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华的生母毛氏从农村进城来我家帮带小强,她对这个小外孙尤其疼爱,视之如心头之宝,一次,小强住院,需要挂水,因小手血管太细,某新护士几次扎针都不成功,强儿哇哇直哭,哭得她老人家心疼难忍,竟阻挠护士不许再扎,指名非要护士长来不可,拗不过她,只好找来护士长解决,以后每次挂水,非护士长就不给扎,医院拿老太没办法,只好随她,小强也因外婆的保护少吃了许多苦头。
这年夏天,家里农忙,她要带外孙回农村家里去住些日子,这也是常理,没什么不可以的,于是勇华帮忙整理了几件衣服,送他们上车。我们猜想,小家伙到了乡下一定会感到十分新奇,起码可以看到许多城里看不到的东西,那也是一种启蒙学习呀,本来说好要住三个月才回来的,未曾想才过了个把月,老太就带着小外孙回来了,小强见到勇华,开口就叫“momo”,这是地道的“妈妈”两字的六合土音,想不到小家伙这么快就“入乡随俗”了,再看他两只眼睛上,结满了眼屎,人也黑瘦了许多,心疼得勇华忙搂过儿子,许久才缓过神来。
一家人在一起平静地过了十来天,小强的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老人家这才讲出了这么快回来的缘故:
小强到了乡下自然是高兴之极,和几个姨娘的孩子也玩得很投缘。一天中午,外婆回房间午睡,留下小强独自玩耍,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就玩到了门前的大池塘边,这池塘约有亩把地大,塘里常有鹅鸭戏嬉,可能是这些小动物吸引了小家伙,他就不知怎么搞的掉进了塘里,怪就怪在他在塘里是脸朝上飘在水面,没沉底,也不知飘了多久,被经过的邻居发现了,急忙高声喊道:“毛家老太睡死啦!外孙子掉塘里不管了?!”这一喊才惊醒了外婆,那个惊吓就别提啦,忙七手八脚请人帮忙打捞,好在没溺水,抱上岸就没事了。经这一吓,她害怕了,怕有什么后遗症,在乡下不便处理,就急急地送回南京来了。“我观察这么些日子,感到没问题了,才敢把这事讲给你们听”。老太最后说。真是不幸中之万幸!是孩子有福抑或老太有福?反正已平安无事,虚惊一场,自此,老人家对小强更是细心照料,疼爱有加。
在小强去外婆家期间,平日里,我俩上班,小靖上学,家中便没人了,只有等我们下了班再忙着淘米煮饭炒菜,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思考再三,就想到了试着分派点活儿给小靖干,他读一年级,放学早,让他把饭先煮好,我们回家后,只需炒个菜,时间就宽裕了。那时每家用的都是“蜂窝煤炉”,首先得教会他开炉门,然后是淘米、放水,等煮滚了还得把炉门关小,垫上铁片,慢慢焖饭。这一套程序,对一个才七、八岁的孩子来说,难度的确很大,但小家伙挺聪明,教了几遍就都会了。三个人的米,可以预先量好放在锅里,关键是怕他水量放不准,我们便拿来一根筷子,刻上一道记号,要他煮饭时把筷子竖在锅里,水加到齐记号就行,笨办法倒也挺管用,从此我们下班回家就可以舒心地吃现成饭了,这大概可以算是“平民的孩子早当家”吧!可高兴了没几日,一天回家打开锅盖,看到的是一锅稀米汤,怎么回事,原来是小家伙找不到那根刻着记号的筷子了,就随便放了些水,弄得全家喝了一天稀粥。为防微杜渐,我便把筷笼里的所有筷子都刻上了记号,总不能一把筷子全丢了吧!果真再也没发生“稀饭事故”了。孩子解决了困难,困难锻炼了孩子。
两个孩子的故事,伴着平凡的岁月,倒也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