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写的
现学现用里讲述了我和女儿在南美游玩前一起在基多学西语同住寄宿家庭的经历。那是一次很不一样的旅行,或许也是适合你的一种方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你也可以玩出不一样的南美。
说到旅行方式,我再说说另一个你意想不到的意义,那就是旅行能让我们变得更智慧 。就拿事物的两面性举个例子吧。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会问爸妈, 电视剧里那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蛋。每次, 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总想以逻辑的思维告诉我, 那个人即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 对于这个无解的回答我很抓狂, 只好改问, 那他更多是个好人还是更多是个坏人。我爸妈对此很头痛, 只能敷衍我了事, 并补加一句评语,世上的事哪有纯粹的好和坏。 小时候尚爱钻研数学的我, 对这个答案非常不满,这明明好就是好, 坏就是坏, 怎么给整出个多解呢。当然 ,父母对我的迷惑总会轻描淡写道: 你长大就知道了。
真的长大成人, 我终究开始明白了一些。 面对女儿同样的问题,我试图回答的比自己的父母更高明些, 不止给答案还给出推理的过程。小家伙并不像我当初那样钻牛角尖, 对我的多解回答总是点点头, 是敷衍还是认同, 我就不可而知了。 不过在她八岁的时候, 我终于确信她明白了 。
那是2012年, 在胡志明市郊外古芝地道的纪念馆内循环播放着一个纪录片, 讲述着越南的英雄儿女们如何在恶劣的战斗条件下英勇杀敌,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 解放了受苦受难的越南人民。 如果你出生于七十年代, 是否还记得每到暑假必放的地道战和小兵张嘎?这个纪录片便是这两个革命神剧的浓缩版, 语气高昂,铿锵有力。 主人公更是勇猛, 十四岁的女孩子便可杀敌无数, 令美国大兵闻风丧胆。 那一刻,我八岁的女儿终于脑洞大开,发现越南战争原来还可以这么解说,孰是孰非, 就看是谁讲故事了。
而我,也在越南之行中看到了中越故事的另一面。如果你像我一样还记得对越自卫反击战, 那应该不会忘了我们曾经在自己还食不果腹时,硬从牙缝里挤出了大批粮食捐献给了越南兄弟, 更不会忘记这个兄弟不但不感恩戴德反而反咬一口, 活生生地上演了一番东坡与狼的故事。我很理解,国人对越南的鄙夷和愤怒, 因为我曾经也是其中一员。 但当我带着女儿从北到南穿越越南时,遇到了向导涛, 我了解到了事物的另一面。 涛是个有故事的越南当地人。他曾经有过富裕的生活,无忧的童年,但当满腹经纶的父亲在越共革命中成了牺牲品,他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家道中落后谋求生计的艰难, 以及在一次偶然的官场应酬中竟被坐断了腿骨的遭遇, 让他一蹶不振。 他看到的是越共给越南人民带来的灾难, 而扶植越共的中共不过是助纣为劣的根源而已。很多越南人跟涛一样, 对于中国,他们无从感激。
突然发现, 即便明白事物是有两面性的,我们经常还是会执拗地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去探求故事的另一面,直到我们面对它时,方才顿悟。而旅行何尝不是一个有效而生动的课堂,让我们直视故事的另一面,让双向思维成为我们的常态。 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