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京人,不能不提到旗人,也就是在八旗军籍的人员。“八旗”即“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八旗。清太祖努尔哈赤当年起兵时,将所属军队按旗帜颜色加以编制,编成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兵力大增,又在天命元年的前一年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开始建立起八旗制度,一旗相当于一军。不过旗人不仅仅是军官和士兵,也包括他们的家属。八旗制不是单纯的军事组织,而是军政、兵民合一的组织。
最初的八旗军队中也有一些归附的蒙古人和汉人,后来随着后金国领土的日益扩张,归顺的人口也越来越多,到了清太宗天聪九年,清廷另外建立起蒙古八旗的编制。到了清太宗崇德九年,清廷又把归顺的汉人集中编为汉军八旗。这样满、蒙、汉三个民族的士兵共编为二十四旗。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城时,八旗军队的总兵力约为20万人,其中约有10万多军队驻扎在北京城内外,称为“禁卫八旗”,另一半军队驻扎在各省省会及一些大城市,称为“驻防八旗”。
驻扎在北京城的八旗军队分为专门负责保卫宫廷的侍卫亲军和守卫京师政府各部门的兵卫。兵卫又分为护军营、前锋营、骁骑营、步军营。康熙、乾隆年间又增设了健锐营、火器营、虎枪营等特种兵部队。
1644年清军进入北京城后,强令居住在内城的汉民迁移到外城居住,将腾出来的内城房屋分给八旗官兵和他们的家属居住。八旗的驻地分别位于:正黄旗——德胜门内;镶黄旗——安定门内;正白旗——东直门内;正红旗——西直门内;镶白旗——朝阳门内;镶红旗——阜成门内;正蓝旗——崇文门内;镶蓝旗——宣武门内。两黄旗的地位最高,所以驻扎在内城北部,两蓝旗的地位最低,所以位于内城南部。两白旗、两红旗则位于东、西两厢。八旗又以北京城的中轴线为界分为左右两翼,线东为左翼,线西为右翼。在各旗的驻防区域内,满族人一般居于靠近皇城的地区,蒙古人居于其外侧,汉族人居于最外侧。这样一种布局将北京城变成了一座层层设防的大兵营。
八旗军队的编制是以300名士兵为一牛录,由牛录额真统领,五个牛录为一甲喇,由甲喇额真统领。五个甲喇由一名固山额真统领,固山额真手下设两名梅勒额真。固山额真就是一旗之长,每旗的士兵为7500名,清太宗时又稍微增加了一些。固山额真是满文音译,即都统。梅勒额真是副都统。甲喇额真即参领。牛录额真即佐领。佐领下边还有骁骑校、下士、兵丁。佐领是基层长官,所部旗人的一切事情都由他管理。按照他所统辖的士兵人数来说,相当于现在军队中的营长。但是他还要管理士兵们的家属,所以他又像一个大家长。
满洲八旗每旗都有都统一人,副都统二人,正副参领各五人。佐领的人数各旗不尽一致,从七八十人到九十多人。蒙古、汉军八旗从都统到佐领的人数大致与满洲八旗相同。禁卫八旗军队中设有前锋、护军、亲军、步军、火器五营,是从满、蒙、汉各旗佐领部下的士兵中抽出一部分组成的。各营另有统领管辖,不属于本旗统领。前锋营专门担任出征任务,护军营担任扈从护卫任务。亲军营是皇帝直接指挥的军队,由领侍卫内大臣总管。火器营配备有枪支,负责攻击远距离的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