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ifeng.com/a/20180219/56120307_0.shtml
前段时间BBC 出了一部华人主演的喜剧,才播一集就下架。
还被全网喷。
就是这部三观奇歪的《逐梦魔女》(Chinese Burn)。
这部剧把中国女孩塑造成拜金、浮夸、浪荡的欲女,以成为「Bitches」(婊)为荣。
IMDb 上的评论也代表了普遍中国观众的心声——
「性别和种族歧视的烂片!」
几位主演说,拍这部剧是为了改变西方社会对华人木讷内敛的刻板印象。
抱歉,改变≠堕落。
想抱「政治正确」的大腿,这方向感也太歪了。
在西方,华裔遭受刻板印象的困扰,这是事实。
这种印象需要改变,也是事实。
但明明可以选择更加优雅而勇敢的方式,比如像这些人所做的,
可惜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国宝银行:小到可以进监狱》
Abacus: Small Enough to Jail
这是一部以华人为主角的纪录片,已获得2018 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
然而豆瓣评价也不到500 人,可以说是很少了。
主人公是唐人街的孙氏一家:孙启诚和曾慧琳夫妇,以及四个女儿孙仪芬、孙仪文、孙仪珍、孙仪琳。
孙启斌近80 岁,在纽约唐人街成立了一家社区银行,名为「国宝银行」,几个女儿帮他打理事物。
银行的英文名非常中式,Abacus(算盘)。
本质也很中式,其客户几乎都是华人。
本来是一个移民美国梦的经典案例,不料意外发生。
2009 年,纽约市地检署起诉这家银行,共计184 项指控(其中包括住房抵押贷款欺诈、重大盗窃罪、共谋罪等多项重罪)。
这件案子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后唯一一家被起诉的银行。
08 年有个关键词叫「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
什么意思?
为了赚取高昂的佣金,华尔街给没有还款能力的人提供房屋贷款(即我们常说的次级贷款),最后导致金融危机。
华尔街监守自盗,是罪魁祸首。
可这些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命脉太重要了而不能倒闭(Too Big to Fail ),于是政府反而拿纳税人的钱补贴这些银行。
美国人莫名其妙遭遇金融危机,没了房子还失了业,关键还没有人受惩罚,人人心里憋了一口气。
联邦政府发现,恰好有这么一家华人社区银行,规模很小,成为出气的不二人选。
诚如标题所说的「小能坐牢」(Small Enough to Jail)。
导火索是一起内部贪污案。
房贷审批部门的一位员工余启斌,在给一对小夫妻办理房贷按揭的时候,贪污了2400 美元。
孙家两个女儿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开除余启斌。
并及时向联邦银行监管机构报告,此外还聘请了第三方调查专家彻查贷款部门。
这本是一个正常的银行内部解决问题的流程:发现贪污,开除相关人员,然后彻查以杜绝再次发生类似案件。
可是,这桩贪污案,被政府瞄上了。
孙家人好半天缓过劲来:等一下,原来我们才是目标。
监管机构发现,窝草这就是一个滥发不良贷款的银行啊。
因为房贷申请文件上,月收入几千的人敢买几百万的房子,而且首付的钱都是借的,次级贷款没跑了!
地检署磨刀霍霍,感觉像是一口咬住了猎物。
这就涉及到华人移民群体的特殊性。
月收入几千?
那可不止。
账单上写着那些工资是要报税的,所以为了偷税,华人有一部分是隐形的现金收入。
而那些所谓「借」来的钱,都来自父母亲友。
中国社会的亲友金钱往来,是赠予的还是借的,有时候还真说不准。
你说还吧,也行。
你说真是困难了一时半会还不了,亲友一般也不催你。
所以这种所谓的「负债」并没有那么严峻。
但向来在金钱上泾渭分明的美国人搞不懂,到底是赠予的还是借的?
在法庭上,华裔证人往往被这个问题搞得不知所措。
而整个案件最荒谬的部分在于:找不出来受害者。
因为孙家银行的房屋贷款的履约率非常高,比那些大银行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
银行赚钱,人们也住进了房子,没有受害者。
这场诉讼案件整整持续了五年,最终以孙家无罪告终。
一家人在法庭上喜极而泣。
可代价惨重。
孙家为此耗费了漫长的5 年,陷入纷乱的舆论,外加1 千万美金的诉讼费用。
「是勇敢的,然而也是昂贵的」
孙家人一直不明白的是,如此显而易见的无罪事实,政府为什么一直揪着不放?
让一家贷款履约表现良好的银行,为08 年金融危机背锅,这一听就很荒谬可笑的事情,为什么持续了这么久?
最大的原因是:这是一家华人银行。
有一个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无法否认的事实:华裔,在美国依然受到歧视。
美国执法人员,对华裔社群抱有更加严苛的观念,
在他们的头脑里,似乎认为中国人更不守法。
一位摆摊卖水果的大妈,就是因为水果摊超出了人行道10 英尺(约3 米),就被罚款了1 千美金。
而人行道上,此时正停着一辆执法者的宝马,丝毫没有受罚。
执法者内心是有偏见的,国宝银行事件,是偏见的产物。
所以到头来,孙氏一族不仅是帮国宝银行洗清罪名,而更是帮助整个华裔社区洗清污名。
大女儿的一位朋友说「当我得知获胜的消息时,作为一名华裔美国人,我感到非常自豪。」
反之,如果他们被搞垮了,认罪了,那么整个华人圈的声誉都会受到波及。
标签是个体的,也是群体的。
鱼叔出个题: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中国菜是啥?
是这货,左宗棠鸡。
其做法是:油炸鸡腿肉,然后在糖醋酱汁里翻炒,出锅配上蔬菜。
99% 的中国人都没吃过,吃过的中国人当中,99% 都表示不喜欢。
然而这道菜的兴盛,却和中国的国际地位紧密相关。
从1882 年美国《排华法案》出台之后,第一批因为淘金热到美国的华工大量被解雇。
他们被迫通过开餐馆和洗衣店来挣生活。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美成为军事上的敌人,华人地位也迅速陨落,受到主流群体排斥,大量中餐馆倒闭。
一位50 年代到美国开餐馆的老太太提到当年的经历:
「没有人愿意给我贷款,我买东西都必须付现金。当时想在一个地段好的地方开店,但美国人不愿意租给我,说中国人脏。」
直至1972 年尼克松访华,美国人在电视直播上,看到尼克松坐在圆桌上喝茅台,用筷子夹菜,美国华人和中餐馆才再次迎来春天。
也就是在同一年,左宗棠鸡在美国诞生并风靡至今。
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中美关系紧张,或中国国力衰弱,在美华裔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同样,如果华裔大量犯罪造成不好的名声,那么中国游客去国外,也得不到好脸色。
我们黑头发黄皮肤,我们用筷子,我们吃饺子,过春节...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共享一套文化系统。
这是流淌在血液里的,无论你是身在国内,还是国外。
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加是一个无法分割的、荣辱与共的整体。
风萧萧 回复 喜爱心 2018-02-23 19:03:10 的评论:说得好哇,是这样的。在文学这个博客,这是少有的理性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