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列在首页上。谢谢。
一直追着新浪排球的文字现场直播。到第四局的时候就一直没有更新最后的结果。不知道为啥。后来来搜狐的体育新闻中看到了下面的消息。祝贺这些家乡的女排姑娘们在全运会上以8战全胜的成绩夺得冠军。并成为继四川女排后连续三年获得全运会冠军的队伍。
其实现在的排球队远没有70年代中期排球队多。奥运金牌战略限制了集体项目的发展。各种机会的增多加上独生子女政策,家长不太愿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做运动员。想想我们小时候,70年代初正是文革后期,高考还没有恢复。那个时候体育队和文艺队都特别的火。不光是地方队,部队的各大军区也都成立了排球队。排球联赛就分成年队甲级,乙级联赛,青年队联赛,中学生队全国比赛。嘿嘿,就是没有大学生联赛。美国正相反NCAA就分成Division I, II and III.
从开始打排球到现在已经40年了。79年也代表天津队参加全运会成都赛区的预赛。那个时候是四川队拿三连冠的时期,天津队没有获得进京参加决赛的机会。虽然很遗憾,但对我自己而言却是一个机会。教练终于批准了我的离队申请,不然不会有机会参加高考到北京上大学。
衷心祝贺女排的姑娘们。我经历过三从一大的训练,知道这里面要付出的艰辛,眼泪,和汗水。
希望我这篇小文能够把这个令人高兴的消息带给远在天上的母亲。今天是母亲离开我们三周年的日子。想到自己与体育结缘除了我自己喜欢以外,也和母亲支持有关。
上小学的时候我们这个年纪由于文革该上学的时候没有学上,三个年龄段都挤在了一起,人就特别多。到了该上中学的时候,由于中学人太多,不能接受这么多的学生,只能在小学接着呆一年。叫戴帽中学。就在那一年的冬天,我上体育课以后被体育老师留下带到两个看着也像体育老师的面前。他们让我做了一些跑跳的动作就离开了。过了些天体育老师告诉我说寒假在区体校有一个集训让你去。我说去做什么,老师说打排球。那时候还真不知道排球是什么。回家等妈妈下班后我就和她说了。妈妈说是排球啊,那你去吧。要是让你去打篮球那可别去。我问为什么,她说排球有网隔着,没有冲撞。打篮球你身体那么单薄受不了。
我11-12岁的时候长的很快。个子细高整个一个豆芽菜。加上身体并不是很好。多少年后妈妈和我聊天说过她当时的想法是想让我去锻炼一下把身体练结实一些。她年轻的时候特别爱玩,喜欢参加各种运动。跳舞,滑冰,游泳都是强项。她告诉我在大学的时候得过二级劳卫制的奖章。我也记得有一天她下班回家一下子带回来三条很漂亮的毛巾。她告诉我是参加学校的田径运动会得的。100米跑,跳远,和铅球都得了第二名。后来我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时也是在短跑,跳远和铅球,标枪项目上拿名次。嘿嘿,跟着老妈的步伐。
参加体校集训很辛苦,那时是冬天,外面冰天雪地的手在外面一会儿就冻得不行。仍然记得我的启蒙教练带着手套给我们做传球示范的样子。那时场地的周围都是雪。集训下来教练从40多个学生中挑了12个做为正式的队员我是其中的一个。他们想把学生都集中到一个中学里面便于管理。那所中学离我们家很远,教练来家征求她的同意,她点头了。就这样我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训练的运动员生涯。73年体校去大连比赛,是我第一次离家随队做船去。回来的时候遇到五级大风,到家时人非常饿和疲惫。记得最清楚的是吃妈妈做的烧茄子。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顿饭。老妈常说会吃就会做。保证吃身体才能好。再省也不能从嘴里省。这点咱也是跟着老妈的步伐走。
进入体校不久就又上了一个台阶,参加市级中学生队的集训。半天读书半天训练。那个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是很好的,估计如果像现在一样有高考,也许会一直念书上大学。但这个时候参加的两次比赛活动让我非常想进入专业队。一次是当时的四川队来津做访问比赛。我们做为小队员也去看球。当看到她们在场上穿着写着自己省市队名称的队服比赛时羡慕不已。当时张蓉芳在比赛时担任四川队的主攻手。扣球出手快,线路变化多。自己就希望将来也能成为那样。还有就是那时中日关系刚刚缓和,日本也派排球队来访。其中有青少年队,我们和她们打了一场友谊比赛。交流中我也觉得如果打进专业队特别是国家队也一定有出访的机会。就这样争取进专业队的决心就坚定不移了。在这个问题上老妈依然给了我最大的支持。
74年我如愿以偿的进入青年队开始了专业运动员员的生涯。当我第一次穿着印有天津两字的队服在体育馆比赛的时候,母亲也去赛场给我加油。时间如飞,40年过去了。虽然在我打球的时候没有取得天津队今天如此的战绩。虽然也没有打到国家队,但这些年运动员的经历锻炼了吃苦忍耐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体验了胜利和失利的情感变化,使自己能够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起起落落,以感恩的心过好每一天的日子。
在这里我想说,妈妈,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