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李光耀 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

(2024-07-29 12:09:42) 下一个

李光耀: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

来源:武汉长江商报 | 2015-03-20

    文化基因:精神上的儒家,实质上的法家

    尽管2001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李光耀发表演讲称“儒家价值观在信息经济时代已经过时”,但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表示,不能就此认为李光耀抛弃了儒家价值观。因为李光耀在指出一些儒家价值观过时的同时,又强调儒家核心价值观“永恒存在”。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一书中,李光耀说:我成长于三世同堂的家庭,这不知不觉地使我推崇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认为如果人人都争做“君子”,那么社会就能实现良性运转。理想中的君子与绅士有些类似……这意味着不要做邪恶的事,努力做善事,孝顺父母,忠于妻子,好好抚养孩子,善待朋友,这样他就是忠于皇帝的好公民……儒家内在的哲学观念认为如果想要一个社会实现良性运作,你就必须考虑到大部分人的利益,社会利益必须优先于个人利益。这是与美国文化的主要差别所在,因为美国文化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

    著名作家、印尼归侨张永和也表示:李光耀以儒学核心价值观为治国理念。尽管作为完全受英文教育的务实政治家,李光耀肯定儒家文化对新加坡的影响有政治考量,但他执政时期,推行讲华语运动、全国礼貌运动、在中学开设“儒家伦理”课程,促成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复兴。儒家文化也在新加坡独立初期为培养国民意识起到关键作用,实现李光耀强调的“我们要从落叶归根转化为落地生根”。新加坡国会议员每周一都与基层民众会面,以帮助民众解决现实问题,这如同儒家宣扬的“仁政”,做到了“以民为本”。

    新加坡《联合早报》曾发文称,李先生普遍被视为一个儒家统治者。但因李先生是一名律师,新加坡也维护法治,那李先生也应该属于法家。事实上,古时大多数成功的中国统治者和官员,都同时属于儒家和法家。甚至学者认为,李先生精神上是儒家,但实质上是法家。台湾法律学者陈新民有专著阐述,李光耀的法治与中国古代法家的思想契合。李光耀直言“人性本恶”,正是中国法家思想对人性认知的出发点,也是整个法家立论的基础。韩非子也说:“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因此,李光耀认为只有打击不法,方能维持社会秩序、巩固国家体制。新加坡1966年引进鞭刑时,曾引起极大争议。陈新民说:“李光耀坚持认为如果罚金不足以阻吓犯罪,那么犯罪者一旦发现他要挨鞭子时,就不会再热衷破坏了。李光耀还表示,如果有人认为这是野蛮,那就请不要把府上未满十八岁的青少年带到新加坡来。如果非带他来不可,也请一定先警告他会有什么后果。”

    法家及李光耀的法治思想,告诉世人“王者之路”的基本要件有三,即:1.适宜民情的法律制度;2.上位者遵法、行法的力行;3.执法者确实执法的决心。能行此三者,则国家可大治矣。

    处事基因:纪律与决断,务实并高效

    相较于西方的自由化,华人的纪律性是比较强的。另外,华人有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因此尽管表面温文尔雅,但决断力向来不弱。

    这种处事风格从小就注入李光耀的意识中。他回忆,祖父常讲述轮船上的工作经历,说明在船上维持纪律的重要性;而父亲在家很注重纪律,对孩子管教很严。由于李光耀是长子,在他稍大时,母亲便开始跟他商量家庭的重要决策。“早在少年时代,我便成为实际上的家长。这倒教会我平时遇事如何做决定。”在治理新加坡期间,人们也能看到“纪律”和“决断”塑造着李光耀的行政风格。作为实干家,李光耀的务实与高效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文化传承以及品质特性,在海外华人奋斗中起到的作用或许很难量化直观,但其存在的价值不容忽视。“谁失去了文化的根基,谁就会失去信心。”李光耀在谈到存在其内心的“东方的精神价值体系”时如是说。这或许是对文化传承作用最简单也是最准确的总结。

儒家文化成就“东亚奇迹”,最终被李光耀戳破这一神话

2019-07-11 16:16:04 来源: 文史非常道毕延河  
 
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明,其影响范围早已超出中国本土, 对整个东亚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一般习惯上把东亚地区称为“儒教文化圈”。 日本在战后迅速崛起,接着又有“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又出现了所谓“四小虎”(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东亚地区快速发展经济腾飞,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中,提出了“东亚模式”和“东亚奇迹”概念。

有人认为这是儒家文化成就“东亚奇迹”,有人提出儒学伦理正是造成东亚现代化的主要源头活水,乃至把东亚的经济模式称为 “儒家资本主义”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更是提出了“亚洲价值观”。新儒家终于自豪认定“亚洲价值观”是一套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提出“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已经说明儒学正在复兴”,“孔子思想可以作为重建世界的原动力”。一些人迫不及待预言21 世纪是东亚文化——儒学的世纪。21 世纪 必将看到儒学在世界范围的兴旺发达,21 世纪,儒家文化将 “不战而胜”。

“东亚模式”、“东亚奇迹”、“亚洲价值观”、“儒家资本主义”,一切美好都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戛然而止。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于1994 年在《外交事务》杂志发表的《东亚奇迹的神话》中提出,东亚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大规模的资本积累和密集的劳动力投人,没有真正的知识进步和技术创新,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持。克鲁格曼根本不承认有什么“东亚模式”“东亚奇迹”。

李光耀这个提出以儒家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的新加坡总理,在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事实上,新加坡和香港在应付金融危机方面表现最为出色,并不是因为亚洲价值观,而是因为英国殖民地价值观,特别是经济透明和法治。

所谓的儒家文化成就“东亚奇迹”,最终被李光耀戳破这一神话。

儒家文化在东亚经济起飞中不起主导作用,正如李光耀所说:“ 起源于二千五百年前的儒家思想, 是中国农业社会的产物, 是为中国农业社会服务的。 如果把这个思想原封不动地照搬到今天资讯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是绝对行不通的。比如我们不再重男轻女,儿女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也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因此,夫妇有别的观念就必须改变。”

李光耀自己感叹,儒家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已经过时。

新加坡领导人王鼎昌、吴作栋二人也解释说:“建国以来,在经济、科技建设等方面,我们都取得可喜的成就,这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韩国学者金永同在分析东方现代化初期儒家思想的作用时说:“ 在东亚国家现代化初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中, 儒家思想并未提供精神或意识形态方面的启发或推进作用, 倒是西方现代化的冲击, 促进了亚洲的转变。”

诺贝尔奖获得者、 台北 “ 中央研究院” 院长李远哲的观点更为直接:“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 儒家思想除了被当作一种正确的生活指南外, 从未获得太大的重视。 反而应该说是东亚国家的经济成就为儒家争了光。”

东亚地区的经济成就刺激了儒学的复兴,让儒学家异常兴奋,以为是儒家文化主导了东亚模式,一个地方的崛起有政治经济制度国际体系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而不是单纯文化而决定的。

经济学家林毅夫问道:“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就一直在儒家文化的濡染之下,但为什么它们并没有在 16 世纪、 17 世纪率先实现现代化和经济发展 ? 此外,同样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许多其他国家并没有实现同样的经济成功,而许许多多与儒家文化无缘的国家却更早地实现了经济现代化 ?”

中国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为什么几百年都没有实现现代化?

德国学者马克斯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和《中国宗教》等著作中提出: 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化是与西方的新教伦理的文化背景相联系的 ,而儒教理性主义试图在一种理性方式中使自身去适应世界, 不能体现以理性的、有限的手段追求非理性的、无限宗旨的资本主义精神, 因而排斥或阻碍资本主义兴起。简单说,马克斯 ·韦伯就认为儒教产生不了资本主义,儒教无法使中国现代化。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价值观的没落,反而从反面证明马克斯 ·韦伯的独特之处,儒教与现代化是矛盾的。东亚模式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威权模式,强人政治,独裁专制。新加坡是李光耀,韩国是朴正熙的军人政府,儒家文化的等级观念,在他们身上演绎的是淋漓尽致,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亚洲金融风暴更加显示出来裙带资本主义的劣根性。

1997年亚洲金融 危机使人们认识到,所谓的“亚洲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因为儒家文化对于整个亚洲的影响是有限的,即便是儒教文化圈的东亚也是各不相同的,马来西亚印尼都是是穆斯林为主,泰国是佛教,日本是神道教,菲律宾是基督教。美国的扎卡里亚直接就说,“亚洲价值观”已成陈迹,可以称作进入历史垃圾箱的理论。以儒家为核心的“亚洲价值观”,被人扔到了历史垃圾桶,这对新儒家们来说是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那是因为日本明治维新就开始反儒西化,脱亚入欧,文化上全面开化。现在日本最重要的是神道教,而不是儒教。日本大东文化大学的沟口雄三教授就曾说过:日本所利用儒学只是利用了“ 忠” 与“ 孝” ,变成对外侵略的工具。日裔美籍的著名学者福山在更是提出,日本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巨大差距往往被人们低估,所谓“东亚奇迹”是不一样的,日本更像美国而非中国。

韩国过去是儒教影响最深的国家,是个家长制、血缘主义最强的社会,军人政变上台的总统朴正熙就说,韩国人不配有民主。韩国在民主化过程发现,只有儒家等级权威观念真正褪去,民主才会扎根。而现代韩国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韩国有一半以上人口信仰基督教。基督徒总统金大中说:“在亚洲,韩国是战胜中国几千年统治和影响、保持民族特性的唯一国家。”

自由、民主、法制是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儒家的等级观念序化文化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忠君与自由、孝父与民主、伦理与法制之间的冲突,很显然儒家思想存在的严重悖论。看不到这一点就是看不到儒家文化的实质。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列文森在《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断言,儒教已经失去所有的现实意义,只是博物馆中的陈列品。

著名学者张岱年明确指出,“儒学思想虽然有一些深湛内容,但是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当代新儒家企图复兴儒学,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五四以来,儒家文化早已解体,失去了其制度之根和社会之根,被新儒家称为“孤魂野鬼”,儒家文化不是主流,所以新儒家抓住每一次机会要做复兴梦,以前是东亚现在是中国,大国崛起势不可挡,新儒家又有了新的希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