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刚发生的事。 一道貌岸然,穿着整洁的“X”裔男子走进美国某主要银行在北维州的一储蓄所, 要取9500元现金。
经手者是该行的明星级出纳员之一。 顾客账号是真的。 他驾照照片及签字也是真的。他提供了正确的社安号,及另一银行的信用卡。 账号是取款者和妻子的联合账号。账上有足够的存款支付这笔钱。 这种情况银行照理会毫不犹豫地付款。
出纳员特敬业。 发现账号是弗罗里达州开的。 便若无其事地说了一句, “你是弗罗里达州的,来我们这儿取钱真难得啊。”那人面部毫无表情地说,“我来这儿出差。” 没啥破绽。第二个可疑可不疑之处是提款金额。九千多元不算大宗款项。但“出差在外”取这么多现金也有点不安常规出牌。另外众所周知,在米国任何银行,交易所,信用社或电汇局有金额超过一万元的存取, 都有税务局报表。 这9500元不会过税务局的鼻子。出纳员起疑, 但不动声色。 告诉“顾客”这类提款得经理签字。 便去经理办公室说此笔交易可疑。 经理拨通了账号上登记的电话号码。 账主之一妻子接到电话吃了一惊,说丈夫根本没出差! 看到这儿你应已明白这是典型的盗用ID的犯罪行为。 接下来的故事更离奇。
若是在电影里, 那位经理会稳住罪犯, 悄悄打电话报警。 然后镜头一转, 警察把罪犯铐走。 现实生活与其差之千里。 银行的政策是不要报警, 对,绝对不要报警! 因为若警察抓了罪犯, 必上新闻, 有损银行声誉。 客户对你失去信心, 去隔壁更“安全”的银行存款, 你就失去存在的前提。 即使万一疏忽把钱给了出去, FDIC保险会陪。 银行也没什么大损失。 这年头别人都是这样做,你就不能那样做!
经理满脸堆笑, 低三下四的向罪犯(不对,嫌疑犯。 美国没定罪前不能叫罪犯)道歉。 说眼下赶巧现金短缺, 下大雪运钱车还没送“货”。 若不急用可明天来取。 不然可到附近的其它储蓄所问问。 嫌疑犯问少取点是否可以。 经理说两三百木问题。 嫌疑犯嫌“出价”太低,很不高兴地离开。 他刚走,经理立即上报。 总行通过内部通讯系统向大华府地区各储蓄所发出预警。 那罪犯去附近几家储蓄所“问”。 结果都以“穷”为借口没把钱给他。 结局还算不错,对吧? 差矣!
第二天传来消息。 那嫌疑犯去马里兰州成功地取出现金。 而且不是一笔。他用几位不同客户的“真实”身份证件, 分别在几个储蓄所取出近三万元现金。 可见银行总有不长眼的人。 当然, 这点钱对银行来说是九牛一毛。 受害客户也不会有直接经济损失。 因为FDIC会陪。 但是他们的身份隐私信息全部被盗,隐患无穷啊。 想象在暗处还存在着一个“你”有多可怕。 所以此文标题不是问你的钱,而是你还觉得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