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年代军队干部的行政级别和军衔的关系
在谈到军队级别很多网友习惯把级别和军衔挂起来,如:少将7到9级大校是9到10级,上校10到12级等。再比如,查找“魯瑞林”,你会看到“全军唯一享受中将待遇(行政6级)的少将级军官”的说法,但这类说法是不完准的。
在50年代,军队并没有实行(国家)行政级别,52年定的是军队级别:军委主席级, 大军区级,正兵团级, 副兵团级,......
虽然军队级别和行政级别有对应,但工资额是不同的。在军官转业到地方时,是根据军队级别和职务定行政级别的,军衔不是定级考虑的因素。军衔就像学校的教授头衔,教授级别可从(高教)1级到6级;副教授的级别也可能比教授高;同样,某一军衔如少将可有几个级别,少将的级别也可比中将高,中将的级别也可能比上将高,等等。我将根据有关资料的分析,会给出上校到上将每级军衔可有的最高和最低的级别的实例。
52年军官根据职务和资历评定了级别,定了哪一级后来就拿那一级的工资,而55年的军衔是根据级别(加职务资历)评的,而且是一级多衔和一衔几级,我们知道正军级(或行政7级)那多少工资,但你不能确定一位中将的工资是多少,因为行政5级6级7级都有可能。55年授衔将军的军队级别网上已有完整的资料,65年取消军衔改靠行政级别后的资料缺乏,加上原有的对军衔和级别关系的误识,就有了“全军唯一享受中将待遇(行政6级)的少将”的说法,其实定行政6级的少将有好多位。
军官转业定级时是只看军队级别和职务的,见表1:如师长转业:10到12级(正师级10级,副师级11级,准师以下12级),和军衔无关。
从表中可知:团级副师长是13级。
65年取消军衔时,中央军委发出的《关于改革军官薪金制度的决定》,将军官现行级别改定为国家机关行政干部级别(也叫“降薪定级”)。并制定了靠(行政)级标准,该标准只考虑当时职务和原来的军队级别,不考虑军衔因素。先把标准列下,再按一些军官的具体职级资料套标准来看某级军衔可有几个行政级别。
靠(行政)级标准:
定级幅度 原级别 职务
1. 四级或三级: 原大军区级, 现任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五级或四级: 原正兵团级, 现任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
2. 五级: 原正兵团级和部分副兵团级,现任兵团司令员、政委以上职务;
3. 六级: 原准兵团级和有的副兵团级、正军级,现任兵团司令员、政委以上职务;
4. 七级: 原副军级和有的正军级、准兵团级,现任军长、政委以上职务;
5. 八级: 原准军级和有的副军级,现任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主任以上职务;
6. 九级: 原正师级和有的准军级,现任副军长、副政委、军参谋长、主任以上职务;
7. 十级: 原副师级和有的正师级,现任师长、政委以上职务;
8. 十一级: 原准师级和有的副师级,现任副师长、副政委、师参谋长、主任以上职务;
9. 十二级: 原正团级和有的准师级,现任副师长、副政委、师参谋长、主任以上职务;
10. 十三级: 原副团级和有的正团级,现任团长、政委以上职务;
......
根据这个标准,我们可以分析出每一军衔最高和最低的级别。
上将:3级乌兰夫(中央人民政府委员),4级宋任穷(西南军政委副主席),6级陈再道、刘震等,大部分上将是5级。
陈再道原副兵团级,时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按第2,第3条,可5级或6级,陈再道低套到6级;
刘震原副兵团级,时任空军副司令员(相当于兵团司令员),可6级可5级,定6级正常。刘比陈职务低一级。
萧华时任总政治部主任,按第1条是可定4级的。
中将:
徐立清,原正兵团级,时任总政副主任,按第2条定5级的。
原副兵团级的廖汉生时任北京军区政委、吴法宪时任空军司令员、刘志坚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可5级或6级,都高套成5级。
中将大部分是6级和7级,因为中将的原最低级别是正军级,65年改行政级别时正军级都是7级以上。
所以, 中将最高5级,最低7级。
少将:
贺晋年原副兵团级,时任装甲兵副司令员(相当于兵团司令员),按第2条可定5级;
正军级的魯瑞林时任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张广才时任武汉军区副政委、李迎希时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按标准第3条定6级;
少将定6级的还有几位。
原正军级少将,时任职务不到兵团司令的定7级;大部分原副军级和准军级少将定8级,大部分晋升少将(原正师级)定9级。有些晋升少将定10级:如晋升少将马宁原副师级(空军第二十师副师长),时任空军第一军军长,按标准第7条定10级;
晋升少将王振东,原副师级(45军133师副师长),65年任54军副军长,定10级;晋升少将方铭,原副师级(空军陆战第1师副师长),1965年时任空降兵军副军长,定10级;
所以,少将最高5级,最低10级。
大校:
吴建初获一级解放勋章(原军级干部:华北军区防空部队政治部主任), 65年石家庄铁道兵工程学院院长(正军)按标准第5条定8级;谢唯进大校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空军工程部政委,定8级;南静之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任第13军政治部主任。65年昆明军区炮兵政委,定8级;大部分大校9级和10级,晋升大校有11级和12级的。如郑希文三级解放勋章(团级),65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部长(师级)按标准第9条定12级; 姚路获3级解放勋章(原炮兵团长)65年任外长山要塞区副司令员(副军),定12级;
张宪章获三级解放勋章。65年任航空兵第10师师长,定12级。
55年获一级解放勋章(军级干部)的大校都可定8级,有十几位;55年获三级解放勋章(团级干部)的晋升大校,都定12级,起码也有十几位。大家知道的“大校营长”岳振华是13级:他原级别是副团级,65年是副师长,因为那时晋衔不提级,按按标准第10条定13级.
所以,大校最高8级,最低12级(不计岳振华的特殊晋衔情况)。顺便提一下:岳去导弹营时已结婚,电视剧《543》让他谈几年恋爱是瞎编。另一个明显错误是最后(肖和杨工)去告诉U-2飞行员尼克松要来中国访问时,他们还挂着军衔,编剧不知道65年军衔已取消了?这个电视剧总的来说还可以。
谢谢这位朋友的讨论,你提的这些问题,我在其他博文中都讨论分析过,有时间的话,请查看。你说肖向荣是行政9级肯定不是,肖向荣是副兵团级,副兵团级一般6级,65年肖是高套到行政5级。 你说的50年代军队工资比地方高是对的,因为部队有最高达30%的军龄补贴。文革前部长,正司局的级别我以前的博文中都有,这里只重复一点,从56年后,提职不提级,而且10级以上没有升过级,所以有些部长只有6级(55年的标准,部长4到5级;副部长5到7级;我另附标准供你参考)。另,廖汉生中将从1954年11月起任国防部副部长一直到1967年。
56年开始工改评级时,科学院是设了特级研究员,工资定为500元,(一级是345元)并第一批评了华罗庚等16位特级研究员,但最后实行新的工资制时,没有特级研究员这级,都成了一级研究员。
另外一个就是教授和文艺界人士除了最高的一级外, 还有一个特级教授的级别, 没有放在这些工资表中。 例如华罗庚在50年代被评为特级教授, 具体拿多少钱我不知道。 肯定是超过360元左右的一级教授。 再如远洋万吨轮船的特级船长(黄君翔)的工资可达600元/月
军队的级别基本上与行政级别有相对应的地方, 但比地方的同一行政级别, 其拿到手的工资金额高2级, 即正司局级(行政9级)的军职,其到手的实际工资金额相当于7级工资(副部长级工资), 但如果脱下军装转为地方干部后, 只能套回行政9级拿工资, 原来拿的7级工资, 回到了9级金额, 这是很多人以为中将相当于副部长的误解。 给你一个实例, 50年代的国防部办公厅主任肖向荣中将, 就是行政9级, 但他拿的是军队工资, 上浮到7级副部长的金额, 国防部办公厅副主任潘振武少将, 就是副司局级干部, 但他拿的工资是8级副部长的金额。 如果他们在退休前转业到地方做行政干部, 这上浮2级的钱就没有了, 分别拿9级和10级的工资。 如果他们一直在军职退休, 可能上浮的那2级金额还能保留。所以你说的正师级是9级干部应该是拿的9级干部的干部的工资, 正师级转到地方后不可能做正司局级干部的。 国防部副部长是没有中将可以做的, 至少要上将, 即上将就是副部长级, 但拿的工资比一般的正部长还要高(可以拿到行政5级的工资金额)。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公安部等是大部, 所以这些大部的办公厅主任(正司局级)就是中将级别, 副主任就是少将级别。
50年代的军地对应是:
副部长---- 上将(至今没有一个国防部的副部长是由中将以下的军职出任的)
正司局级---- 中将
副司局级---- 少将
正师级----处长或地委书记
正团级---县长或中央直属部的正科长。
后来的变化就说不清楚了, 尤其是文革期间和文革以后的变化, 已经不能做严格的比较了。 例如文革前, 副司局级干部的任命是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发的国务院任命书任命的, 但现在的副司局级干部的任命就没有国务院总理签发的任命书了, 仅有部或者省市任命,然后上报国务院备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