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溜的他呦
学艺的人,但凡学得了一招半式的,总想在人前亮亮相。学武术的就拉个阵势打上两拳三脚;学唱戏的,就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到舞台,总也得站在自家的当院里喊两嗓子,起码镇呼一下街坊四邻。而我,自从学会了做饭,就总想着显示一下我的创作。
把做饭说成是创作也许会让人觉得有些夸张,但我确是抱着创作的心态在做每一道菜肴,并且洋洋得意地颇有成就感。所以,前两天又在在朋友圈里晒自己蒸的包子,结果引发几个朋友的蒸包子热情,一个朋友很快就晒了一屉又大又白,松软诱人的包子。发现自己技不如人,就虚心和朋友请教发面、蒸包子的秘籍,结果她给出的答案除了加小苏打之外还有“我一般揉三百下,他要帮我就揉五百下”。当机立断,我把朋友的绝技告知荷瑞,只说她的面是先生帮助揉了五百下的,所以做出的包子特别蓬松柔软。结果得到的回答是:“我觉得我老婆做的是最好,不需要揉那么多下!”哎呦!你个狡猾狡猾的!
朋友说”如果他帮我”,这个“他”既无前言,也无后语,没有任何的铺垫,说来简单传神,流露出夫妻俩亲密无间的情感。
夫妻间的称谓,看似平常,但基本上可以反应两人的感情深度和那一刻的情绪。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妻,开始的时候整天一起腻腻歪歪,先生对太太的称呼也是“小公主”,“小软糖”之类能甜掉旁观者的牙齿。而太太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满脸都是甜腻,眼神痴朦不能聚光,好像根本看不见这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和事。说话的时候声音细如游丝,仿佛她是一阵风就能吹断了的拔丝糖人。渐渐地过了最甜蜜的时期,先生对太太的称呼就变成了很普通的“亲爱的”,太太的眼光似乎也多少能看见些东西。又过了几年,两个人的感情出现了摩擦,“亲爱的”又变成直呼其名,甚至连名带姓。把姓氏也一起喊出来的时候,多半空气里是弥漫着烟火气的,太太回应的声调虽然还算不得河东狮吼,但是铿锵有力是不容置疑的。开始的时候,这样咬文嚼字地称呼彼此的大名还要尽量避开外人,最近这半年来基本上是不避讳是否有别人在场了。看见他们小夫妻这样地由恩爱走向冷淡,不禁让人担心他们的下一步会是什么。
也有一些夫妻,他们从相识、相爱到结婚,好像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浪漫的气息,仿佛他们从一开始就是彼此一辈子的熟人,甚至几辈子往返轮回都在一起,早把所有的话都说尽了。他们之间没有激情,也不争吵,平淡如水。这样的他们对彼此的称呼也是极没有个人色彩的,两个人如同两棵植物默默地站在一起,让人看不懂他们的情愫,更看不懂他们到底是情到深处无需表达,还是根本就没有情感的涟漪。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真,真的是这样吗?毕竟这世上有太多为了结婚而结婚的人。
我还见过从一开始就彼此直呼大名的夫妻,,或者称呼彼此为“小张”、“小王”,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很自然地由“小”变成了“老”,这好像在我们的长辈,甚至我们这一辈人中并不少见。上小学的时候同学来我家里玩,发现我的父母称呼彼此的昵称感到很奇怪,因为她的父母是称呼彼此“老张”、“老刘”的。
我的一个荷兰朋友,她对自己先生的昵称是“Poepje”——“小屎蛋”。有时候我们聊天,小屎蛋就不经意地从她的讲话里溜出来。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会哈哈大笑,渐渐地我们已经习惯性对她说:“问小屎蛋好!”
夫妻相处自是个人之道,但是朋友的一个“他”还是深深打动了我。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夫妻自是已经相处了几十年的,他还是她的英雄,可以遮风挡雨,他也是她的小力巴,可以呼来揉面。在她看来,这都是天经地义,整个世界都该懂得,岂不知会羡煞许多人!
谢谢友明大哥鼓励!
王妃好!以前我大哥在家帮忙揉面,他一边揉一边说:“俗话说,打出来的媳妇,揉出来的面!”结果结婚以后只看见他揉面,没看见他打媳妇。
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妻,开始的时候整天一起腻腻歪歪,先生对太太的称呼也是“小公主”,“小软糖”之类能甜掉旁观者的牙齿。而太太也配合得天衣无缝,满脸都是甜腻,眼神痴朦不能聚光,好像根本看不见这世界上还有其他的人和事。说话的时候声音细如游丝,仿佛她是一阵风就能吹断了的拔丝糖人。
哈哈,可爱的称呼,祝福你们!
谢谢柳溪郎!我比较爱吃青菜,爱思考,呵呵!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