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街礼拜寺究竟建于何时,学术界有宋、辽、元三种说法。尽管多年来一直存在争议,但比较统一的意见是,目前的规模格局形成于清康熙时期,而且寺的建筑群是由各朝各代逐渐增添的。据史料记载,尤其是明代宣德年间,就曾大规模的翻修扩建过牛街礼拜寺。凡是去过牛街礼拜寺,并且登上过礼拜大殿的人,不知您注意没注意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大殿当中的三扇大门和旁边的两扇小门,一年四季都是大敞扬开着,可令人蹊跷的是,大殿里却从来看不到一只苍蝇、蚊子,甚至连只小鸟都不往进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说起来,这里面有段奇闻异事。
明朝时,牛街原名叫柳河村,为了方便叙述,这里暂且还称它为牛街。
话说大明宣德年的一个春天,经过牛街广大穆斯林教众多年来的集资与捐募,翻修和扩建礼拜寺大殿的土木工程已准备就绪。各种木料及砖瓦沙灰堆积在礼拜寺门前的空地上,选定下个主麻日(星期五)正式开始动工。翻盖礼拜寺大殿的钱来得很不容易,都是这几年从牛街老百姓各家各户筹集来的。负责这项工程的工头叫李禄,人称李八爷,知道这事的分量,所以一点儿都不敢大意。他特意在街里找了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在礼拜寺门前搭了个帐篷,轮班吃睡,不离人的看着。李八爷这么做,完全是因为选来做大殿房坨的两根原木。这两根原木产自四川峨眉的深山老林里,坚实如铁,重达千斤,买的时候花了不少银子。前几天从大通河桥底下,雇了二十多个膀大腰圆的脚夫,花了两天功夫才拉来。这两根原木就跟双伴儿似的,身长都是两丈六,粗细也都是一尺五。最让李八爷可心的是,这两根木头上下一般粗,没有大小头儿。绝对是盖房作坨的好材料。有一天,老木匠许三巴用刨奔儿准备给其中一根圆木扒树皮,一刨奔儿下去,突然闻到一股香气。他疑惑了一下,没当回事。但随着树皮一块一块扒下来,那股香气却越来越浓,直往他鼻子里钻。他扒下身子闻了闻已变光滑的圆木,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竟然扑鼻而来,浑身上下顿时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不大工夫,听到消息的街里人就仨一群、五一伙儿把料场围了个水泄不通。大家都很稀罕,纷纷扒下来闻那两根带香味的木头,都啧啧称奇,最后连地下的树皮也被大伙儿捡的一干二净。老木匠许三巴得意的说,这是罕见的金丝楠木,又结实又带香味儿,不招虫蚁。他不仅赞不绝口,还顺口给这两根木头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龙凤木。看到这儿,您就应该明白,为什么李八爷这么下心思了。因为这两根“龙凤木”实在是太稀缺、太金贵了。用它们做礼拜寺大殿的房坨,那是在合适不过了。不料想一传十、十传百,牛街回民买了两根金丝楠“龙凤木”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没几天就传遍了北京城。
临动工的头天早上,李八爷披上夹袄刚要去工地,打夜更的赵秃子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推开屋门就喊:“八爷,了不得,出大事了!”李八爷问道:“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慢慢说!”等赵秃子喘着粗气把来龙去脉一说,老爷子也沉不住气了,连鞋都没提上,就撒鸭子往礼拜寺跑了去。原来大明戒律规定金丝楠木只能由皇家专用,一个住在牛街北边儿石附马桥的户部侍郎杨晋听说了牛街“龙凤木”的事,就以“越制”为名,将此事上奏了朝廷。恰巧这一年,明朝廷派丰城候李贤,成国公吴中作督卫,正在昌平天寿山下统领数万军民营建明英宗朱祁镇的陵寝—景陵。当时负责营建景陵的都督叫沈淸,正在为建造明楼缺两根金丝楠木犯愁。得到内府的奏报,马上派了锦衣卫到牛街查办。这不,李八爷匆匆赶到礼拜寺时,就远远看到锦衣卫的四五个兵士提着刀,看守着那两根“龙凤木”。一个看似头目的军士听说李八爷是这儿管事的,立码儿变的横眉立目、撇着大嘴不容置疑的说:“你这两根木头已被朝廷征用,明儿早上就拉走!”一句多余的话没有了。急的李八爷干咽唾沫,知道现在说什么也没用了,他使劲一拍大腿,“嗨”了一声,就蹲在了地上。
官府要拉走“龙凤木”的消息传遍了牛街,男女老少一个个唉声叹气,干瞪眼没辙!大伙儿的脸上都愁云密布,连天儿都变的阴阴惨惨的了。那年头儿,“越制”是杀头的罪名,谁敢站出来和官府说个不字呀!大家只能默默求真主慈悯,希望牛街的穆斯林们能得到主的搭救。晚上掌灯以后,官府留下了两个军士看守,其余的全撤了。当官儿的一走,两个小兵就懈怠了,坐在帐篷门口和赵秃子天南地北的侃上了。不知不觉交了三更,猛然间刮起了一阵风,天上还响了一声闷雷,眼瞅着一场雨就要来了。赵秃子是打夜更的,不敢耽搁,急忙钻出帐篷,给四周的土木材料苫盖。李八爷为了“龙凤木”的事在家翻来覆去睡不着,看要下雨,也打着灯笼赶来帮忙。两人七手八脚忙活完了,李八爷心里还有点儿不踏实。等赵秃子进了帐篷,他又打着灯笼四周转了转。见都笘严实了,刚要转身回去,猛然发现从南边过来一个人,李八爷定睛一看,原来是个身穿白衣白裤的白胡子老头儿,不像是牛街人。看年龄得有七八十岁,但精神矍铄,面目慈祥,红唇白齿,须髯飘逸。李八爷见他头戴礼拜帽,知道是个穆斯林,连忙和他互道了“色俩目”,想把老人让到帐篷里坐会儿。老人摆了一下手说:“不啦!我不是本地人,头几天听说了龙凤木的事,就想过牛街来瞧瞧。”一提龙凤木,李八爷一肚子委屈,至于老人是那儿的人,为什么走夜路,都顾不得问了,就简单节说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边说边把老人带到了龙凤木跟前,指给他看。老人捋了捋雪白的胡子,低下头看了看,微微一笑说道:“谢谢您啦,东西我是看见了,但麻烦您先去给我倒碗水喝!”李八爷一听,赶忙回到帐篷里,倒了一碗水出来。两个兵士也听到了动静,钻出来瞧了瞧,看外面是个老头儿,就回去了。老人接过水喝了一口,猛然间“噗”的一声喷了出来,恰巧全喷到了两根龙凤木上。李八爷正纳闷儿,天上突然又响了一声闷雷,斗大的雨点儿跟着就下来了。他想把老人赶紧让到帐篷里,没想到老人捏了捏他的胳膊,只说了一句话:“八爷,你的心病已除,我也该走了”就转眼间消失在漆黑的雨夜里。只剩下目瞪口呆的李八爷像个木头人似的愣在那儿啦!
第二天一大早,都督沈清从昌平派来的将作大匠(管工程的官)连人带车到了牛街,装车之前,他仔细查验了这两根被传的神乎其神的所谓“龙凤木”。结论是:这根本不是什么金丝楠木,也丝毫没有任何香味儿,只是普普通通的两根木头。等垂头丧气的官兵撤出牛街以后,李八爷和闻讯赶来的很多牛街百姓都一头雾水,大家围着木头看了又看,闻了又闻,都感到很奇怪,怎么一点儿香味儿都没了呢?尤其听说这并不是金丝楠木,心里都多少有些失落。天放晴了,太阳也升了起来,翻建工程按原计划开始动工。李八爷还坐在一边儿琢磨,嘴里不停的念叨着:“水,水......”。他猛然间恍然大悟。使劲一拍大腿,嘴里嚷了一声:“哦—!”把周围的人们吓了一跳。只见他三步两步扑倒木头跟前,扒下身子闻了闻,一股淡淡的香味儿随之而来,他脸上立马儿绽成了一朵花儿,乐的像个小孩子。紧接着他诚惶诚恐的面向西方,虔诚的默默念道:“安拉乎,无所不在、万能的主啊!”
数月以后,翻建工程如期完成,两根“龙凤木”也稳稳当当成了礼拜寺大殿的房坨。至于它是不是金丝楠木,至今无人考证过。不过,五百多年来,大殿里见不到一只苍蝇蚊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据有些乡老说,在大殿上礼拜的时候,经常能闻到一股飘散的香味儿。
户部侍郎杨晋后来被都督沈清以“徇情邀誉、错谬无比”参了一本,宣德皇帝下旨曰:不行查明,径先申报,殊非大臣实心任事之道,虽有加级记录,冒昧之咎,亦所难辞,着杨晋革职留任,钦此。
被白衣老人捏过胳膊的李八爷,后来以九十九岁的高龄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