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王德峰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

(2023-04-28 12:51:40) 下一个

2019年王德峰老师《资本论》共26节合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mSd96FoDw

 

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王德峰)--文化差异的源头及演变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8693859

1、近代史100年,中国向西方学习了什么?

  • 选择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 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源于西方代议制的国会
  • 选择了西方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
  • 从五四运动开始,引入民主、科学、哲学等思想文化领域的内容
  • 100多年的学习,对中国的进步有重大意义,带来了现代化、工业化,也带来了市场的原则和资本的逻辑,剩余价值规律也随之生效。
  • 带来了两个问题
    • 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即从一个物质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所以才会有了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国策,重建民族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基础。
    • 并没有因为资本逻辑的引进而形成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之间也无法按照理性做基础的契约原则打交道,演变为了普遍的信任危机。
  • 所以,才出现国学复苏和被再度关注的现象。

2、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差异是否会被抹除?

  • 资本诞生于欧洲,生存方式是自身的增值。停止增值,就意味着资本死掉了。
    • 意味着要把全世界人的消费看成是它的市场
    • 把整个地球的资源看成是资本的原料
    • 一定要突破欧洲的疆界,征服非欧洲民族
    • 从而各民族告别孤立发展,成为了真正的世界史
  • 资本逻辑要求的社会关系的主导原则是,独立的个人之间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
    • 中国文化中并没有理性的概念,
    • 所以即使引入了市场经济、资本的逻辑,只是把其作为获取利益的手段,社会生活的基本范式仍然是传统的,靠的是民族的伦理精神。
    • 矛盾产生
  • 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吗?
    • 接受西方体系的80、90后,一度认为自己是世界公民,中国人只是一个种族的概念
    • 知识和学问体系:小学、初中、高中的课程体系来自西方,只有中国历史、语文里面涉及中国文化,大学的学问体系中国学占比更少。
    • 业余生活:欣赏西方艺术品,看西方的好莱坞大片和书,吃肯德基、麦当劳,穿西装革履
    • 每一代年轻人都曾经崇拜、向往西方,觉得那里才是自由世界,最好的社会。
    • 但是,Culture Shock仍然存在,西方国家生活的中国人也会更加爱国。中国人仍旧是中国人。

3、《文明的冲突》中的文明划分,划分依据是宗教

  • 基督教文明:西欧国家,天主教或新教都属于基督教文明
  • 伊斯兰文明:阿拉伯地区
  • 东正教:俄罗斯是核心国家,希腊、土耳其也算
  • 中华文明:儒教
  • 日本文明:孤独的文明,公元300年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学了儒家和佛家,但是没有学到道家。日本的国土狭长,并不适合道家思想,比如退一步海阔天空 :)
  • 拉美文明、印度文明、非洲文明,没有产生一个统一的文明区。
  • *儒家不是宗教,中华民族是很少的一个无宗教文明。

4、中西方文化差异根源之一,汉语。

  • 语言是什么?
    • 从科学角度来看,是一套符号工具的系统,用词语给外部事物贴标签,然后组成句子,保存和传达信息和知识。
    • “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有语言,所以有世界,大地、山川、河流、星辰、万事万物。其他动物没有语言,所以动物只有环境,没有世界。
    • 人类对世界的基本经验、基本理解、最基本的生存情感,都包含在语言中,具有的人生的基本态度,也是母语给予的。
  • 同样的基督教徒,中国人信教,可能是要上帝帮助儿子高考成功,但是上帝要做、能做的是,拯救你的灵魂。
  • 语言积淀和保存了人生态度、生命情感和世界理解,一种语言的消逝是对世界的理解框架的消逝。
  • 凡是能够体现、凝聚中国思想、文化精神的汉语词语没有能被翻译成欧洲语言的。
    • 例,《道德经》被翻译成多种欧洲语言的文本,但其实是翻错了的,母语为汉语,同时精通西方语言的人也难以完整表达其中的含义和境界。
    • 例,缘分。今天在这里认识你,真是缘分啊。我认识你,是没有预先计划的,有偶然性。但是我们的认识又发生了,也有必然性,因为是500年修来的必然性。缘分包含了一对对立的范畴。
    • 例,各种西方的文字被翻译成中文,会遇到直译还是信雅达的问题。纪伯伦的《我曾经7次鄙视自己的灵魂》
      • The second time when I saw her limping before the crippled.
      • 直译版本,第二次, 当我看见她在腿残者眼前跛行而过时。
      • 传播更广的版本,第二次,当它在空虚时,用爱欲来填充

5、《金刚经》的三句义与西方实体论

  • 佛说世界,皆非世界,是名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都不是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
    • 世界存在,但并不是以实体存在的,是由“缘起性空”组成的,
    • 例,佛家的观点中,矿泉水瓶没有实体性的存在,自性本空,没有自己的本性,但却由各种条件(因缘)汇合起来组成。
    • “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
    • “我出生在我父母所组成的家庭,我在这个家庭长大,自然而然的认为这个Family应该永远存在,00年我母亲去世,06年我父亲去世,这个家庭不再存在。”
    • 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但是缘起是真实的,所以称它为世界,世界是一系列缘起。
  • 西方的宇宙观是实体的宇宙观,会不断追问世界成立的实体基础是什么。
    • 分子的基础是什么,原子的基础是什么,原子核的基础是什么,夸克是什么……
    • 例,还是矿泉水瓶,按西方的观点是基本粒子组成的(但是如果伴随着矿泉水瓶的回收再利用,构成的基本粒子还在,矿泉水瓶已经消失。只关注当下的状态)
  • 恋爱时,心目中在寻找一个理想的丈夫或妻子,这个美好的愿望构成了如柏拉图所说的“理念”,理念即实体。但是没有谁是天生的丈夫或妻子,丈夫和妻子是交互性关系,缺了一方就没有另一方。生了一个儿子,同时儿子也把我们作为父亲或母亲生出来了。

6、补充,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释迦牟尼的宇宙观”

  • 色即是空
    • 一粒种子萌芽了,种子就没了;芽继续成长,长成了成熟的植物,芽也没了;植物后来结出果实。
    • 金戒指是金子、金碗是金子、金项链是金子。
    • 原先的树木,后来腐烂了,变成肥料,又变成了树、花、草。
    • 这些都是色,它始终守不住自己。它不是自身,它没有自性。比如玻璃杯,需要玻璃的材料、工匠的制作、制作的目的,这些都是缘,各种条件合成了杯子,缘一散,杯子就没了。
    • 色即是空,即没有什么东西保存的住。
  • 空即是色
    • 色从空里来,所以空不是无,叫以空为体。
    • 金器可以融化掉,但它总以金的形式存在;树木可以腐烂,变成肥料,但也会有基本粒子的存在。
    • 空总是以色的方式呈现。
  • 与蔡志忠理解的"色与空"的比较一辈子有多长,当下有多短?--《私藏系列》1

7、中西方实体观念差异的原因

  • 根源来自中西方地理环境的差异。
  • 中国是广大的内陆国家,很快从游牧生活转入到农耕文明,开始长久的定居生活,自然村落中人与人的血缘关系可追溯。可以用亲族关系作为社会秩序的基础。
    • 中国儒家、道家和中国化了的佛学在宋明结合,共同形成中国文化精神,没有一家有实体观念
  • 西方文明的发端,是爱琴海文明(路径依赖)
    • 多岛屿的地理环境,部族为了寻找更好的自然环境会不断的殖民到另一个岛屿
    • 不同部族间的和平共处需要统一的社会秩序,只能依靠契约。
    • 但是人定的契约,可以被破坏,所以需要构造神的世界,用神的秩序、道德来规范人间的秩序。早于西方哲学,宗教已经分出了现实世界和神的世界。
    • 宗教religion,本意是人与神之间订立的契约,要恢复它。人类的罪恶来自人破坏了人与神订立的契约,于是人受到惩罚,重建这个契约叫宗教。
    • 苏格拉底、柏拉图建立了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理性语言中,神的世界叫理念世界。

8、理念世界如何理解

  • 例,什么叫锤子?我们认识到这是一把锤子,并不在于它的外部特征,而是心中本有了锤子的理念,每一把具体的感性的锤子都是对锤子理念的分有、模仿。我要把图钉敲到桌子上,通常我使用的锤子不在场,我就可以用手表把图钉敲进去,手表一定不像锤子,但是我仍把它当锤子用了,因为心中有了锤子的理念。同时,手表并不能很好的完成锤子的工作,锤子也不能完成液压锤的工作,每一个感性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
  • 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因为现实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构成的,而这些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这些缺陷决定世界应当被改造。
  • 改造事物,让它更接近于理念,产生进步。

9、改造带来了什么?

  • 同样吃一个鹌鹑蛋,西方人面对盘中的食物,举起手中的刀叉,是主体面对客体,解剖分析完吃下去,叫主体消灭客体,“技术的原则”;中国人用筷子叫艺术,用筷子完成一次天人合一。
  • 中国思想文化中发展不出西方的技术,我们改造自然物的方法是更好的实现天人合一,所以原则是艺术,“手工艺”
  • 西方则根据资本的要求,用技术改造自然。柏拉图的理念论得到了最充分体现
    • 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本没有的东西,比如泡泡糖,无法在体内完成代谢。
    • 比如白色污染,比如氢化植物油(动物奶油不够用,所以在实验中创造了人造奶油
    • 再比如,核能,核能的利用有一个前提,被绝对安全的利用,人不能以为自己在理性的武装之下就可以不犯任何错误。面对福岛核电站的泄露,人类无能为力。
    • 柏拉图主义,有重大的成果,但也包含了巨大的危险。
  • 现代社会秩序也不再按照宗教的法则来建立,而是理性的、平面化的社会,这样的社会秩序可以带来效率。
  • 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最高发展程度的民族,但是始终需要靠天吃饭,受制于自然界。而通过技术的运用,可以不靠天吃饭。
发布于 2021-04-28 21:02

比较视域下的中西哲学丨王德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上

 末那识  学以养识,以识统学。(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04-02 09:27

按:听哲学王子的讲座常有“法喜”。讲座视频:

 

讲座文字稿。

【该版文字稿是从网上搜寻而来(感谢记录整理者,功德无量),其中笔误多有,本来我想对其校勘的,但工作量大得让我望而却步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好,各位同学,这么老的王子看来做不成国王,看来是被废黜了的。

我还是说句非常抱歉的话,特别是在坐在前排的同学啊,你们忘了带防毒面具。我讲课如果不抽烟就萎靡不振了,那么有违今天的规则。请大家原谅啊,先让我抽一支。

复旦大学的本科生,有这样一个社团叫国学社,而且历史已经蛮长,刚才这位同学介绍是年开始。这是个很好的事情。国学社的存在,它的意义不仅限于少数几位同学,对中国古典学问有研究的兴趣——当然这种兴趣也是非常好的非常有意义的,也是我们的精神生活的一个方面。但是国学社在今天的中国,这样一种国学社的活动,越来越具有普遍的意义,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这个民族,在当下选择未来。

我们已经选择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比方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从西方引进的代议制,那叫国会;我们也选择了诞生于西方的经济制度,也就是现代生产关系的体系,我们叫它市场经济的体制。我们多年来中国近代史,做了这两件大事情。当然还有一件事情,就“五四”的时候开始做,就是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思想和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向西方学习的文化运动,从西方找来了“老师“,不仅是“德先生”和“赛先生”,而且引进西方的哲学,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引入了中国。也就是说,在思想文化的领域里面,我们向西方也学习了很久了,也要有一百年了。那么这一百年来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的进步当然有很大的意义,这个进步,当然它的标准是西方设定的,因为我们是“被迫现代化”的国家。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就是工业化,那么工业化的前提,就是必须引入市场原则,引入这个资本的逻辑。尽管我们有过一段不短的时期,就是毛时代,搞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但是这一个时代,仍然属于资本的时代,是没有资本家的资本社会。为什么这么说?我们仍然在计划经济时代搞商品经济,我们不是产品交换,是商品交换,对吧?我们不同的部类,生产部类之间的交换,是要通过价值,由商品价值的交换来实现,所以价值规律一定起作用,价值规律一旦起作用,剩余价值规律也会发挥作用。于是毛在晚年说过,“我们今天的社会跟旧社会差不多”,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八级工资制等等,资产阶级的法权继续存在,只有在无产阶专政的条件下加以限制。所以这就是说我们现在,只知道今天的中国人多年来向西方学习,走了这样条道路。改革开放起步,我们全面的接受了市场的原则,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引发了整个社会中国社会巨大的转型。三十多年来我们中国人,努力的学习资本的逻辑,我们以为通过进一步的让市场经济健康正常和完善,就会带来中国的进步,那么现在我们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有两个基本的问题吧。

第一个基本的问题,今日之中国,社会各个阶层,无论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取得成功的少数成功者阶层,还是多数弱势群体,没有一个社会阶层有生命幸福感没有一个阶层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整个民族没有精神家园,我们从一个物质上普遍不满足的时代,进入了一个精神上普遍不安宁的时代。

这是第一个问题,基本的问题。我们的执政党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胡任ZSJ期间,就提出来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这样一个目标,也就是重建我们中国的这个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和中国未来社会的精神基础,不能长久地处于价值真空状态。这是基本问题之一。

基本问题之二,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由于资本逻辑的演进,而终于形成了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独立的个人彼此之间,“按照理性做基础的契约的原则打交道”,这一点直到今天没做成,将来会不会成?我看也不会成。那么今天的不成功体现为今天中国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这个“解体的边缘”这个判断,一个最基本的现象,我们都能看到了、体会到了,就是普遍的信任危机,穷人与富人之间互不信任、政府与百姓之间互不信任、社会公共机构与社会公共机构之间也互不信任,甚至家庭内部的成员之间也互不信任。我们再度的出现了,如孙中山当年所说的“一盘散沙的中国人”这样一个局面,而且这个“沙粒”,不是以家族为单位的。以前中国人那句话说,“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是吧?这也叫“一盘散沙的中国人”,但是这个门是家门是吧?它还是家,家庭内部有它伦理的法则,有它道德的价值,今天这个以家庭或者家族为单位的“沙”也已经分解了,今天的“沙粒”是利己主义的个人。

所以,两个基本的问题就放在当下中国人面前,一个是没有精神家园,一个是社会处于解体的边缘。普遍的信任危机,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层出不穷,有些社会现象的丑恶程度令人发指、不可思议,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未曾有过的。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黑暗的时候、战乱的时候,但是没达到如此的地步。就是说,家族内部的分解,利己主义的个人,于是今天的状况就是“法制不立,秩序紊乱,各图侥幸,群情不安”。在这样一个当下的社会的基本状况的背景之下,我们看到国学社的活动,以及社会上许多阶层,对国学的再度的关注和国学复苏的这个现象,它有深刻的原因也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我今天就有这样一个话题,就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或者说渊源。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今天这个资本全球化的时代,会不会被抹去呢?

在西方诞生的资本确实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结束了各个民族孤立发展的历史。世界通史是资本带来的,因为资本诞生于欧洲,但它一定要突破欧洲的疆界,来征服世界。为什么?因为资本是这样生存的:资本的生存就是资本本身的增殖,资本一旦停止增殖,它作为资本就死掉了,它变成了消费基金。以资本为主导的资本逻辑为原则的现代人类的经济生活,不可能不可以停止资本的增殖。所以既然资本的生存方式就是它的货币的增值,那么它就意味着,它要把全世界的人的消费需要看成是它的市场,必须把整个地球的自然资源看成是资本增殖的材料。于是它一定突破欧洲的疆界,征服非欧洲民族。于是带来了真正的世界史,结束了各民族孤立发展的历史。

而有资本的逻辑所要求的社会关系的主导原则是什么呢?是在独立的个人之间建立以理性为基础的契约。于是人权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的原则被广泛的接受。

在中国文化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似乎只存留在我们中国人的记忆之中了。也就是说事情真的会如此这样演变吗?终于有一天,中国文化,一些中国文化精神当中所体现的社会原则只成了历史的回忆吗?

面对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想国学社的同学,进入中国古典学问的研究之中是为了阐发什么啊?当下之中国重建精神家园的思想资源在哪里?是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的,以及儒家或者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化是否可能?

以前官方一直也承认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否可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离开中国思想做基础谈不上中国化是吧?中国化就是有一个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精神传统跟马克思学说的关系问题。

所以我说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其实是全民所关心的基本问题。我相信,今天当我们看到父亲父母亲把孩子告到法庭上去,或者孩子把父母亲告到法庭上去,或者兄弟姐妹彼此对簿公堂,无论哪一方胜诉了,胜诉的一方绝不会有幸福感。各位同意吧?法的理性不可能成为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的价值基础,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基本问题是如此的真实。中国之未来所谓法制的国家,不要把他想象成所有的人际关系的矛盾和冲突都适用法律的原则来处理,这其实是不可能的。假如我到一个饮食店里边喝一碗豆浆,我都在担心这个豆浆里面有没有危害我身体健康的要素,或者我发现了我怎么把我告,如果是这样的生活的日常生活都要用法律的诉讼来解决的话,想想看,比方说一个上海,要多少个法庭?每隔一条马路大概就应该是需要法院了。

日常生活的危机不是靠法的理性,也不是靠资本的逻辑,靠一个民族的伦理精神。

难怪台湾人说大陆是什么?叫“有历史,没文化”。今天的中国大陆,他们说他们的台湾叫什么呀?“没历史,有文化”。我听了这样的话我心里是很难过感到凄凉,他想着文化是指什么,体现在老百姓日常生活当中的那些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和伦理价值。所以我相信资本的全球化是并不可能夷平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假如夷平的话,全世界的人类只有一种文化,只有一种文化精神只有一种思想只有一种智慧,这绝不是我们可以期待的美好的远景。假如全体人类只有一种思想只有一种智慧,他就是思想和智慧的结束。

那么现在我们中国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我们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们搞了市场经济我们引进了资本的逻辑,那么资本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是在传统的社会生活的范式中获取物质利益的新手段,资本与市场决不意味着现代经济理性与现代市场规则,而是获取物质利益的新手段。所以资本和市场作为手段,而我们的社会生活的基本范式仍然是传统的,于是矛盾和张力就来了,于是种种的病症也会来。比方说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直到今天解决不了的我们正在试图解决。以习Z书记为Z书记新一代中央领导,真正要做一件什么事情呢?我相信是要做一件这样的事情,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个事是事情的要点,那么如何重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呢?政治学家、法学家都能说话,经济学家也能来说话,这三个家合在一起,设计一套理性的方案。

我们一步步的把问题讲得深入一些,我们中国人还是中国人,这一点恐怕是不用怀疑的事。

那么八零后、九零后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度认为他们是世界公民,中国人只是一个种族的概念。我儿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就会这样想,他的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进入了小学初中高中,那课程体系基本上从西方引进的,只有少数课程、科目,比如说历史那里面有一点中国历史、语文课里面有一个古典诗词,这算中国文化了;至于数理化、外语全面的进入课程体系,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学问;到大学的学问体系是大家都可以看到很清楚,国学只有很小一块是吧?我们复旦哲学院要招国学班也比较困难,那么我这次来做一个讲座也有这个动机,就希望吸引更多的复旦的学子啊,来报名啊,我说这是有点功利的目标,但是其实呢还是一个很实在的希望,很实在的希望。他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无论是怎样在西方的知识体系和学问体系当中成长,我们的业余生活无论如何是怎样的,从欣赏的艺术品来自西方舶来品,我们欣赏好莱坞大片,来看西方的电影,读西方的书,我们吃麦当劳肯德基,西服革履,我们变成了西方人没有,我们还是中国人。

零零后现在逐渐的认识到这一点,越是到海外去留学的后,越是更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在西方国家生活短短的三个月里面,一定会遇到cultureshock,叫“文化震荡”,他们终于意识到自己还是中国人。于是他们往往比大陆上的零零后更爱国。那么这是有根源的。

为什么向西方学习了多年的这个民族,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曾经崇拜西方、向往西方。年代上世纪年后半叶,就改革开放时代的第一波留学潮,把我读书的我所在的读书的本科班的三分之一拉到美国去,现在他们都还在那里。我是年入复旦的,他们拉出去了,他们投奔自由世界是吧?他们觉得那里才是最好的社会,现在他们非常爱国。这个很真实的事情。所以我们就要问,“我们为什么学不成西方人”这样一个基本的问题,所以就有我今天这样话题,我们要探讨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对吧。

这根源在哪里?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我们知道上世纪末是吧?美国的国际政治学家亨廷顿,发表了他的著名的书——《文明的冲突》。在这本书里面,他认为,在这个地球上现有的文明,可以分为八个区域,有八个文明区,这个八个文明区呢?我觉得分得过细了一点,在我看来三大块,那么我先所以说他分“文明三大区”的标准是什么呢?宗教。有哪八个呢?基督教文明区,主要是我们都知道西欧国家,无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都属于基督教文明,差异有一点不很大。比如说法国天主教为主,德国新教为主,差异是有的但不很大,所以都化为基督教文明。那么还有一个伊斯兰文明,也是宗教了伊斯兰教,那么阿拉伯国家的大多数都属于这个文明区的。还有第三个叫东正教,东正教文明,那么东正教文明的核心国家就是俄罗斯,我们知道,基督教在他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分裂,东罗马帝国后来他的这个基督教就变成东正教,他一度的中心在哪里呢?在土耳其君士坦丁堡,对吧现在移到哪里了?移到了俄罗斯。那么东正教文明的国家也有好多,你比方说那个希腊就属于的,土耳其也是的,土耳其还有部分是什么啊?伊斯兰教。那么三个文明区就是伊斯兰文明区。那么第四个呢?当然要中华文明了。那么中华文明区在这个亨廷顿跟看来也叫儒教,儒教文明区,其实儒家不是宗教,他有一点搞错了啊,我们也不责怪他,因为他不是搞哲学,是搞政治学。那么下面还有一个就是,比较独特的,一个国家一个文明,叫日本,一个最孤独的文明,也确实你说它属于中华文明也很难说,它虽然公元年开始学中国文化的,学到了什么?一个儒家一个佛家,但偏偏学不了道家,所以它作为中华文明去它就不纯粹了,这个日本人学不了道家的缘故我很快就知道了。但我第一次到日本去的时候我才日本飞机不在日本的上空飞着,这天,天空万里无云,我从飞机的舷窗往下看,基本上看到日本的全景,像一条虫躺在海面上(笑),我也知道同时知道他躺在地震带上,这样一个严酷的生存空间,我立刻明白他为什么学不了道家了,道家教我们中国人什么啊退一步海阔天空,请问他退一步退到哪里去了?退到海里去了(笑)。所以这个民族是严谨的,在细节上高度认真的,这是一个不断要求生存的民族,你无法让他学习道家的思想,那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想法。日本人为的最厉害是吧?他们“无为而无为”是不会懂的。所以这个民族呢?当然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优点和长处,同时我们也知道他为什么缺乏幽默感,幽默感的前提是智慧。但你不要跟日本人讲幽默的话,你跟她讲了他听着然后问后来怎么样了?哪还有后来呢?(笑)所以亨廷顿的判断是对的,日本一个国家一种文明,他叫孤独的文明。那么还有两个,一个叫拉美,拉美文明区。这个拉美文明区是怎么形成的?也是根据宗教来说的,就是欧洲的移民到了拉丁美洲,当然,一定带过去基督教,那么拉美本身,这个地方有土著的宗教,有原始的宗教,那么这个原始的宗教跟从欧洲传过去的主要是天主教,拉美国家基督教过去的是天主教为主,美国和加拿大是新教,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的比较好。南美洲是吧?拉丁美洲就发展的比较差,这个道理呢就是我们,只要马克斯·韦伯那本书大家懂了是吧,《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拉美的文明就是来自天主教和地方,当地的原始宗教结合的产物,于是那里的文学、那里的哲学思想跟欧洲不一样,当然跟中国跟印度也不一样是吧?那么那些魔幻现实主义,这种文学创作大概只能在拉美发生的,他有一个文明的特征的。那么还有一个叫非洲文明,括号可能的,这是亨廷顿的意思他有点犹豫,由于非洲的这个部落的宗教之间差异也很大,那个基督教文明确实也过去了,那么在不同的非洲的部落之间结合的结果是不一样,没有一个统一的文明区,目前产生将来可能产生。这个亨廷顿的八大文明区的划分,那么划分的这个标准,他认为的是宗教,当然也谈到了语言,但是语言在亨廷顿的区分方法当中,居次要的地位,主要的地位是宗教。那么我现在要强调的是亨廷顿有这样一个思路,第一把中国中华文明看成是一种“儒教文明”,儒家不是宗教,所以他没有找到中华文明、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在哪里?中华民族是一个世界上很少的这样一个民族,就是无宗教的民族,没有宗教,尽管有不少宗教徒的是吧?我们有佛教徒,我们也有基督教徒,西方传教士到中国来还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不是宗教精神,这件事毫无疑问的。这个民族是没有一个最高的神来管人心的民族,没有真主来管人心也没有上帝过来管人心,所以这不是一个宗教的民族。亨廷顿没意识到这一点,当然我还是说不要苛求他。那么我要强调的这一点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怎么向西方学习都学不成西方人的根源?根源在汉语。我们如何理解语言?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语言,就会认为语言是人这样一种高级的动物他比其他动物更聪明,所以发明出一套符号工具的系统,用一个个词语做符号,给外部事物贴上一个个标签,然后把这些符号组织在一个句子里面,用一句又一句的句子,来保存和传达信息和知识,这样来理解人类的语言,就是科学的语言语言的科学观。他错了,他只是把人类的语言当成是符号工具。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人与语言之家为家,这是海德格尔的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动物没有语言,除非你在比喻的意义上有,动物没有语言,所以动物没有世界,只有环境。人有语言于是人有一个世界,大地山川星辰河流向人呈现出来,万事万物、整一个这个宇宙向人呈现。因为人在语言中了。所以圣经将上帝造人这段故事里边包含着智慧。上帝造人怎么造?用泥土造,用泥土造出来人的形体,但这时候还不叫人,还差最后一道工序,这最后的工序是什么?对着这个形体吹口气。为什么要吹一口气?让他有了语言。因为有了语言,人有了世界。所以人类对世界的基本经验,都是在语言中的经验,人对世界的基本理解,都是在语言中的理解,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所形成起来的最基本的生存情感也是在语言中形成起来的生命情感,人所形成起来的人生的基本态度也是在他所属所在区域的那个母语给他的。所以我们汉语存在一天,只要汉语仍然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我们就仍然在中国思想中,因此我们仍然是中国人。这是一个基本判断。要让中国人不称其为中国人,不是靠到处传教,比方说把基督教在中国推广的越广越好,终于慢慢地中国成为了一个基督教国家,各位别相信这件事情。基督徒数量的增加绝不足以说明基督教在中国形成了可以取代中国文化精神的力量。为什么?很简单。一个中国的基督徒他也同样很虔诚的,那么他也在虔诚的祷告,比如说吃饭之前要祷告是吧?这个仪式他都遵守的,当一个中国的基督徒在祷告的时候,他心中想的是什么?是西方的神学观念吗?是这个有罪的灵魂亟待拯救吗?不是的。想的是,“今年我儿子要高考了,那么,主啊,我向来忠实的忠诚的侍奉着你,你一定要帮我!”对吧?上帝在他心中看来是全知全能的神,像父亲一般在关键的时候帮我是吧?你不帮我你还做父亲干嘛?这个父亲跟他讲:”不,我帮助的我要拯救的是你的灵魂。“但中国人没发现这个灵魂你知道吧,没发现还拯救什么啊?所以这一点我们要看得明白,除非有一天汉语消失了,我们才不在汉语所积淀和保存的中国思想和智慧里的,也不再汉语所积淀和保存的人生态度生命情感和世界理解之中了,这个一个语言的消逝,是一种对世界的理解框架的消失,生命情感的特征的消失。是应该这样看语言的。所以我们不管怎样向西方学,我们仍然是中国人,根源就在汉语。凡是能够体现、凝聚中国思想,中国文化精神的汉语的词语,没有一个能够翻译成欧洲语言,翻不过去的啊!当然不断地在翻译,比方说道德经也在翻译成德文本英文本法文本,老早都有了它多种欧洲文本,欧洲语言的文本,其实都翻错了。后来有一个人曾发现翻错了,然后他自己下了一个大的决心——我来翻!这个德国的哲学家海德格尔。那么他没办法翻,他找了一个华人,母语是汉语的华人,但常年在德国从事学术研究,这两个人就合作了。海德格尔跟这个华人合作,用了三年的时间整三年的时间,终于失败告终(笑)。于是海德格尔聊以自x慰的方法,各位知道是什么?请一个懂书法的会书法的华人,从道德经里面摘了两句话正好是一副对子,写成一幅对联挂在他的办公室,每天看看就可以了,懂,他基本不懂,他知道里面有极高远的境界,但他没办法用德语来表达的,他自己又不在汉语中,如果海德格尔认真学汉语也还是学外语对吧?不是母语啊!所以这个问题的根本我们现在看到了。我们随便举例子啊,我们说那些凝聚了中国儒家道家或者佛家思想的,也就中国的人生态度的、中国文化精神的词语是无法译成欧洲语言的。我们随便举例子,你比方说我们今天中国人经常会用一个词说话,叫“缘分”。比方说,今天是三月几号啊?月号,王德峰来到了,跟大家见面,“这是我的缘分啊!”那么大家马上听明白了是吧,不用解释的啊。你把“缘分”这个词翻译成英语试试吧。你怎么办,“我认识你真是缘分啊!”我们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你马上听懂了,因为我们都中国人,是吧?第一层意思你已经明白了,我认识你不是预先我计划好的,不是预先计划好的没计划过,偶然性是吧!偶然性在里边了,但是我们同时拥有缘分来说必然性,为什么啊?五百年修来同坐一条船,这个五百年修来的必然性,我跟大家这样一个今天的晚上在济济一堂的讨论中国文化问题,这要多少年修来?要算一算,总而言之是必然性。好,在“缘分”这样一个汉语的词语词汇的词语当中,把一对对立的范畴统一在一起了,偶然性和必然性统一在这边。偶然间你一定找得到英语的单词是吧?必然性也有另外一个词叫necessity是吧?你找得到英语当中哪一个词,他同时表示偶然性和必然性?没有的。我们彼此说话很方便,然后我要跟一个英国哲学教授说,“我见到你真是缘分啊!”你用英语试试看,你最多说幸运是吧?幸运,他说他也承认了,幸运么,就偶然的、开心的事情,后来我我就说“不偶然的”,绝非偶然?他就傻掉了,怎么不偶然了?是吧你结婚了是吧?你千里迢迢的,你的邻居家的女孩老早就爱慕你,你也知道,但你对她没感觉,是吧?你千里迢迢的在外面找到一个,你理想中的妻子跟她结合在一起了,结合在一起很快的,短短的几个月你发现你找到的是一个“河东狮子”,你傻掉了你终于发现,我的以前的计划啊,关于一个理想的妻子的计划全落空了,然后你必须承认什么啊?缘分。对吧?这种事情跟中国人讲要全明白的,跟欧洲人讲怎么能明白?可见中国思想和西方思想的差别啊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西方理性主义的,我所做的一切事情,第一来自我什么呀?明确的理性的计划和意志的执行,缘分这件事情他们不懂的,不行了失败了再来一次,有不断的修改,不断的改造,改造这个社会,包括自己的人生有许多缺陷。许多缺陷怎么办呢?改造。他改造论,改造的观念来自柏拉图主义,理念论。那么中国人也像西方人一样不断改造,改造自然也改造社会包括改造自己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各位。你后来才知道不需要改造,改造是很荒唐的事情。《金刚经》当中有“三句义”各位知道吧,就是有表达式这样三句话,经常出现的。第一句话比方说《金刚经》里面这么说:“如来说世界”,如来说有一个世界啊;第二句话马上来了,“皆非世界”,就不是世界了;第三句话马上来,“是名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第一句话“如来说世界”,有一个世界,第二句话马上来“皆非世界”,皆不是世界,“是名世界”,所以称它为世界,这叫“三句义”。

“如来说第一波若波罗蜜,皆非第一波若波罗蜜,是名第一波若波罗蜜”。又来了。我当初在中学晚期有幸读到《金刚经》,那么读的时候呢我就脑子一下子就乱掉了,这个“三句义”摆在我面前我搞不明白他在说什么。我们的先主席毛在哲学上很有天分的,悟性蛮高的。那么毛主席在召集中央工作会议的时候,如果他主持的话,他喜欢一上来不说正题的,先说几句聊天的话,以便活跃空气。那么又一次他就这样开始了,“各位”,各位是在座的党的高级干部,毛的党内同志们,主席就说了,“各位读过《金刚经》没有?”大家很茫然,今天主席为什么谈到《金刚经》呢?然后主席继续说,“我是读过了的,里面充满了辩证法;比方说,此人是赵朴初”,赵朴初当时中国佛教学会会长,“此人是赵朴初,皆非赵朴初,还是赵朴初”。然后,大家全茫然。他一看党内同志一个个茫然的很,他就算了,“不跟你们讲了,开会。”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年轻的一代,要早一点懂得“三句义”,这非常重要。这什么意思呢?“如来说世界”,就是说有一个世界,你千万别把这个“世界”看成是一个实体,西方的宇宙观是不是实体的宇宙观?实体的最小单位以前叫“原子”,就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后来物理学的发展要追问,“分子”、“原子”,后来发现原子也不“本原”是吧,里边还有“基本粒子”,以为找到基本粒子“最终的实体”就找到了,后来发现还不够基本,据说还有“夸克”。总而言之他们无穷无穷地追问。“世界成立的实体基础是什么?”那么我们受了西方学问的影响西方科学的影响,中国人也开始有实体的观念了,这个实体的观念别以为他仅仅存在于我们对物理学的学习当中,也慢慢地会影响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但是世界不是实体,所以第一句话说“如来说世界”,马上要否定他是一个实体的存在;第二句话来了吧,“皆非世界”,那么你把这个“世界作为实体”否定掉了你不能把“世界”否定掉,这个世界虽然不是由实体组成的它怎么组成的?“缘起性空”。佛教的最基本的第一条原理,佛教的各种宗派都共同承认的,不承认这一条你就不能叫佛教的宗派,“缘起性空”四个字。什么叫“缘起性空”?你比方说我手中拿的这一个矿泉水的瓶子,它有没有它自身的实体存在呢?按照西方观点,有,它要被分解为物质的最后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构成的,“基本粒子”比方说。西方观点(总结上边的)。佛家的观点:“它没有实体性的存在”,它叫“自性本空”,没有自己的本性的,“自性本空”那它怎么来的?这个矿泉水的瓶子怎么来的?“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就各种条件汇合起来成了这个事物,但这个条件会聚合的也会离散,“缘会则生,缘离则灭,万事万物,无不如此”。你先要同意这条,你不同意这一条,你就不能“近入”释迦摩尼的智慧。我小时候也蛮早知道“缘起性空”这四个字,我也觉得理论上能够接受因为一切事物都“无常”嘛,没有常处不变的事物嘛,“诸行无常是生灭法”,我同意的,生生灭灭。哎呀,我就以为我懂了“缘起性空”,其实没真懂。什么时候懂了啊,不是逻辑上理解了,年我母亲去世,后来,年我父亲也去世了,当我父亲去世的那一刻,我深深的【体会到了】“缘起性空”。我出生在我父母所组成的家庭里,我再这个家庭里面长大,我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一个Family应该永远存在,到年的那一天我知道它没了。这就叫“缘起性空”。万事万物都如此,包括大学也这样,它曾经没有将来也会没有,我们内心深处尤其是像我这样的人,复旦培养了我,我在复旦成长,得了做学问的机会,然后复旦让我留校我在做教师的过程当中又在成长,我多么热爱复旦,我内心深处呼喊“复旦万岁”,但她万岁不了,那这话说了很难过的。但是释迦摩尼的开宗明义就要讲,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就是这四个字“缘起性空”。但是不要因为“性空”就“执空”了,执着于“空”,你错了。“世界作为实体”,他是不存在的,要把他“空”掉的,但“世界作为缘起”,你要承认的,“缘起”是真实的,不因为“性空”而否定了“缘起”的真实性。于是第三句话要来,是吧,第二句话要否定它作为实体,“皆非世界”,第三句话,“是名世界”,这世界就是一系列“缘起”啊,“缘起”本身要确认为真实。这一个基本道理,我希望年轻的一代早早地领会它。为什么重要?我这几年经常有机会参加我的研究生的婚礼,他们后的也开始结婚了是吧,在这之前我们后的也结婚了,那么我呢,作为他们的导师,研究生导师,被邀请参加婚礼。那么经常叫我做的一件事情,各位知道哇,证婚词,作证婚人发表证婚词。我最怕这样的场合,我上课还能讲话,到叫我发表证婚词的时候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因为这是一整套有规定的话,我天生说不来,比方说,“恭喜你们今天喜结良缘,祝你们白首到老”。嘶,我想这话有什么意思呢?但你不说这话呢又过不去,所以我最害怕(这种场合)。每一次叫我做证婚词之前,我要打腹稿打很长久的,我又不好意思拿着纸念,是吧,这不像教授了(笑),我肚子里要准备好一堆话,这堆话既要符合这个喜庆的场面,又要有一点深刻性(笑)。有一次我是很高兴的,因为我被邀请了但是没通知我要做证婚人,唉,我想今天我的这个参加婚宴是很自在的。我到了那里就找到了我的座位,我坐下去很自在很得意,看着这个节目主持人,婚庆公司的主持人在发表他涛涛的演说。我想:没我的事儿啊。唉!没想到他突然提起来,“各位嘉宾,今天在座的有位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殊的、最受我们尊重的嘉宾,他来了,他就是我们新郎的导师,王德峰”(笑)(猛抽一口烟),“现在请他上来发表证婚词”。好啦,完啦~(笑),此刻我肚子里空空,各位,但是我必须上台,是哇。我走上台了之后,我还不知道我该说什么,情急之中我突然想起了“三句义”(笑)(猛抽一口烟)。于是我开始发表了我这样的证婚词:第一句话说“如来说你们是夫妻”(笑),全场掌声雷动(笑),这个档次比较高哦~如来说的~!(笑)(猛抽一口烟);掌声落定之后我第二句话来了,“皆非夫妻”(笑),全场一下子沉默,人们带着疑惑的眼睛看着我,我相信他们之中有人在揣度这个教授今天脑子进水了(笑)(猛抽一口烟);在大家的惊愕之中,我终于说出了第三句话,“所以是夫妻”,大家还是安静的很,为什么?没懂这算什么话。突然有一个朋友站起来说话了,“王老师,说得好!”(笑)你送了一部《金刚经》给他们,我来为你作注解。他自报奋勇的上来,他是读过金刚经的,他上来第一句话他说“王老师怎么祝贺你们的?第一句话说‘你们今天结婚了’,如来也承认的(笑),第二句话你们马上就要开始婚后的生活,婚姻的第一阶段一定是磨合期,你们也许会发现你们心目中那个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不符合你们的理想,这时候第二句话恐怕就来啦‘皆非夫妻’,千万别停留在第二句话里”,他跟他们讲,“不能停留在第二句话里,你们马上要第三句话来‘所以是夫妻’,那叫缘分”。全场掌声雷动。我非常感激这位朋友,他及时地帮我解了围,否则我要在上面开始上课了是哇(笑)。我们来想一想这“三句义”的意思。当我们在恋爱的时候,我们心目当中正在寻找一个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没错嗷,我们带着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望,但这个愿望呢,就是我们在心中自己构成了一种如柏拉图所说的“理念”,“理念”是柏拉图讲的实体,我带着“关于怎样的妻子才是理想的妻子”的想法追求了那个女性,那个女性也许又带着“怎样的丈夫是理想的丈夫”的愿望来追求了一个男性,然后他们终于结合了,每个人带着一个“实体”做标准来衡量对方。这个错误错在哪里?“实体”本不存在。一个女性谁就是天生的妻子?或者男性谁就是天生的丈夫?没有的。丈夫是谁做出来的?妻子做出来的。妻子是丈夫把她做出来的。丈夫与妻子叫“交互性关系”,缺了一方没另一方,这种关系叫“缘”。“我就是一个最标准的丈夫向你走来”,没这种事情的,我等待你把我做成丈夫;你也不是作为一个标准的妻子向我走来,你等着我把你做成妻子是不是?当我儿子诞生的那一天,我知道他把我也生出来了(笑),他把我作为“父亲”生出来了,别以为我们只是生了一个儿子是吧,儿子把我们作为父亲或者母亲也生出来了。哪有一个男性是天生的父亲的?天生的丈夫的?那有一个女性是天生的母亲?天生的妻子?都不存在。所以鲁迅先生说得好,“女人没有妻性”,妻性不是天性,他说“母亲和女儿性是我们的天性”,当然要有体现的机会,体现的机会比如说你把儿子生出来,儿子把你作为母亲也生出来。鲁迅先生讲“妻性”是什么呢?“妻性”就是“母性+女儿性”,最后我发现还是“缘”。总而言之是“缘”。所以懂得这“三句义”是非常重要的,就是【破除实体制观念】。中国思想儒家、道家和佛家三家,当然这个佛家是中国化了的佛学,中国化了的佛学跟儒家和道家结合,那是在宋明的时候,叫儒道佛(释)三家三者合流,共同形成中国文化之精神。这三家没有一家有实体观念,没有一家有实体观念。西方文化呢?当然要从它的源头说起。那么源头在有哲学之前就有宗教,叫原始宗教,希腊的神话很发展,希腊还发展出“神谱学”来,这是哲学的前身。那么希腊的这个原始宗教希腊的神话,它已经构造出一个什么啊?超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在奥林匹亚山上,最高的神叫宙斯还有诸神,诸神之间的关系有它的道德法则、道德秩序,那么希腊人用这样一种原始的宗教和神话,构造出了一个和人世间不一样的世界,神的世界。那么构造这个神的世界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是为了让人间的秩序有神圣的保证,有神圣性。为什么需要这一点呢?为什么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建立的社会秩序是以血缘作基础的,一开始就是“亲族制度”然后上升为政治上的关系。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差别?追溯它的根源,首先是地理环境,中国是广大的内陆国家,很快的从游牧民族转入到了农耕文明,在土地上,建立起自然的村落,长久地定居的生活,所以一个自然村落里面,人与人的关系都有血缘关系可以追溯的,谁是我的伯伯,谁是我的叔叔,包括远亲的,都可以追溯的很清楚,这样一个定居的自然村落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生活关系,就可以用亲族关系做基础来奠定社会秩序。但古希腊的文明是爱琴海文明,多岛屿的地理区域,不断发生一个部落为了寻找到更好的自然环境就殖民到另外一个岛屿上去,海上殖民的运动频繁的发生,于是不同的部落会在同一个岛屿上相遇,那么他们如何和平共处呢?他们无法像中国人那样按照血缘关系、亲族制度来建构社会秩序,他们只有一个办法叫【契约】,如果三个部落共居一个岛屿,这三个部落的关系不可能用血缘做基础,因为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只能建立契约,但契约是人定的也可以被破坏,所以一定要让契约神圣,其方法是什么?构造一个神的世界,用神与神之间的秩序、道德来规定人间的秩序,让人间的秩序有了它的神圣性。这就是西方哲学之前的宗教的基本认识。宗教的本义是什么?“恢复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所谓religion这个词的本义是人与神之间订立的契约,要恢复它,因为人类社会的罪恶都来自于人破坏了人与神之间所订立的契约,于是人受到了惩罚,重建这个契约叫“宗教”,重建人与神之间的契约,就叫做“宗教的活动”。那么这一点告诉我们,在西方哲学起步之前的西方宗教思想上,已经区分出两个世界了,一个是“现实世界”,一个是“神的世界”,一个“此岸”,一个“彼岸”,它是来自当时地理环境的特征。然后哲学起步,哲学起步后不久遇到了这样的人物,苏格拉底,后来又有他的学生柏拉图,那么柏拉图建立起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柏拉图的哲学概括的说叫“理念论”,他不再用宗教的语言说话不再用原始宗教的语言说话,他带着一种理性的语言,那么理性的语言也要构造出一个“彼岸的世界”来,这个世界叫“理念世界”。这个“理念论”我不在这里展开,要费很多的时间,有一个简单的道理来说明“理念论”的(??)我们要先懂柏拉图。比方说“什么叫一把锤子?”我们说看到这把锤子的特殊的形态,如此这样的一个锤子的柄和这样一个锤子的头,我说这是一把锤子,不,锤子不在于它这样的外部特征,我们认识到“这是一把锤子”,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本有了锤子的理念,那么这就是每一把具体的感性的锤子,其实是对锤子理念的分有、模仿,那么大家听到柏拉图的这种理念就觉得很奇怪,每一个感性的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的模仿,比如说这匹白马那匹黑马,都是对马这个理念的模仿,当然模仿出来肯定不完善、有缺陷,那么怎么理解这件事情呢?很简单,假如我现在要完成一件任务,假如这是一个木头做的桌子,我要把一个图钉敲到这个桌子上去,通常我使用的那把锤子不在场,但是我还要做成这件事情,我就完全可能举起我这块手表,把这个图钉敲到桌子上去了,这时候它是手表么?它是锤子,锤子就是这样对人而存在的,就是理念,所以锤子之为锤子不在它具体的形象,它一定不像锤子是吧,但我就把它做锤子用了,因为我心中有锤子的理念。有一点懂了?什么叫柏拉图的“理念论”。于是他产生一个重要的结论,“现实世界是不完善的”,因为现实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构成的,而这些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不完善模仿】,天下没有一把具体的锤子可以宣称锤子之理想,假如一个丹麦人举起他们所造的锤子,向全世界各民族宣布“这是唯一真正的锤子”,这话很荒唐对吧,所以感性事物都是对理念的模仿,而且不完善,于是一个重要的结论来了,现实世界的缺陷都来自于它跟理念之间的差距,所以世界应当被改造。我们中国人没有想到过改造世界,各位,西方自从柏拉图思想成为传统以后,柏拉图称为思想传统之后,改造世界的要求就被不断地提出来,为什么?第一,现世界被发现有缺陷,怎么会发现的?因为心中有理念嘛,拿理念来对比现实,现实不就有缺陷了嘛。有了缺陷怎么办?改造它,让它更接近于理念,这叫“进步”。于是他完全可以说明锤子的历史,我们今天的锤子恐怕跟原始的锤子形态差别很大,我们有水压机就是现在的锤子,形态上跟最初的锤子差别很大,但是我们要知道现代的蒸汽锤也罢,水压机也罢代表的从原始的锤子到今天的锤子进步,这个进步谁带来的?我们心中的理念比照出现实的缺陷,然后纠正这个缺陷克服这个缺陷带来的。所以西方一定提出“历史进步论”。几个重要的结果:第一,世界应当被改造,因为它是不完善的模仿理念,要求克服它的缺陷,每一次克服就带来一次进步。“理念论”让西方文明跟中华文明有了根本的差异,我们中国人可曾想过要改造世界?今天想了是因为受西方影响。以前只想到“天人合一”,这个“天人合一”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比方说我们哲学系经常有海外的哲学同行来做visitingscholar,访问学者,那么特别是欧洲来的我们请他们吃饭,要尽地主之谊,除了安排访学活动。有一次我一个美国的教授一起吃饭,你到中国来吃饭,我们就不请你吃西餐了,入乡随俗,我们请你吃中国的菜,只有筷子的啊没有刀叉的。端上来一盆菜,叫鹌鹑蛋(笑),我们中国的同事们都很流利地举起这双筷子成功地把鹌鹑蛋夹起来放到嘴里,那么我就看着这个美国教授,他夹了次没成功,第次夹起来了,结果掉到地上去了,他叹了口气,说:“你们中国人真聪明”。我说这跟聪明没关系,这是哲学问题(笑)。他问我“难道这里面有哲学问题吗?”我说当然,你们欧洲人怎么吃饭的我知道,有一个盘子叫plate上面放着food就是食物,然后举起了手中的刀和叉,你是主体面对客体,先解剖它、分析它,解剖、分析完毕,然后吃下去,叫主体消灭客体,那叫technology技术,技术的原则;我们中国人这双筷子可不叫technology,叫art艺术,我们吃饭的时候也没有说主体消灭客体,没有这个感觉的,不是主体面对客体面对这个对象object,然后处理它,没有这种感觉,我们用这双筷子全部艺术的活动完成了一次天人合一(笑)。虽然是一时的戏言,但哲学上讲还是对的是这个道理。在中国思想中中国文化精神当中,永远发展不出西方的“技术”来。我们改变自然物的方法不是处理它、不是改造它,而是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所以它的原则是“艺术”,手工业劳动者的“技艺”可不是技术。这是两种不同的关于自然的态度,由于西方特别是近代以来的西方,越益发展出资本的要求越益发展出技术改造自然的要求,于是柏拉图的“理念论”在近代的西方文明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什么体现呢?它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比方说“泡泡糖”,自然界中本无此东西啊,所以你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到,你咀嚼完它的滋味之后不能把它咽下去的,因为它咽下去之后无法在你的身体内部完成一种代谢,它不可代谢,你必须把它吐出来。你追溯渊源要追溯到“理念论”的,因为它构造出自然界中本来没有的东西,而且这些东西一旦造出来,它无法进入到自然界的循环之中,今天叫“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只可能产生于西方文明,怎么可能在中国产生呢?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对世界的理解不一样。由于有了“理念论”,由于这种理念论在当代自然科学当中运用,一定会产生如泡泡糖和氢化植物油这样的东西。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是世界经济危机,美国人也陷入经济危机,你们都知道美国人没有一天离得开奶油的,他们的饮食习惯要求的,没有奶油吃这还叫什么生活。但这时候自然的奶油越来越价格昂贵了。于是若干个美国的科学家,在实验室里面研制出一种人造奶油,我们今天就知道叫氢化植物油,你吃进去以后无法进行代谢的,各位。然后他们专门有几个……就是这个世纪的事情。有两个医生和一个实验的科学家就做试验,以身试法,我连续一个月只吃氢化植物油会产生什么效果?据说后来严重的很,肝功能严重受损。于是丹麦通过了一条法律,在整个丹麦境内不允许任何氢化植物油。当然我现在每天也喝,因为我喜欢雀巢咖啡,它方便,后来我就研究了,它是“三合一”了,一发现哎哟用氢化植物油的,我有点慌,但是想想量不大(笑)。我们几乎已经中国的饮食,只要一涉及到奶油之类的很容易碰到氢化植物油,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法律。这都是自然界本无的本来没有的东西。更可怕的事情是什么?爱因斯坦发现的E=mc^,他在理论上宣布了原子弹。那么一点点微小的物质里面,按照这个公式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一点点质量叫“m”,要乘上光速的平方,它意味着多大的能量。于是人类在柏拉图主义精神的指引下,做了这样一件事情,就是核能的利用。不能利用核能,我们只能利用太阳赐给我们的能量。因为什么?有一个前提,核能的利用要有一个前提,它绝对安全的被利用。我们且不管那个核武器的事情,假定核武器都销毁了,全体人类都做出了共同决定,销毁一切核武器,但是我们和平的利用核能比如说核电站,它同样包含巨大的危险各位。因为它的前提是什么?你绝对安全使用核能,那么它又有一个前提,人不会犯错。但人是会犯错误的动物,这是个哲学的命题和宗教的命题。人不能一味自己在理性的武装之下就可以达到不犯任何错误,达到完美和无限,这不可能,人归根到底是有限的,它被虚无包围着。所以这样来看,一个哲学的命题和宗教的命题是一致的,共同承认人是会犯错误的,而且一旦犯了错误,在核能的运用上一旦翻了错误其后果是无法收拾的。日本这个福岛核危机,有什么办法?没有办法,各位。据说有一些核扩散的物质已经弄到大海里去了,以后会产生什么结果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所以这些事情表明了,柏拉图主义有重大的成果,这些成果中包含着重大的危险。另外还有一个成果就是,以理念论的原则来建构社会秩序。我们现在最欣赏西方的社会秩序,理性的,现在的社会秩序不再按照宗教的法则来建立,这个社会生活不再有唯灵论的光环,没有神圣的光环,一切的社会组织不是暗示着我们每一个个人向上攀登道路,而是一个平面化的,每一个社会秩序每一个社会组织每一个单位他的秩序的组织按照理性来组织。那为什么按照理性组织并且大家都接受了这一点呢?是因为它唯有一个理由——效率,这样的社会秩序,这样组织内部的秩序和制度,我们接受它的原因就是理性的安排给我们带来了效率。那么也就是说社会世界的非灵化也完成了。柏拉图主义有双重的结果,一个结果就是对自然界的态度、关系,还有一个结果就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我们不能因此就说,西方文明压根就是一个很不好的充满了毛病的文明,我们必须承认它带来的成果,比方说我们可以在技术的运用上,实现了什么啊不靠天吃饭这样一件事情。农业文明发展的最灿烂的是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农业文明最高发展程度的一个民族,但她仍然始终面对靠天吃饭这件事,所以皇帝每年要祭天,带着众臣们北京有一个天坛,祭天的时候就祈祷今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受制于自然界。所以我们要看这个西方文明,他的这个根源,往前追溯地理环境,然后带来了古希腊的宗教、神话,然后又引发了西方哲学的特征,继续保持两个世界的区分。那么真理在一个天国里面那叫宗教的世界“彼岸”,彼岸的世界、天国,或者哲学上所说的理念世界,真理都在那里在彼岸,以彼岸的原则来改造此岸,这就是对西方文明的基本态度,基本的形成起来的对世界理解的基本框架。那么我们现在回过来看看,我们已经知道西方文化的特征,我们简单的说叫柏拉图主义,我们知道它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他已经影响到了非欧洲民族,而且广泛、深入的影响。那么我们回过来看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的哲学,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比方说我们有佛教,佛学还中国化了的,其实佛教严格意义上不是宗教,为什么?它是无神论的,佛教是没有神的,它在民间的信仰方式当中才取得了神的形象、神的地位,比方说我们拜一个菩萨,拜一个佛像,我们仿佛在拜神,并且请他帮助我们,然后我们要去烧香、许愿,然后再还愿,特别是高考之前,到普陀山去一下,今年高考是否能顺利,如果顺利了别忘了一定要去还愿的,我发现这种行为一律的叫“行贿”,这是佛教在民间信仰当中产生的一种形式,佛、菩萨、罗汉是个神的世界,其实他们不是神,都是普通的人,普通人修佛修到一定的境界。第一境界叫阿罗汉,第二境界菩萨,再往上走佛,他不是神,释迦摩尼是普通的人,Buddha这个梵文的单词,我们翻译成佛了,Buddha它的本义就是“觉悟者”,所以佛就是觉悟者。我们现在还都不是佛,是因为我们尚未觉悟,但是我们佛性都有的,这是个基本原则,所以他是无神论的。有一个禅宗的公案是这么说得,==一个弟子有一天终于忍不住问他的师傅,这个师傅是禅宗祖师,他是悟了的,他说“师傅啊,你能不能告诉我佛究竟在哪里?”这个师傅跟他这么说:“在你面前听你说佛法的就是佛”==这句话一说出来那个弟子就悟了,就一句话让他突然就悟了。佛性不是神性,每个人都具备,众生是佛,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严格的来说我们每年年初一要拜佛,本应该是不到寺庙的,应该彼此互拜,我在拜你你也在拜我,就是佛与佛之间在拜呢,本应当如此的。人皆有佛性。惠能的重要性就在这里。我们知道禅宗第六祖惠能,他真正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最高成果——禅宗,他是禅宗真正的奠基人。那么惠能他重大的贡献在哪里?就是把佛学的修养,从少数的知识分子圈子里边解放出来,让它深入人民群众的内心,这叫一场佛学革命。惠能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不是我能度你你自度,都说的很清楚了。所以我又想起了先主席毛,毛所赞许过的中国思想史上的人物并不多的,不入他法眼的多了,唯独惠能,是毛主席曾经多次赞扬过的人物,我背诵他的一段语录:“唐代出了一个了不起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惠能,他是文盲,但他的思想非常深刻,他的《坛经》是一部人民群众的佛经”。我一看到这样的话,我就知道我们的主席是看的非常深刻,评价的很到位,他等于说出了惠能完成了佛学革命,如果佛学是始终在中国士大夫、文人的小圈子里活动,它不可能中国化的,中国化就是让它深入每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内心。这个道路是谁开创的?惠能。所以叫佛学革命。所以从惠能之后,中国思想你不讲佛教的一面你就不完整,儒道佛三家,没有一家可以少,而且大量的佛家的语言成了我们日常的词语,觉悟就是一个,因果、业力、意识、真理、境界、心心相印等等,这些词语都是因为佛学中国化才进入了汉语。我们终于基本上做到了让佛经说汉语,于是中国的汉语的词语当中多了一大堆词,这些词经常挂在我们的口边成了我们表达生命情感表达人与人的关系,表达某种价值的标准的基本词汇。比方说你要相信任何一个人,哪怕他犯下很大的罪过,不仅道德上不能接受他法律上也惩罚他,但你仍不可轻视他,为什么?因为他的佛性还在,只是他现在迷了,没见到自己本有的佛性,那叫“前念迷是凡夫后念悟是佛”(惠能《坛经》)而且这个“悟”呢,按照慧能说法是顿悟,就一下子悟了,不是慢慢的悟,你要么没悟,或者悟了,什么“慢慢的悟”呢,这又不叫增加知识,悟和知识、认知活动不一样,认知要积累的,悟是你要么没悟要么悟了,所以叫顿悟。于是一句成语就来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第一,这个人杀过人犯过罪过,但佛性还在,第二,顿悟,叫立地成佛,一放下就成佛了,叫顿悟。你看,进入了普通的日常的语言,我们中国人都在佛学思想里,不过你不自觉,如果你没去读过佛经,但你在说这些话的时候你已经在佛学思想里了。你说另外一些话在道家思想里,你又说那些话在儒家思想里。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