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的是非对错99%人民会判断的!
对外关系从来离不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国家的军事实力作后盾,从来就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看得起中国。“文革”期间,有人说是国家的国防建设"停滞不前”的十年,那么来看看“文革”期间在国防科技方面取得了怎样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6年,1月28日,我国的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10月27日,第一枚核导弹发射成功,才使我们国家真正的拥有了核威慑力; 1967年6月17日,中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1971年3月3日,中国成功发射一颗科学实验卫星;1971年8月22日,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首次以核动力驶向实验海区,从此中国海军作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动力潜艇的海军跨入了世界海军的行列; 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回收式地球卫星等。
在毛主席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国防科技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建立起了包括电子、船舶、兵器、航空、航天和核能等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科研实验生产体系,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为队军现代化建设和切实增强的综合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国防科技的突飞猛进,在抗击外敌入侵和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军队建设方面:毛主席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为了消除军队里面的等级制度,中国于1965年取消了军队里面的军衔制,采取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政策,赢得了广大官兵的拥护,提高了大家保卫祖国,保卫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另外,在军队中广泛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人民战争的思想,以及军队自力更生的思想。
在自力更生方面, 1966年5月7日,毛在关于总后的一份批示中指示道:“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
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教社四清运动; 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 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兼起来、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两项,不能同时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通过这些措施的影响,提高了广大官兵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认识和分辨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己动手、减轻国家负担的意识。
文革中在以后“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下,军队积极响应号召,官兵一起动手,基本做到了军队粮菜的自给,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在文革期间我们划归军队建制(包括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应达千万,这是不得了的数字,但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却并不感觉负担沉重的原因就在与此。
另外在“军队要支持左派”的号召下,积极的投身到文化大革命中间,在军队参与地方管理的过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和指示、始终为人民服务。正是通过这样的教育,我们国家的军队才在人民中间受到亲人般的待遇,军民一家亲,其乐融融。
但是,再看现在,一些人一提到解放军就露出鄙视的态度,说他们是兵痞之类,军人的地位也与日剧降。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真实的结果,虽然你可能不会承认这正是在丢掉了毛泽东思想后中国的军队的必然结果。
美国人有一句话说的好,“我们不怕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因为他们永远赶不上我们,但我们最怕中国军队毛泽东化”真实的道出了毛思想在人民军队里面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历史不是精英论断出来的历史,而是客观事实的反映。是非对错,交给历史, 交给人民去判断,交给时间去结论。
按照官方的“十年文革”或“十年动乱”的说法,文革时期在文化上说是"一片荒漠",说那时中国就浩然这“一个作家”,那么请问一下:
写《闪闪的红星》的李心田是不是作家?
写《大刀记》的郭澄清是不是作家?写《沸腾的群山》、《探宝记》的李云德是不是作家?
写《红雨》的杨啸是不是作家?
写《万山红遍》、《海岛女民兵》、《小号手》的黎汝清是不是作家?
写《桐柏英雄》的前涉是不是作家?
写《连心锁》的克扬、戈基是不是作家?
写《平原枪声》、《追穷寇》的李晓明是不是作家?
写《雁鸣湖畔》的张笑天是不是作家?
写《彝族之鹰》的杨大群是不是作家?
写《渤海渔歌》、《燕岭风云》的单学鹏是不是作家?
写《征途》的郭先红是不是作家?
写《分界线》的张抗抗是不是作家?
写《小英雄雨来》(又名《雨来没有死》)的管桦是不是作家?
写《万年青》的谌容是不是作家?
写《高玉宝》的高玉宝是不是作家?
写《难忘的战斗》(又名《粮食采购队》)的孙景瑞是不是作家?
写《青春》、《边城雪》、《戈壁花》、《草原似锦》的张长弓,是不是作家?
写《雷锋的故事》的陈广生、崔家骏,是不是作家?
写《二十响的驳壳枪》(被改编为连环画《一支驳壳枪》)的苗风浦是不是作家?
写《南瓜生蛋的秘密》、《带响的弓箭》的张登魁是不是作家?
写《虎子敲钟》的李田夫是不是作家?
写《海花》的余松岩是不是作家?
写《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并由作者本人改编为电影《烽火少年》)的颜一烟是不是作家?
写《红电波》的谢学潮是不是作家?
写《东风浩荡》的刘彦林是不是作家?
写《机电局长的一天》的蒋子龙,是不是作家?
上面提到的作品,还只是文革时期出版的长篇或中篇小说,当然也有少数几篇出版于文革前,但文革中或再版,或继续发行,或被改编为其它艺术形式广为发行。
比如连环画,在文革时期是很繁荣的,有不少精品,例子也举不胜数。
上述被改编为电影故事片的也不少,比如《大刀记》、《沸腾的群山》、《红雨》、《雁鸣湖畔》、《征途》、《难忘的战斗》等。
《海岛女民兵》被改编为电影《海霞》,《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被作者本人改编为电影《烽火少年》,《闪闪的红星》被王愿坚、陆柱国改编为同名电影。
《桐柏英雄》改编得稍晚一些,电影《小花》上映时,文革已经结束了,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就凭这些影片,说文革时期只有“八个样板戏”,大概也不符合实际吧?
而事实上八个样板戏确实是文学艺术的经典,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这是文革初期的戏曲改革成果。
后期的革命现代京剧《龙江颂》、《杜鹃山》、《平原作战》、《磐石湾》、《红云岗》和舞剧《沂蒙颂》等,都没有包含在内。
也就是说,仅就“样板戏”而言,也不只是八个,而是十几个。此外还有其他许多剧种和地方戏曲,比如那个湖南戏《园丁之歌》,毛主席看过,还带头鼓了掌。直到粉碎“四人帮”后不是也备受推崇吗?
由此可见“八个样板戏,一个作家”这句话,是经不起推敲和检验嘛。你说就浩然一个作家,本意可能是为了抨击和否定那个时代,或顺带贬损一下浩然,但客观上不是把其他许多作家的劳动成果也一起否定和抹杀了吗?
有些人为了某种个人的目的, 全然不顾事实, 全然不顾中华民族的利益和中国劳动人民的利益, 只为自家及儿女先富, 只为一部分人先富, 而且只为少部分人的利益将水搅混捞起私利服务, 放弃了为大多数人服务的信仰和目的, 经过四十年的实践捡验证实了修正主义走资派的真面目。”翻案不得人心”终将会被实践验证!
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从50年代以来的中国一直是迅速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而关键性的建设大都在文革期间。
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差距从没有拉大,而是逐渐缩小。
所谓中国“经济发展步人低谷”、“扩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等等纯系一派谎言。
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以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一、二百年的路程,那么实在不明白,所谓中国“耽误了二十年”一说又从何说起?
中国的走资派们可称得上古今中外特色的谎言制造者。中国的10年文革,已经过去40多年了,有人却用抹杀记忆的残忍方式,给下一代输灌了如今的事实。如今的道德沦丧,信用崩溃,价值观念严重背离的事实,就是掩盖历史的结果。真实的文革被掩盖,人民创造的历史,被纂改。为了一种政治的目的,牺牲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如果谎言可以上吉尼斯记录的话,那么中国政治精英炮制的文革谎言,足可以在这方面获此殊荣。
中国的文盲群体还是不少的,针对性地对那些造谣惑众,所谓的精英分子革命革命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