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在人为

人世间所有事情的成败完全在于每一个人是否能够努力去尝试去想然后脚踏实地的去做!
个人资料
yongbing1993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文革中万吨《风庆轮》远航成功

(2023-06-02 04:10:39) 下一个

文革中万吨《风庆轮》远航成功

 


在首架《中国制造》《运10》经历了130个起落,170个小时飞行,并多次飞抵西藏运送救灾物资”的同时,《中国制造》的国产万吨轮经失败两年之后,于1965年由江南造船厂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船交付试航,1969年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1973年底,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完成一万吨级远洋货轮《风庆轮》。

《风庆轮》是在文革时期的1973年底,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完成一万吨级远洋货轮《风庆轮》,接船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远洋局的走资派提出《风庆轮》先跑近洋运输。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同交通部发生争执。最后在工人船员的坚持下,于1974年5月4日,经国务院批准,《风庆轮》在更换部分部件后首次由上海远航罗马尼亚。9月30日,《风庆轮》远航顺利返回中国,上海组织了盛大欢迎仪式,《文汇报》、《解放日报》接连发表文章,宣称“我国近代造船工业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尊孔崇洋与反孔爱国斗争的历史”,批判走资派掌管的交通部奉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洋奴哲学”,要“彻底批判代表儒家卖国主义路线的崇洋媚外思想”。《红旗》还发表由上海市委写作组以《风庆轮》党支部名义写的《扬眉吐气的三万二千里》一文,并在编者按中说《风庆轮》远航“对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之类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思想是一个有力的批判,它的意义决不限于造船业和海洋运输业”。上海还组织10余万人上船参观,扩大影响。

之后,上海发起了对交通部派遣到《风庆轮》上协助远洋工作的李国堂和顾文广的围攻。李、顾两人因拒绝在造船问题上批判国务院、交通部。风庆轮返航后,李、顾被扣留在上海并遭到批斗围攻。围攻群众提出要揪后台,规定“不批透不准回北京”,把矛头指向周恩来和当时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副总理邓小平。事实证明,走资派邓小平篡权上台后复辟资本主义私有化之后,将造大飞机大轮船的项目都下马了。之后在美西方帝国主义和老牌资本主义打压下,近几年又重新拾起来了。芯片至今还被卡住脖子,想当初新中国毛泽东时代的半导体并不落后多少美西方。

《风庆轮》全船共61人,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远洋船员,其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占总人数的70%。他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职守,以朴实的爱国热情,为国争光,为远洋运输无私奉献,长年累月的奋斗在远洋战线。

《风庆轮》启航后,遵照上级指示,先后召开了航前会、党支部委员会和群众大会。学习以安全航行为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技术措施。5月13日《风庆轮》抵达新加坡锚地,在加油补淡水的同时对机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维修,为顺利通过印度洋做好准备。15日离开新加坡。航行中,船舶党支部按照经过上级批准的学习计划,先后组织船员学习毛泽东给江青的信:“我的一点意见”等学习材料。传达了上海市工交组下达的指示和交通部、远洋总公司的文件。

5月下旬,“风庆”轮航行印度洋上,发现主机有三个高压油柱活塞开裂,两个油头裂纹,一台分油机弹子盘严重损坏。经过船员日夜抢修,更换零部件,恢复了正常航行。6月17日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港再次加油补水,进行机械检修和精心保养后又踏上航程。“风庆”轮经过长达1037个小时的航行,先后越过三大洋,绕过好望角,两次穿过赤道,沿途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航程16000海里,历时54天,于6月28日到达黑海之滨的罗马尼亚康斯坦萨港。

《风庆轮》在康斯坦萨港停留19天,借助装卸货的机会,对船舶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更换备件,加以修理。卸完大米后,装载回程货5100吨尿素,于7月17日离开康斯坦萨港,开往保加利亚的瓦尔那和意大利的布林的西港,加载铅、铜和化工品等货物5772余吨,共计10872吨,于8月8日返航。

《风庆轮》返航途中,船舶以工会的名义,开办了船员学习班。组织船员学习毛泽东著作。同时继续抓好安全航行、检查维修和技术管理各项工作。

9月9日,《风庆轮》航至印度洋时,主机一增压器漏水,造成停车,航船失去动力,随风漂荡,当时风大浪高,船体横摇20多度,船位偏离航线52海里,美国军用飞机在《风庆轮》上空先后盘旋侦察3次。全体船员奋不顾身,有的船员把棉被铺到机舱内,经过47小时连续苦干抢修,终于使主机恢复运转,于9月20日抵达新加坡。借助加燃油补淡水的机会,动员船员对机械设备再次进行全面检查保养,调换零部件。9月22日离开新加坡,29日顺利抵达上海吴淞口锚地。

在《风庆轮》由地中海返航上海的途中,8月中旬上海远洋运输公司报告上海市革委会准备举行欢迎《风庆轮》远航归来的群众活动。为欢迎《风庆轮》胜利归来,在上海市工交组的领导下,由上海远洋运输公司和上海造船公司联合组成欢迎《风庆轮》胜利返航活动工作组”,拟定出欢迎计划。9月29日,《风庆轮》抛锚于吴淞口锚地,就在当天深夜12点钟,上海市革委会专门派交通艇,把记者和有关人员送往《风庆轮》,连夜进行采访。同时通知海关、边防和卫生局,把联合检查工作放到《风庆轮》进港之前,缩短时间。

9月30日下午,《风庆轮》奉命进港,上海举行了隆重欢迎仪式。当《风庆轮》开进吴淞口时,上海派出的8条巡逻艇以“八字”形列队前导引航。船上悬挂横幅、彩旗,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当“风庆”轮航经“东海”、“沪东”、“中华”、“4805”船厂和上海船厂时,黄浦江边、码头和船台上,人群雀跃,汽笛齐鸣,口号震天。下午四点钟,《风庆轮》靠妥高阳1号码头,上海市革委会主要负责人集体登上《风庆轮》欢迎慰问,约有2000人拥挤在码头上欢迎《风庆轮》,锣鼓声欢呼声汇成一片,震荡着黄浦江,其热烈的场面,与《风庆轮》从上海港起航时冷落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转载《C919上天 | 说说比运10早生六年的风庆轮截然不同的命运》

作者: 秦明

2023年5月28日,国产民航大型客机C919商业首飞,这一刻迟到了40年。新中国首架大飞机运10的下马,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洋奴们对运10的诋毁和贬低从40年前持续至今,然而他们改变不了首架运10在“130个起落,170个小时飞行,并多次飞抵西藏运送救灾物资”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的事实。

运10即便不完美,还存在缺点,但这些缺点完全可以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进行升级、改进;运10即便再不“成熟”,运10项目都绝不应该下马;运10哪怕不能交付批量使用,也应该做到“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波音和空客成功的关键,就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强大而完善的设计实验体系、极为成熟的反馈——修改——使用——反馈的进化流程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大规模技术人员群体。

然而, 运10项目最终却走向了最糟糕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设计和实验资料数据都被销毁,生产线被彻底拆除,工装设备被拆毁后作为废铁处理掉,研制队伍解散……全国21个省、市,262个单位集体创作、密切协同,十几年技术攻关的成果付诸东流。

而这样的“摧毁”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派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派的几乎一边倒地碾压,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争论与抗争;出生晚了六年的运10(1980年9月26日首飞)与国产万吨轮“风庆轮”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1963年,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首航因为触礁不幸沉没,对万吨轮建造事业的打击十分沉重。

 不过,两年后万吨轮建造事业开始顺利起来。 1965年由江南造船厂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船交付试航,1969年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能源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使运输业萧条,远洋运输也不景气,一条二手的万吨级的轮船花原价的20%就能买来;加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帝国主义放松了对新中国的封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运输部门提出要买一批二手外轮。

如果只是单纯地买一批二手外轮也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暂时有了二手外轮可买的情况下,运输部门的官僚就开始对国产万吨轮横挑鼻子竖挑眼。

交通部所属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买下风庆轮后认为:该轮的主机性能不适于远洋航行,规定其只能在近海航行,这等于从事实上扼杀了国产万吨轮。

船厂工人得知消息后贴出大字报,要求允许风庆轮远航,令远洋运输公司诧异的是,自己公司的海员竟然也要贴自家的大字报。

面对舆论压力,交通部在1974年4月火速宣布风庆轮要“满载”“远航”,让风庆轮运送一万多吨粮食到罗马尼亚,而且启航时间要求就在当年5月4日,留给风庆轮的准备时间只有不足一个月;而另一个更加令人揪心的事实是,风庆轮1973年才建造完工,根本还未进行充分的试航。

不得不说,这一招非常“高明”、非常“老谋深算”。

这下,连力主重用国产轮的上海市革委会主任马天水也紧张了,在80年代批判马天水的文章中记述了马天水的话作为他的罪状,“有人故意下令远航,是要整我们,想要我们好看。”

但是,为了不给反对国产万吨轮的人留下口实,船厂工人和中远船员迎难而上,立刻开始了紧急协作。当时的媒体记录下了这样的场景:

在出航前的时间里,船员们紧张而认真地进行准备工作,进一步熟悉船上各类设备。二副带领一个小组负责维护导航仪器,他们一丝不苟地学习技术。船上各类电器线路,交织如网。电机员朱恒福带领三名新手,从上到下,从船头到船尾,看着图纸,把每条线路的来龙去脉摸得清清楚楚。江南造船厂和各配件厂的工人也纷纷上船,帮助船员熟悉各种设备的性能……

“风庆”轮装载着一万一千多吨大米,运往罗马尼亚。大米是很难运的一种货物,它在货舱里堆藏有两个月,由于船舶航行地区的纬度不同,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气候的变化。在各种险恶的环境里,大副周钧庭带领护粮小组的全体同志,坚持每天三次到五个货舱去逐个检查,根据不同的气温、舱温、米温,适当调节温度。他们在货舱里爬来爬去,累得满头大汗。两次经过赤道时,大舱气温高达四十度,护粮小组的同志日夜注意通风,由于船的水密性能良好,空气调节设备先进,米温始终没有超过三十度。一万一千多吨大米保质保量运到交了货。

在黑海之滨的一个港口,航道狭窄,当地引水员十分担心主机和舵机的性能是否良好。然而,“风庆”轮在船员熟练的操纵下,左右、进退,每一个动作从发出口令到机器运转,都在几秒钟内就准确地完成了。

好望角航程,是对万匹主机的一次严峻考验。主机连续不停地运转了十八天半,在绕过好望角时,又遇到了八级大风巨浪……然而,“争气机”照样锵锵有声地飞快转动,“风庆”轮劈风斩浪,高速前进。

曾经有人诋毁说:“国产船不装备进口的雷达,不得航行远洋。”然而,一天傍晚在波涛起伏的太平洋之滨,根据推算,五十浬外有几个岛屿。国产雷达的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现出几个光点,在四十八浬外正是某岛。船长又移动荧光屏上的扫描中心点,五十浬外的目标也显现出来。在五个月的使用中,国产雷达性能始终良好,完全符合远洋航海的要求。

有人也曾经断定,国产电罗经经不起赤道高温的考验,不适应远航。然而,上海航海仪器厂工人想方设法提高了这种产品的质量,使电罗经的工作温度从摄氏四十五度提升到五十五度,这次航程中工作一百二十天,始终保持了良好的技术状况……

风庆轮下水出航的时刻,交通部门连个像样的欢送仪式都没搞;风庆轮顺利抵达罗马利亚时,《人民日报》却只在夹缝中刊登了消息;风庆轮在返航过程出现了轮船常发的机械故障,返航途中报告已经打回来,有人又借机发难……不过,这些都改变不了风庆轮顺利远航的事实。

风庆轮之后,中国造船业迎来了大繁荣:

1976年,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西湖号”5万吨远洋货轮下水;

1976年马来西亚爱国华侨向上海中华造船厂订购一艘3700吨货轮,成为新中国首个出口船订单;

万事开头难。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国之后就摆着千头万绪的需要《开头》的事要做。文革中万吨《风庆轮》远航成功就是其中一例。否则就不会有2006年中国获得造船订单总量达到1470万吨,首次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跻身世界造船业“第一方阵”。喝水不忘挖井人,得到幸福或利益时,不忘记带来幸福或利益的人。应该对先人的感谢与敬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