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总裁任正非2014年在子公司董事赋能研讨会上的讲话中表示,未来的战争是“班长战争”。华为过去二十几年,一直采取中央集权的管理方式,为什么要中央集权呢?就是要组织集团冲锋。为什么要集团冲锋?因为我们火力不强,所以要集团冲锋,搞人海战术,近距离地集中火力。
而今天,我们的作战方式已经改变了,怎么抓住战略机会点?这二十几年来我们向西方公司学习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有可能一线作战部队不需要这么庞大了。流程IT的支持,以及战略机动部门的建立,未来有可能通过现代化的小单位作战部队前方发现战略机会,迅速向后方请求强大火力,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精准打击。这就是我们坚持LTC落地,实现“五个1”及账实相符的目的。
同样在2014年,任正非在人力资源工作汇报会上讲话指出,“班长的战争”这个理念应该这么来看,大规模人员作战很笨重,缩小作战单位,更加灵活,综合作战能力提升了,机关要更综合,决策人不能更多。让组织更轻、更灵活,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也是我们未来组织改革的奋斗目标。
任正非在这两次讲话中,都指出了“班长的战争”这个理念,那么如何理解“班长的战争”呢?在华为心声社区中有一个帖子说的很透彻:军事学术界有一种说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场;20世纪80年代的空地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场;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是以士官为主的班长的战场。
据说,美军正致力研究“班长的战争”,并在几场局部战争中付诸实践。阿富汗战争,美军最先派去的是“三角洲”和“绿色贝雷帽”的特种小分队。伊拉克战争中,这种特征更为明显。许多战斗中,唱主角的不是过去的师团,而是连排甚至班一级小分队,这些小分队的士官们深入敌后,携带着卫星定位仪和激光指示器,随时可以下载卫星画面,根据画面去寻找敌人的踪迹,也可以通过卫星呼唤战机进行轰炸。
那么,华为在日常管理中是如何贯彻“班长的战争”这个理念的呢?任正非2014年在董事赋能研讨会上与候选专职董事交流讲话中表示,攻占城墙需要多少发炮弹,现还需要后方机关审批,前方说“我要9发炮”,后方说“6发够啦”,最后6发炮弹打过去,城墙只塌掉一半,冲锋的部队要爬这半截城墙,血流成河。未来授权,一线作战部队要几发,就给几发炮弹,打完仗后再算账。决算我们可以去数弹壳,“给了9发,怎么才有3发炮壳,剩下6发到哪里去了?”虽然现还做不到这个授权机制,因为还没有实现端到端的项目管理,但未来5到10年最终要走到这一步。
早在2010年,任正非在与流程IT管理团队座谈会上表示, 世界是变化的,永远没有精致完美,反对精致完美,根本不可能存完美,追求完美就会陷入低端的事物主义,越做越糊涂,把事情僵化了。做得精致完美,就会全部是小脚女人,怎么冲锋打仗。以前我认为跳芭蕾的女孩是苗条,其实是粗腿,很有力量的,脚很大的,是以大为美。华为公司为什么能够超越西方公司?就是不追求完美,不追求精致。
任正非还有一个著名的城墙突破理论。过去,我们在电视剧也好,还是真实的战争也好,攻打城池的时候,都是一窝蜂向上冲,兵力是横向布置的。但有一个开国元帅,领兵攻打城市,兵力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全部兵力纵向配置。集中兵力突破一点,然后不断延伸,再向外扩展。对这种战术,任正非非常欣赏,并深得要领,在企业内部也大力推广。
任正非说,华为还是要踏踏实实继续做学问,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从几十人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到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到十八万人,都是对准同一个“城墙口”冲锋,攻打这个“城墙口”的“炮弹”已经增加到每年已经接近150亿到200亿美金,全世界很少有上市公司敢于像我们这样对同一个“城墙口”进行投入,要相信我们领导行业的能力。我们有的研究所已经在单点上突破,领先世界了,要继续在单点上的突破的基础上,在同方向上多点突破,并逐步横向拉通,在未来三、五年内,我们是有信心保持竞争力的。
任正非还曾表示,组织建设以作战为中心,以胜利为目标,纵向减少层级,横向减少协调。做强弹头作战部,建立有序有力的组织队列。领军人物要有战略洞察力和结构思考能力,并具有成功实践经验;中基层干部要专业化、实战化,坚决祛除平庸干部和机关将军。
我们的理想是伟大崇高的,我们为之奋斗是无怨无悔、痴心不改的。我们向一切先进学习,努力追赶美国,我们一定要最先将红旗插上“上甘岭”。初生牛犊不怕虎,超越美国不是梦,何不潇洒走一回呢?我拿青春赌明天,你用真情换此生。我们的目标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标也一定会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