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到中年(十)

(2016-03-17 21:24:11) 下一个

人到中年(十)

     九二年初,世界集装箱市场需求量大增,箱价飙升。蔡总果然是一个很有智慧和魄力的总经理,当时用他的话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对筹建工作抓的很紧,把建厂的周期缩短了再缩,但他不是没有根据的缩短。他让我一周周的排进度,一直排到竣工的那一天。每周的工作内容安排的非常详细,每项工作做到什么程度都有具体要求。每个阶段工作的衔接也十分紧凑,在这衔接节点的相关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要考虑到,一并列入计划。然后相关部门一起参加讨论,确实有不可行的地方可以提出修正,通过后严格执行。每周的执行情况都要向他如实汇报。这样安排的进度,确实可行,有效。

     为了切实使计划按期实施,他让行政部门在办公楼底层房间安排成宿舍,让住在外区的所有管理人员不要奔波于路途,都住进了公司。我也并不例外地住进了公司宿舍。宿舍都装修过,显得很干净,明亮,条件也很好,房间里放着四张集梦司单人床,中间放着两张普通旧的办公桌和四把椅子,北壁的窗户上面挂着一台一匹大的空调;还有可供一次两人洗澡的卫生间。我入住的时候,正进入夏季,上海夏天的酷暑正使我担忧着怎么度过这每天来回四个小时的路途时光,现在公司给我解决了,而且,条件又是那么的好。说实在的,我家里还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时,公司已经在社会上招了一大批电焊工,由许副总(他是搞电焊出身)亲自培训;同时又从电装公司(股东单位)和社会招聘一批大学生,也有个别研究生,前后共招聘了三十多名。我觉得公司有高瞻远瞩,起点很高,增加了公司的活力。其中大部分属于我工务部的人员,也是未来的设计课,设备课及车间流水线上的工程师。

     我开始与他们朝夕相处在一起,他们刚来时,确实对集装箱没有任何概念,有个别认为集装箱就是一个铁箱子。我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也曾经有过这样的认识。我们在完成筹建时不多的其他工作的同时,算是给他们做了些培训工作。首先,凭着自己认知和了解,向他们介绍了集装箱的起源,发展过程,为什么慢慢转移到不发达的国家,直至中国?他们听了以后,渐渐的对集装箱产生了兴趣。

     又简单向他们介绍,按不同的用途,发达国家又发明各种不同用途的集装箱,如罐式集装箱,板式集装箱,折叠式集装箱等。品种可能还在不断的增加。所以认为,集装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

     因为我们公司主要生产20呎和40呎标准集装箱,所以着重介绍这两种箱型的设计规范及其几何尺寸的公差要求;及其制造验收标准及其各种试验要求;还介绍当今世界集装箱制造技术与工艺等。

     在向他们介绍集装箱设计规范及其几何尺寸的公差要求时,我把一张1号图纸的20呎标准集装箱的总图和数张2号图纸部件图展示给大家,他们才知道集装箱设计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当他们知道图中零件的厚度都是通过电脑进行有限元计算后才确定时,他们几乎惊呼集装箱设计的伟大,这样的设计真是无懈可击,那种鄙视集装箱的看法顿时消失。

     我把集装箱制造验收标准及其各种试验要求发放给他们,然后解释说:“这是模拟集装箱在重载的情况下,载在集装箱船上,在海洋里运输过程中,受到海浪和狂风暴雨的侵袭的情况下,所做的各项试验,集装箱应该是安全的。大家了解到,一只载重为(最大载重为30480kg(含自重))自重(2040kg)的15倍的集装箱,在这样最恶劣的环境下运输是安全的以后,都感到这样的一种运输载体的发明是海洋运输业的一次革命。从此,他们对集装箱的设计与制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凭着自己的深刻体念,兴趣是一切工作入门的原动力。入门以后,他们会提出许多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也只能力所能及给予解释。实际上这个过程也是自己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为了让他们更快,更多地了解集装箱方面的知识,我也看了一些书,也请教过其他公司的同行,才得以完成所谓的培训计划。到了公司开工投产时,他们基本上都能独当一面,使我的工作也轻松了许多。

     集装箱制造技术与工艺是我们所面临的课题。按工艺来分,一般分成为零件加工和集装箱组装两大部分。所以公司设立了零件加工车间和组装车间两个车间。零件车间的主要设备是标准设备,主要有各种规格的油压机,剪板机,压力机,钢板预处理设备等等;组装车间除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外,几乎都是非标准设备,由于流水线布置的不同,这些非标准设备也不同。但当时公司的流水线是由台湾威连工程公司设计的,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先进之处就是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相对高些。所谓自动化程度高,就是工件在流动,周转过程中,不用人工搬运,而是通过滚轮或传送带来自动流动,确实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根据集装箱图纸设计中的几大部件,对应于流水线的几个部分进行了重点介绍。各个部件的组装都是由几个分组装以后才实现的。所以从分组装开始就要抓装配质量,这些质量是由设计好工装夹具来保证的。各部件的组装也是如此。如何使用这些设计好工夹具,这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因为他们将来就是这些线上的工程师,对线上的工人要进行技术指导的。所以,他们听的很仔细,学习的很认真。

     正当我们在学习,熟悉流水线的时候,台湾威连工程公司的总工程师数人已经来到了公司,他们直接来找我,我既然是工务部负责人,我责无旁贷多接待了他们,他们向我提供了许多流水线的图纸资料。并要求我们协助发包流水线上的非标设备。

     从接触中了解到,他们知道我是庄先生聘请来的,也就不把我当外人,我也知道他们都是庄先生派来的技术顾问,但他们并不知道我连庄先生的脸也没有见过,既然他们把我当自己人看待,觉得没有什么坏处,至少对工作开展有利。

     但对于工程发包的事,使我谨慎起来,一则,我没有认识的制作工厂或单位,二则,我毕竟不是他们的人,我不想牵涉到以后经济旋涡中去。他们直接来找我的原因,是做给宝冶合资方看的,似乎与台湾合资方是公事公办的关系,以免造成许多误解。这一点我心知肚明,于是我直接找蔡总说:“威连工程公司已经来到了公司,配合他们的工作,我们义不容辞,但对于工程的发包工作,我有一定的难处,一则没有认识的制作单位,二则我没有一点商务谈判的经验。所以,我建议公司委派一位善于商务谈判的同仁与我一起前往制作单位签订发包合同,我负责工程制作技术性能要求的技术协议的签订。”他听了以后,觉得我说的不无道理。于是他委派了他们从武汉集装箱厂(非合资企业)聘来的采购人员王先生与我一起承担工程的发包任务。

     他与我正好住在同一宿舍里,相互已经很熟悉的了,只是工作的侧重不同,所以工作上交流不多。他是扬州人,大学毕业后,结了婚,他的太太是一位医生,以后将调来上海医院工作。他给我的印象:英俊,聪明,能干,善于交际的年轻人,我们将很多工程发包于宝冶的电装,安装公司和宝山地区的其他工厂或公司。

     后来我觉得,我这个决定很英明,当时我是工务部负责人,当社会上一听到我公司有工程发包,社会上许多人来公司,首先找到我,有些人很会胡搅蛮缠,甚至通过我认识的人来说情,有些人很直白,成功后不会忘记的,幸亏我由王先生这块挡箭牌,把所有的人都拒之门外。即使如此,还有一些不太了解我的朋友还以为我在那时发了“横财”呢。

     时间稍久一些以后,我与威连工程公司的几个工程师相处的特别融洽,发包的设备纷纷运到公司以后,他们与我工务部的人员关系非常密切,我们协助他们一起在现场,指导工人安装设备,同时更进一步了解流水线上的设备。

     其中一位来自上海新力机器厂的工程师李先生,其实他们早已在广东承德时就认识,也就凭着这个关系来到了这里。他比较小十多岁,年轻英俊,聪明能干,工作勤奋,是我当时的好助手,好搭当。后来成了好朋友,好兄弟。我们俩一起出去,又同姓,他总是向人家介绍说,我是他的哥哥,我也就默认过去。

     当时我工作,生活在这群青年人之中,我也感觉年轻了许多,在白天工作以外,我们经常在晚上一起去公司附近的小饭店改善一下生活,有时就在公司的食堂里多买几个菜,再到附近的商店买些啤酒,在食堂里小饮。因为我的工资比他们高,常常要‘敲我竹杠’,要我买单,我也常慷慨解囊。气氛融洽,快乐,热闹非凡。热闹一阵以后,就与他们一起打牌,什么‘赶猪猡’,‘四十分’,‘八十分’,‘大怪路子’等。这些我基本上是在文革期间炼就了的,而且还是胜算较多。当时,虽然工作比较紧张,但那个时候的生活感到非常愉快,我一下子结识那么多的年轻朋友,有些至今还保存着联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