得白白净净,脾气平和笃定,人也 极其聪明。她干活爽利,印象中她除了饺子包的好还非常有创意,用发面和红枣做枣糕给我们一帮小孩,一会儿做个 蝴蝶一会儿又捏了个兔子,馋得我们跟在老婶儿屁股后面团转。

      正月初五又要吃饺子,叫做破五饺子。这天的饺子可荤可素,但一定要自己动手剁馅,代表来年顺顺利利。而正月十五又有元宵可以吃,通常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原料作馅,用糯米粉包裹为圆形。可水煮、油炸等,有团团圆圆 、生活美满之意。

      每个地区的准备过年习惯不尽相同,比如东北长大的舅妈要在腊月把几十罐的辣酱做出备用,家乡在河北清苑的姥姥要在除夕的下午炸香死人不偿命的藕夹或茄盒;来自南京一带的朋友要在初一早上喝口糖水表示来年甜甜蜜蜜,原籍香港的闺蜜除夕要买块发糕放在家里的高处,等它接下来几天发霉以求“来年大发”;北京人立春要吃春饼名曰”咬春“,而我的扬州移民来美的同事则要在正月亲自手包肉馅的汤圆。

      当然这么多的好吃的都在过年期间的这十几二十天吃,肠胃未免会感觉油腻。有一年,三姑父在初十那一天做了些清淡的菜,被我们一扫而光。有人吃完还指着糖醋白菜说,这多好吃,以后还是多做些这种菜。

     过年除了各种的吃吃吃,还要遵循一些规矩。比如针和剪刀不能碰,垃圾不能往外倒。衣服要穿鲜艳的,只要张嘴就要说吉祥话。不吉利的话千万不能说等等禁忌。

     随着长辈们的离开,随着我们的远离了家乡,这些过年的老令儿和禁忌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严格了。

     有一年元宵节的傍晚,我和表姐在祖父家的阳台上点着提提(didi 二声)筋儿(一种很细的烟花),听到楼下的一位男士对另一个人说:“过了十五,这年就算过完了。”我和表姐顽皮大笑,说:”没完,我们这不是还放花呢。“ 这一晃,也好多年过去了。

    今年我打算过个非常俗气的春节。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