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岁时候的我听我爷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说民国时代,有人在上海试图刺杀国舅爷宋子文,结果是他的秘书中弹而亡。正在青岛避暑的宋母一听到儿子遇刺“身亡”的消息,经受不了刺激而猝逝。
宋子文母亲去世,那葬礼肯定是风光无限的,因为她有三个好女婿呀。所以有送礼金的,有送挽联的。章太炎也送了一副挽联,挽联上写:
生女胜乔杨,生女胜似生男
佳(家)婿尚(上)有刘包,南走越北走胡
这副挽联,明显缺字,而且不对称。不是40多年前的我爷爷记不住90年前的事情,就是我没有记住40多年前的事情。
章太炎,就是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国学大师章炳麟,就在这个挽联故事之后不久就发生了批林批孔运动,期间出过一本《法家著作选读》,我从中读过他的《秦政记》和《秦献记》。他写的挽联不至于有这样的明显错误吧?
“北走胡、南走越”是出于《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的典故。
佳婿尚有刘包,说的是宋母倪桂珍的女儿们原来都是定过亲的,意中人有姓刘的、姓包的,只不过后来还是嫁了孙逸仙、常凯申们。后来我有机会读野史轶事,知道刘就是刘纪文。包就不知道何许人也了。
乔指的是大乔二乔(大乔小乔),这我知道,因为当时爷爷刚教会我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杨,我爷爷说叫杨贵妃。
杨贵妃?我,一个吃不饱穿不暖也认不得几个字的乡村野孩子,觉得这太好玩了!我并没有赋予这个妃字发音别的含义,就是单纯地觉得妃这个字的发音太有趣了。可能是10岁的孩子的笑点太低。
当然,我爷爷当时还跟我讲了唐玄宗-杨贵妃-安禄山-高力士-李白的故事,我也就记住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高力士给李白脱靴子,记住了安史之乱中杨贵妃被勒死在马嵬坡。
等一举粉碎四人帮、再改开以后,我就可以看很多小人书(连环画)了,记得有一本是关于李白的。话说后花园里面踱步的杨贵妃还在沉醉于“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时,高力士上前挑唆说,这是把贵妃娘娘比作(淫乱宫闱的)赵飞燕。只见小人书画面上的杨贵妃气的眼睛越来越竖、嘴巴越来越小。
再后来就是在工科院校大学士学的《大学语文》课本见到的白居易《长恨歌》里面的“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弘农杨氏,在西晋八王之乱的前奏里,被白痴皇帝的皇后贾南风杀掉一大批、在东晋的桓玄之乱中被杀掉一大批、在北魏的尔朱氏之乱中被杀掉一大批、隋朝杨玄感之乱自相残杀掉一大批、隋末农民起义被杀掉一大批。可是有那么一句话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鲜卑化的汉人建立的大唐朝,弘农杨氏又满血复活。
当然了,这些杨氏有可能只是弘农杨氏的支系小宗。
自唐初至武周再至安史之乱,杨氏一门有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二人(即武则天之母荣国夫人,杨达之女;以及唐肃宗之母,杨达曾孙女),三品以上官员二十余人(其中宰相三人,即杨恭仁、杨师道、杨执柔)。这个杨氏,即杨结---------杨雄/杨达一系,其实是隋朝皇室的近支,说起来隋炀帝杨广和这个显耀家族的杨雄杨达兄弟还是出于同一高祖父的五服上的堂兄弟。
弘农杨氏的杨素那一支,在北魏、北周、隋朝时期,那是大富大贵的。这一支的另一个旁支从后赵中山相杨结的儿子杨珍算起的杨氏在尔朱氏之乱之前那也是出了二十多位公卿的显赫家族。这个家族在隋朝的代表人物是杨汪,但是杨汪与王世充同流合污被唐太宗李世民所杀。再以后杨汪的后人们在唐朝只是担任些中层官吏,最大的官儿是杨玄珪担任的工部尚书。当然,最后还是出了大名鼎鼎的杨贵妃和杨国忠。
杨贵妃的故事、还有杨国忠的故事,这里就不赘述了。马嵬坡,离汉武帝的茂陵也就半个多小时的车程,上次去茂陵乾陵时时间仓促未能去凭吊一下杨贵妃。
杨玉环的简单族谱如下:
司马迁——司马氏——杨忠——杨谭——杨宝——杨震——杨奉——杨敷——杨纂——杨品——杨国——杨袭(西晋侍中、卫将军)——杨隆——杨结(后赵中山相)——杨珍——杨真——杨懿——杨顺——杨仲景—— 杨琛(北周仪同三司)——杨汪(隋朝上柱国、吏部尚书 )——杨令本(沂州刺史)——杨志谦——杨玄琰(蜀州司户参军)——杨玉环
至于杨国忠,也是杨令本的曾孙,算是杨贵妃的第二代堂兄(second cousin)。
写到此,这篇博客就应该结束了。
这时候出一道算术题,你的前十世老祖宗若不重复使用(即你的所有前十代这些都不是不是亲上加亲),那么你的第十世祖先最多共有多少人?
2的10次方2^10=1024,超过一千人了。
那么二十代老祖宗最多会有多少人?2^20=1048576, 超过一百万人了。
40代老祖宗呢,就是要超过10个亿了!
所以,1000多年前,地球上的人要么很多人是你的老祖宗、要么是很多人重复做了你的老祖宗。
如果你的老祖宗不是永远生活在一个偏僻闭塞的地方,很多历史名人就可能是你的老祖宗。
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是是文彦纯的二十五世孙,而文天祥是文彦纯的十世孙。所以,毛泽东和文天祥就有了共同的祖先。
周恩来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的33代孙,而周树人是其32代孙。
当然了,研究族谱家谱的学者都知道,古代唐宋乃至明清所做的族谱家谱都存在喜好作伪的问题。
小时候,看过低一届学生的初中生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语文课本里面有朱德的文章《我的母亲》,里面提及他们是湖广填四川时期填进去的。
今年八月份,我专门去四川仪陇游访(游览、参观、拜访?)朱德故居、朱德祖居和朱家东家的丁氏庄园。故居宣传介绍说朱德的先祖朱聪一郎、朱万一郎于明正德年间从福建汀州府上杭县徙居广东韶州府乳源县。朱德的近代祖朱仕耀于清康熙五十三年入川,首迁四川顺庆府广安县,然后再迁仪陇县。其在闽是源于朱熹四代孙朱浚,故朱德是的后代。
徽州婺源朱熹,是入祭孔庙的著名人物,而且是周敦颐的隔代学生。
所以朱德周恩来的祖先早有交集。
记得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写的《我的父亲邓小平》里面写到邓小平祖上有人官衔到过大学士,但是网上查不到这本书的连载,网上的简单家谱信息如下:
邓鹤轩(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洪武十三年,以兵部员外郎入蜀,其后到邓小平算第二十代,其列代先祖有做官的,也有做学问的。其中有“文行魁蜀”的邓显,有大学士、吏部尚书邓士廉,明万历年间进士、南京户部主事和湖广按察司副使邓士昌,清乾隆翰林院院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等。
我在国内的工程公司最近在四川广安有一个在建项目,待我明年春借机去参观邓小平故居。看看这些历史人物是不是邓小平的直系祖先。
小时候物质精神生活都贫乏,唯一的知识来源就是信息量有限的课本、报纸、广播,再有就是听爷爷和我小孩子间的聊天。
我从小就是犟眼子,凡事都爱刨根问底儿。这种情况下,爷爷有两种应付方式,一种是“说,我给你一把小镐,你自己去刨吧“,另一种应付方式是不耐烦地说,“我这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好不好?!”。这时候我只能是不做声了。
现在有个什么说法?叫一认真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