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园路上有着众多设计各异的住宅,愚园路上也住有众多大家,从科学大家到爱国志士再到文人墨客直到国民党汪伪政府要员,都为这条不足三公里的马路注入了各种特殊的印记。
歧山村,愚园路最著名的弄堂之一。从1924年初开建五幢独栋花园别墅,到之后陆续建起的70幢中西式楼房,可谓各有风采,而外立面的混搭风格更让人得以看到这条弄堂的与众不同之处,清水砖墙,红砖墙,拉毛墙,更有鹅卵石墙,深浅不一的鹅卵石,在不同的天光里隐隐折射着不同的光彩,而歧山村“标配”的钢窗蜡地,考究的壁炉,还有每个庭院里的花木扶疏,都营造出了这条弄堂既亲近又独立的邻里空间,正因着这些生活品质,这条弄堂当年吸引了众多晚清遗少,军政要员,文人墨客,富商豪客云集于此。
如要要细细描述这条弄堂的人物实在太多,只能挑出重要人物。
这条弄堂里,曾经住着科学大家钱学森先生,也有来自东北的爱国实业家杜重远先生,更有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鼻祖,隐居于此半个多世纪的北山楼主人施蛰存先生,当然,还有以上海滩神秘人物岑德广为代表的汪伪政府期间的政治人物。
曾经看过一个描述当时钱学森先生这样一批有志青年如何突破千难万阻学成归国的纪录片,美国政府派出的特工们全程盯梢百般阻挠钱先生归国,镜头拍到了钱先生把在美国几百公斤的家当悉数托运以示回祖国之决心,而行李托运之前,已被美国特工们仔仔细细检查了个遍,其严苛程度,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能很难想像,教科书甚至连一张草稿纸都不允许带上归途。而这一批人得以最终回到祖国,还是由周总理牵头,历经数次中美不断升级规格的外交谈判,并以中方率先释放11名被俘的美国飞行员以及钱先生藏在寄往比利时亲戚的信件里的一张小纸条表示回国的迫切心情才得以最终安全回到上海的家,而这个家,便是纪录片镜头定格的,钱老由美国寄回几百公斤家当的收件地址,愚园路岐山村。
歧山村的住宅,是钱先生外公的产业,钱先生在这里复习备考上海交大成为他报效祖国的启航点,然后他从这里出发去到美国,再从美国启程回到这里,然后再从这里出发去到北京,开始他为两弹一星做出卓越贡献的漫漫征程,可以说,歧山村这幢小小洋楼,虽然钱老的居住时间并不长,但却是他一次次充满希望的出征和拳拳爱国之心回归的圆心,也是他每一个里程碑的最忠实见证者。
而在岐山村里,还有一位来自东北的爱国志士,实业家和文化人杜重远先生。杜先生寓居于此,得以结识了同住愚园路上的沈钧儒,之后又结识了莫逆之交邹韬奋,胡愈之等爱国人士。西安事变前,杜先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多次和张学良秘密会晤,杜先生可谓是西安事变发生的推动者之一,没有他最初的穿针引线和对张学良不断的影响,甚至可能就不一定会有西安事变的发生,然而杜重远先生在此事件里的影响和贡献,并未被很广泛的知晓,实为遗憾。而杜重远先生在愚园路上的另一套别墅,则低调地安坐于愚园路中段,严家花园旁边的绿荫深处。
这条弄堂有着各专业各行业的大家,爱国者,却也住着汪伪政府期间的二号,周佛海的重要军师,上海滩最神秘人物之一岑德广。这幢洋房,是岑德广之父,两广总督岑春煊的产业,作为清朝一品大员的岑春煊,虽一度深得慈禧赏识,但他在辛亥革命之后,为国民政府提供了不少帮助,然岑德广在其父去世后,立刻投到了周佛海门下,步步的高升似乎终于实现了他做大事的愿望,然而,这个世间,多的是福祸相依,抗战胜利后,岑德广被国民政府判处汉奸罪判监入狱,之后得英国人暗助,也有一种说法是买通狱警,总之,他入狱后逃离,远赴香港,也自此永别上海。
而在这条弄堂里,还居住着一位隐士,一位颇受海外关注的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被称为文坛三剑客的施蜇存先生,作为亲历中国文坛变迁的“活化石”,一位小资西化的绅士,他安静地久居于此半个多世纪,低调地做学问,面对各种动荡和艰难,却平安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以百岁高龄辞世,让人心生很多感慨。
如果去了解施先生的学术经历,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充满了矛盾,这似乎也是那个时代的文人一个有点共性的可能特点吧!上了四所大学却都没毕业,精通外语翻译了不少著作,却钟情于中国古典文学潜心研究唐诗宋词,以传授古代文化立身却以现代派扬名,而从健康来看,虽身体多病,却长寿一个世纪,他的种种往事里,不难看出一些密码端倪,比如,他那有趣的灵魂,我以为这点是足以影响甚至在跌宕一生里保护自己的关键之一,而在风云变幻里,能有颗有趣的灵魂已实属不易,要一直保护好它不受影响不受污染则更为艰难,施先生是这方面的大家。然后,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其实这点和他所拥有的有趣灵魂相辅相成,由心而发的真正爱好,而非人云亦云的附庸风雅,支撑着他度过许多寂寞的困境日子,而他性格里自由的境界和豁达超脱的心态,也使他彻底看淡过眼烟云的得失和名利。而这些,也得以让施先生即使面临一个又一个人生磨砺和苦难,依旧可以好好地生活下来。
细数从反右开始到文革,施先生被赶下大学讲台,一幢房子变成了只有小小的三间外加一个晒台,没有一篇文字准予发表,没有一本著作问世,期间还被各种不同场合不同地点批斗,甚至连当时极为重要的报纸都加入讨施行列,但是,虽历经沉浮,他始终坦然豁达宽容。凡事多有双面效应,当一个人在逆境时,往往也是最大提升自己潜能的时刻,施先生用20年的孤独和沉寂,得到了他人生中收获最丰的20年,他不但凭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更是在那沉寂的二十年,远离尘嚣,潜心于自己的爱好,我想,他的兴趣爱好,在那时,已经是助他渡过难关的最大精神支柱之一了吧,不管被批斗得如何火热,被排挤到何种程度,他都可以在自己的爱好里,寻得一方安宁和快乐,只要批斗一结束,他就可以回家进入个人的精神世界,而那一刻,他就是那个精神世界的唯一King。
盛世时入世,但在需要时,带上自己真正的爱好远离尘嚣避世,全心发展自己的爱好,这在今天看来,越发觉得是面对变幻莫测世界的一个非常智慧的做法,联想当下纷繁的各种复杂面前,或许,施老的这个自由境界和超然心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很值得有心人去真正体会。
小小一个歧山村,短短一条愚园路,却似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迁的缩影,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相继离开,但是,他们或书写或改写的历史,却通过深深的弄堂和无声的建筑,告诉后人们那些可触摸的往事,尽管建筑不会说话,但是建筑有温度,这个温度,就是那些往事里,那些建筑深处的人和事,当你去近距离触摸去感受的时候,它们便会用特别的存在方式:陪伴时光一起走过的一砖一瓦,一门一窗,告诉后人们,这里,曾经,发生。。。。。
后记:在这混沌迷茫的一刻,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心爱之物,去热爱,去享受,在这短暂的停摆面前,用这些真正由心而发的热爱,去照亮自己心间的清朗世界。
意大利希腊法国英国的古迹和历史实在吸引人,尤其是古罗马,即使放到今天来看,不少理念依旧周到和超前,不可思议的伟大。还有布拉格的古迹,也是极为向往之地。
我之所以想用一段时间而非几天呆在那,就是想体会那里真正的生活,如你说的,搭公车,去集市,看古迹,和当地人交流,自己做饭,乡间漫步,旅者和住客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
没错,第一个视频的开头就是你说的那样,我当时的第一错觉是思南路。
大谢二郎,三段视频都立刻收藏,我早已经想过,到时,我会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每天的收获,包括无所事事的发呆^_^,哈哈!
普罗旺斯多罗马遗迹,且修葺完好,像nimes的神殿竞技场,城外的水道桥,全是一等一名胜,市内马路是不是有眼淮海路及两边内街的味道:)当地交通也算方便,不赶时间,搭公车也是不错选择,可到大小村落市镇,初春晚秋时游客不多,没有浓荫,古建筑棱棱角角细节都看得清清楚楚,喜欢随心所欲走走,正当其时。
真是和二郎想一起去了!我未来的旅行计划之一就是想等以后有时间的时候,去南法租个房子小住上一两个月,“思考和发呆”,感受不一样的世界和慢节奏。你分析得很对,我没想到两者间的联系,除了木有20路(^_^),哈哈!你的留言和视频,更坚定了我这个预想的计划。
似乎很多时候,往往在拥有时觉得稀松平常不以为然的事物,却不曾想在未来的某一天,会只剩下怀念那些曾经垂手可得的存在。
这个当下,一看互联网可能又容易各种忍不住,所以我试着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写愚园路也是让我心静和快乐的一部份吧,就如同我们这些朋友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的许多感想一样,简单而快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QFGjzyBlQ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HKvA-NeH4
当地虽有意更新愚园路,资本进入品牌入驻,要让它变成什么艺术创意地标,甚至那个什么广场之类的,但总觉突兀,而有些弄堂现在的一些发展情况,真是无奈却又似无解。目前唯一基本保有原貌的可能就是衡山路沿线,特别是衡山宾馆辐射的那几条小路,还能基本展现曾经的模样吧!
岐山村的确已经离静安寺有点距离了,在愚园路中段偏西,这几年回国,只要有机会和时间,总会走全程,小时候可是坚决不会的。
我在回复土豆的评论里说可能是因为被噤声二十年的缘故吧,也因此而似乎更是墙内开花墙外香。
刚刚去看了你两篇新文,很喜欢,邬达克系列可以给我充电,而江浙风情就是于我而言永远都不会看厌的自然,我一直想以后有机会可以在杭州周围买个小院,听溪水潺潺鸟儿啼啭,近看有青山翠绿,远望阳光在远山的薄雾间随风穿行,最好小溪边再来片竹林,真可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啊!
歧山村,我好像没走过那里,离静安寺比较远吧?施蜇存我也不知道,我得好好学习。
“尽管建筑不会说话,但是建筑有温度”,太同意了。这么巧,也发了一篇有关建筑的。
赞你强大的记忆力,吃了好多核桃吧?嘻嘻!是的,我曾经和迩东一起合作过一篇篱笆文,被你一提醒,我马上想“鲜格格”地把它给找出来,只是音频在迩东那里,她的博客好像好久没有继续更新,但可能油管上还有这段视频。
哈,就是,一叔看来是改不了的贪玩爱贫特性。我想到小时候大人带着我慢慢地沿着安静的愚园路到南京西路或者华山路,20路去中山公园,特别怀念那些时刻。你眼睛已经很大啦,下次再回去的时候,可以再去慢慢走走看看,不是等等看看呀。:)
相比几个比较严重的地区,我这已算是相对安全,但现在这时候,哪又有绝对的安全呢,只能尽量小心,同时休息好增加抵抗力,在这非常时期,我们好好保重就是对医生护士的最大贡献。
其实,我还要弱弱地提醒一下叶子同学,我特别想看枕流公寓的故事。。。
等等好才情,文采斐然,金句通篇,从中学到很多,手动点赞!
土豆说到的这点和我一直在想的不谋而合,我想到的一种可能是因为在施先生最能创作传授的时代,却被迫沉寂了二十年,那完全沉默的二十年,没有任何可见天日的作品准许在大陆问世,所以读者基本没机会多了解他,也因此他的过往作品和名声就更多地落在了海外。他和鲁迅先生的过节,或许连鲁迅本人也不会想到,一场原本的学术骂战,最后会一定程度影响到施先生的未来。而洋场恶少相比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似乎,好像,已算是比较手下留情了。
这篇文是为了八篇愚园路的队形,为了可能的下一篇,非队形的,土豆同学常说的找抽文形式,而马上贴的,谢谢豆苗同学鼓励,我继续努力然后天天向上,哈哈!
一些老洋房随时间流逝,的确更多的是金玉在外,而内里就看各房子的造化了,像严家花园那样的属非常幸运。往往是就算能买,也不一定能够承担每年高昂的维护费用,就如诸多欧洲庄园,或者就看上海的话,宝庆路三号严家花园,都有这样的阶段,真希望每一座有价值的老房子,都能拥有他们各自的好运。
你的朋友真是很幸运也好优秀,才能拜到施先生门下,现在想来,关于施先生,真是可以写出几大篇文字而不是在一篇里面,而他的低调,甚至弄堂里的一些邻居,也是一直到他被开批斗会被抄家几次才知晓,原来这位大师住在这里。施先生的豁达超然和生活的智慧,尤其在此时,更让人怀念。完全同意你的描述,其实能从照片里看到气质就更能说明问题,他真的是一位从骨子里透着风雅及平和的智者。
还记得有一次你写了一篇关于上海篱笆墙的文字,由迩东娓娓朗诵,也是意境非常。
等等那里疫情如何?好好保重!
读等等的“小院与其主人”的故事,会想到城里“元亨利”网友的“原始资料”找寻工作,两位都很棒,那种孜孜不倦风格!!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11378/202004/16670.html
钱的故居群租惊动了媒体,新里老洋房近些年都修葺过,不少是金玉其外,里厢就看各家各户的运气造化了。
岐山村,在2002年又住回上海期间,好像进去过,带着相机在那里拍过照片。当时,可不知道有那么多的故事深藏其中。谢谢,等等:书写的一个,一个曾经住在愚园路上的名人的故事。
在95、还是96年?一位认识的朋友给我们看过一张照片 - - 他和施老先生的合影,说施蜇存是他的老师.... 当时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过老先生气质真的很好,印象深刻。
菲儿敏锐,这段话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这篇文其实是我第一篇时写的,半年了,当时觉得长就分成了两篇,但迟迟没贴,直到前不久,世界突然发生了太多的事情,我便想到了施先生的许多,之前的文我只写了一小部份关于他,然后最近修改加了很多,可能之前迟迟未贴就是冥冥中在等这个时刻吧。我前一阵一直尽量少看互联网信息,在此刻纷繁混乱的世界,一定的避世不失为一种可以的选择。:)
谢谢你们的留言,我搞定了回复你们呀!
“盛世时入世,但在需要时,带上自己真正的爱好远离尘嚣避世,全心发展自己的爱好,这在今天看来,越发觉得是面对变幻莫测世界的一个非常智慧的做法,联想当下纷繁的各种复杂面前,或许,施老的这个自由境界和超然心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很值得有心人去真正体会。”,说得太好了!
结尾也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